道德与法治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 有效性策略探索

2022-03-23 12:25李敏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

李敏敏

【摘 要】在信息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出现了很多新特点,这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将信息技术和学科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要立足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点,革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使科技和教育有机融合;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在道德上渗透,法律上强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2)02、03-118-03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关注点。作为新课改科目之一,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教师需要在新课改与新中考大背景下,应用信息技术,主动创新教学形式,增强课堂及课外的趣味性;同时也要注意政治课堂中呈现出的新模式、新样态,提高课堂教学及实践活动的成效,使道德与法律意识深入学生心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

学科融合呈现新特点

相对于以前的旧教材,道德与法治学科展现出了许多新特点。其中最大的新特点就是紧密联系实际,适应学生和社会的发展。

首先,是联系学生的实际,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的思维发展。教材在活动的设计上更加人性化,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层次性也更加分明。新教材在活动设计中有如下几个环节: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相关链接、拓展空间等,层层加深,对学生深入学习一节课起了很好的指引作用。

其次,紧密联系社会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适应依法治国成为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课程名称从“思想政治”改为“道德与法治”。除此之外,在内容上也加了很多法律的相关内容。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规、6部条例和司法解释。同时,新教材中加了很多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如在讲到“少年有梦”这一节时,引用了习近平主席关于梦想的阐述“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注时政,为以后提高参政意识和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新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文、古诗词及名人名言。如在“友谊与成长同行”这一课中,引用了孔子关于交友的名言“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在“师生之间”这一课中,引用韩愈在《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通过这些古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加深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

道德与法治学科出现的这些新变化,使教学不仅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听的层面,更运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及课后实践活动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面对这样的新变化,为了适应新编教材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地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让学生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具体有以下几种做法。

1.立足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点,革新教学理念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了解自身的同时也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把握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如今在学生身上展现出了许多不同的新特点。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和呈现出的思维与教师小时候大为不同。在教师讲解之前,他们对于很多问题已经有过了解,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此外,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来说,学生从小到大并不陌生,或許他们每天从网络上、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如关于“孝”的内容,关于朋友、师生关系,关于生命的教育等。在此种情况下,有的学生会认为,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掌握了,课堂上不用继续学习了。这时,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呢?应该说,这种思维是学生在上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时比较显著的一个特点。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学生心理和思想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所形成的思维也是不系统、不完善的,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点,通过课下谈话、谈心等方式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握学生呈现的思想特点,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完善性,解决学生的思想偏差,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教学能够更好地契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2.革新教学手段,使科技和教育有机融合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学校,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体现在学生的生活和交往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使互联网更多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构建生态化课堂模式,关注信息流的有效传递,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

以往的教育实践证明,声音和图片对学生的吸引力远远大于纯文字展示,基于此,在备课过程中我注重运用网络,搜集相关图片、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同时,利用网络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在讲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变化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的形式,展示每一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歌曲。通过这些歌曲和生动的画面,一方面,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生活状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促使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在寓教于乐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唯一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优化了教学内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与此相类似,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的形式就是生活的形式,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书本,让课堂从一味地“传授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赋予教育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

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走出教室,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真知。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想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活”起来,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是形成一种能力,那就是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并解决现实中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核心素养落地。如在讲到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开展实践活动,进行社会大课堂活动。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如抗日战争纪念馆、毛泽东故居、周邓纪念馆等,观看天安门升旗等。通过实地考察,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有更具体的深刻体会,提高教学成效。

学科融合教学的反思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还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而思维的培养离不开现实。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注重学生时政意识的培养,课下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自己所关注的时政新闻,做成PPT或者小视频,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展示。有的学生关注中国的科技发展,讲到墨子号、蛟龙号等科技成果,还有学生展示社会生活方面,如共享单车的利与弊等。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讓学生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包括批判意识、时政意识、资料选择的能力等,这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新课改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主动创新,关注学生的最新需求和思想动向,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道德上渗透,法律上强化,使道德与法治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注: 本文系北京市规划单位资助校本研究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促教学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以北京市八一学校为例”(课题编号:CDBA1909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 南北桥,2017(9).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周泽萱.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科学,2016(3).

赵常丽. 试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7(47).

新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主编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6n/2016_zl43/201608/t20160831_277242.html, 2016.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