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引领海港口岸疫情防控“两多”机制探索

2022-03-23 06:45边克彪宁波机场海关宁波315154
口岸卫生控制 2022年5期
关键词:海关预警机制

边克彪 宁波机场海关(宁波,315154)

巫毅鸿 宁波大榭海关(宁波,315812)

金屹林 宁波镇海海关(宁波,315200)

蔡 威 宁波象山海关(宁波,315700)

卢岳云(通信作者) 施惠祥 吴任民 宁波海关(宁波,315012)

“要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 要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1]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特别强调了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和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以下简称“两多”机制),为我国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工作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和目标。 当前,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引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的全方位变革。 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如何以数字化引领海港口岸疫情防控“两多”机制建立健全是海关正在探索的重要课题。

1 风险监测预警工作面临的突出挑战

近年来,海关在疫情防控实践中已初步构建疫情监测预警机制, 组建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队伍,完善智慧卫生检疫系统预警功能,输出了一定的风险评估成果。 但对比数字政府建设和数字化改革要求,特别是内外部现实需求,海港口岸风险监测预警工作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1.1 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有待完善

海关现行传染病疫情风险管理工作主要依据原质检总局出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虽经过2018 年的修订,但已不能满足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国门安全风险防控的需要。 主要体现在:一是未明确海关传染病疫情风险管理范围和流程。 如未能将口岸公共卫生安全等国门安全风险包括在内, 未明确风险管理的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处置3 大基本环节。 二是未体现分级分类、联防联控的理念。 风险处置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风险情况,采取与风险水平相匹配的处置措施,如只有检疫措施和紧急控制措施则略显简单粗暴。 同时在国门安全风险防控协同联动机制大框架下,应更多考虑与口岸其他部门联防联控、协同共治,共同筑牢口岸检疫防线。

1.2 风险监测渠道有待扩展

海关目前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疫情监测工作机制,但在全球疫情持续高位流行,境外输入风险呈高压态势的当下已难以满足要求。 一是监测手段较为落后。 收集渠道以人工为主,科技手段应用较少,费时费力,且容易发生遗漏。 二是监测范围较为狭窄。 主要以世卫、各国家及地区CDC 等专业网站疫情信息为主,虽然保证了信息的权威性,但缺乏重要媒体新闻、社交平台舆情、公众举报、通航国家(地区)防疫政策调整、全球来华(归国)人员态势等涉疫相关信息监测捕捉,难以满足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要求。 三是信息编译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对于疫情信息的编译主要集中在英语系来源,对于一些使用语言是小语种如葡语、德语、波兰语的信息来源, 在缺乏外语背景人员或专业翻译软件时,可能会造成信息失真,影响后续研判。

1.3 风险分析方法有待优化

在卫生检疫多年的实践中,风险评估已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德尔菲法、专家评估法、风险矩阵法和风险流程图法等, 但缺陷也很明显:一是缺乏新技术的应用。 缺乏对大数据、AI 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无法实现风险数据的数学建模。 对于每艘次船舶实施现场风险分析一直停留在定性阶段,无法输出定量的评估结果,费时费力且不够准确直观。 二是缺乏数字化平台的支撑。 无法通过GIS、VR 技术等可视化形式实时展示传染病流行趋势、人员跨国流动及输入风险等,监测预警的直观性、敏锐性、准确性不够。

1.4 风险预警应用有待丰富

风险预警信息的结果运用是评价风险监测评估工作质量的核心要素,也是反过来推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不断完善的重要抓手。 风险预警信息缺乏成果转化渠道是困扰海关多年的问题。 内部方面,海关职能履行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导致风险预警信息难以转化为风控部门的布控指令,风险布控与风险评估缺乏联动。 同时系统间信息孤岛现象仍较为严重,无法互联互通,全流程、全链条数据较少,如智慧卫生检疫系统与水空运子系统的信息风险数据不联通,导致前者的风险监测信息无法在后者风险布控中运用,实践中多由一线关员自行开展即决式布控。 外部方面,海关与地方部门、其他口岸单位的预警路径不通畅,风险预警信息不能第一时间传达到相关单位。 且目前的联防联控机制的响应主要在发生疫情后的人员移交转运阶段,而不在前期的风险预警阶段。

2 建立健全数字化“两多”机制的意义

“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过去两年我国的抗疫实践已证明,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是我们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 而建立健全数字化“两多”机制恰好在数字化与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的交汇点上,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更具前瞻意义。

2.1 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的具体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新冠疫情防控时强调,“要鼓励运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 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为我们深入推进科学防控,运用科技力量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重要遵循。 海关作为政治机关,必须强化国门安全责任意识,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2.2 是口岸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口岸公共卫生体系是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口岸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建设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对照口岸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 新任务、新要求,传统的风险监测预警手段已不能满足需求。 必须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大数据为基石,全面提升数字化平台支撑能力,全力打造卫生检疫整体智治体系,不断提升口岸公共卫生体系的整体效能,为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贡献海关力量。

2.3 是精准高效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支撑

俞署长在2022 年全国海关年中会议上指出,“通过优化流程、完善体系、科技赋能……,健全完善口岸疫情防控体系, 提升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自身风险,既有效防范疫病输入又高效畅通物流人流”, 从而达到精准高效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目标。 建立健全数字化“两多”机制有利于实现海关对公共卫生风险因子的全面监测、 智能分析、实时预警和快速反应,实施更加精准科学高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夯实疫情防控的数据治理基础,坚决守牢外防输入国门关口。

3 数字化“两多”机制实现路径探索

数字化“两多”机制的实现,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其内涵主要包括四大机制,即“风险监测机制”、“风险分析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协作保障机制”。 为加快“两多”机制的落地,要以数字化为引领,坚持“开放包容、数字共享”的理念,以制度创新为基础,以新技术、新业态为支撑,将传统的监测技术与信息智能分析技术充分结合,建设高效集约的数字化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打造符合新时代海关特色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

3.1 建立健全风险监测机制

3.1.1 建立数字化多渠道监测机制

(1)境外渠道。 一是分区分类设立子渠道,如以亚洲、欧洲、美洲等大洲分区域分工开展疫情监测,或以虫媒、呼吸道、消化道等传染病特性针对性开展监测;二是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他国卫生部门、NGO (非政府组织) 的信息通报机制,加深疫情来源专业性、权威性;三是依托全球疫情监测工作组,在官方疫情通报的基础上,运用“网络信息智能获取”等前沿数字化技术,实现对互联网疫情信息的实时检索,进一步收集境外重要媒体新闻、社交平台舆情、防疫政策调整等涉疫信息的收集,提升信息来源的广度。

(2)口岸渠道。 主要以收集海关业务信息及联防联控信息为主。 海关业务信息主要为海关关员在开展口岸卫生检疫业务时记录的各风险数据,根据业务类别,大致可分为交通工具风险信息、人员风险信息、体检风险信息、卫生监督风险信息、病媒监测风险等。 联防联控信息主要是交通运输、移民、港务、码头公司等口岸单位基于各自业务范围及渠道所采集和整合疫情防控的相关数据,如交通运输部门作为境外船员换班的主管单位,涉及船员换班的“境外核酸监测机构是否为我国驻外使领馆认证机构”等信息需要由海事部确认后再行通报。

(3)境内渠道。 通过建立与国家传染病监测直报系统对接的口岸传染病网络, 对新冠、 猴痘、疟疾、登革热等口岸重点传染病在国内发展情况进行跟踪,为出境人员检疫及体检工作提供预警数据。

3.1.2 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

(1)打造海港卫生检疫大数据池。 数据的高度集约化是进行数字化监测预警工作的基础。 以宁波海港口岸疫情防控数字化平台为例,在完善船舶申报、官方通报、国内外疫情收集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了数据接口, 实现了系统与交通工具水空子系统、智慧物流系统、智慧卫生检疫系统的内内互通,与电子口岸、海事安全监管系统、边检登轮信息系统、港区作业系统等系统的内外联通,打破信息孤岛、弥补数据鸿沟,实时归集历史数据,为风险信息预警多点触发夯实数据基础。

(2)建立境内外风险监测站点。 依托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结合海港口岸风险特征,建立境内外数字化风险监测站点。 根据数据流来源,主要可分为境外风险监测站点:境外监测站点、境外官方组织、疫情收集小组等;口岸风险监测站点:保健中心、船舶登临现场、口岸卫生监督、口岸病媒生物监测及各联防联控单位如移民局、 交通运输部等;境内风险监测站点:国家传染病直报系统、地方卫健委疫情通报等。

3.2 建立数字化分析研判机制

3.2.1 建立海关系统三级风险评估制度

强化风险评估工作组织架构,加快推进“总署-直属关-隶属关”三级口岸公共卫生评估中心建设,明确各级别评估中心职责分工, 常态化口岸风险评估及专项评估工作,积极构建新发突发传染病风险评估模型,强化风险评估结果对策略制定的指导作用。

3.2.2 推进风险评估方法数字化升级

积极运用数字化思维指导风险评估工作开展,通过分析历年检疫业务数据底数,探索建立进境船舶的风险数字建模,实现对进境船舶风险评估全覆盖;通过专家定制需求,在卫生检疫大数据池导出特定数据流,结合疫情地图、港区监控视频、现场回传影像等可视化信息, 辅助专家开展后续决策分析,逐步从“经验决策”向“大数据决策”转型升级。

3.2.3 加快风险评估流程数字化重构

打造风险评估一站式工作“云”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对风险评估流程进行重塑。 建立全国层面的风险评估专家库, 在进行风险分析时根据业务需求,自动匹配岗位专家,通过搭载专用远程会议系统,确保分析工作过程及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实现风险分析工作从线下至线上的转换,破除传统风险分析工作易受地域、关区、系统的桎梏、提高了风险评估的时效性及专业性。

3.3 建立数字化风险预警机制

3.3.1 建立入境船舶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进一步梳理进境船舶公共卫生风险因子,建立进境船舶“红黄绿”风险管理模式,分别对应“高中低”三类风险,对进境船舶的事前、事中、事后环节实现全频段覆盖,对风险等级为红色及黄色的入境船舶及时开展自动干预或人工干预,实时下达风险提示,供风控部门、智慧物流系统、港务等口岸单位、一线登临人员参考。

3.3.2 建立智慧化风险预警机制

在传统的船舶申报、官方通报触发风险预警的基础上,融合疫情监测、媒介监测、卫生监督、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等监测信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经过监测站点的异常数据流, 如保健中心体检监测的阳性病例、口岸病媒生物监测中的病媒超标、交通工具检疫中的免控证书过期等自动进行识别,尽可能提高预警的敏感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人为干扰和工作失察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为科学分析实时提供风险预警。

3.3.2 畅通风险预警信息多路径转化

进一步梳理风险预警信息内部转化机制,将风险预警与风险布控有机结合, 供风控部门参考,使风险布控转化由过去的“人对人”模式转变为更加数字化的“机对机”模式,为风险布控的科学、精准、及时提供依据;强化口岸联防联控通报机制,做好风险预警信息分类,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将相应信息对外通报地方联防联控单位。

3.3.4 加快风险预警信息投入应用创新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积极开展成果转化,服务检疫方式创新, 比如经风险评估判定为无风险船舶,可按比例开展“非接触检疫”、“方舱检疫”等便利化登临措施,优化港区船舶转运效率;对于涉及检出阳性、卫生学指标不合格或存在瞒报、谎报等失信船舶可纳入船舶黑名单,为船舶再次入境时进行风险研判提供依据等。

3.4 建立数字化协作保障机制

3.4.1 建立数字化信息沟通机制

(1)建立内部沟通机制。 强化海关“两多”机制的顶层设计,在总署层面制定“两多”机制的配套政策,明确风控、卫生、监管、科技、国际等司局在“两多”机制中的职能定位,指定牵头部门,定期开展联席会议,汇报“两多”机制建设进展,共同协商解决“两多”机制落地的重点、难点问题。

(2)是建立外部沟通机制。 目前,海关已经推动与32 个部门建立口岸安全风险联合防控工作机制,就重大安全风险进行联合研判,有效提升了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水平。[2]要充分发挥当前较好的联防联控长效机制,与卫生健康、公安、交通运输、商务、市场监管、移民部门要建立协调机制,利用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信息互换、成果共享,构建多元化、多层级的疾病监测预警机制。

3.4.2 建立数字化综合保障机制。

(1)强化组织领导。 在海关总署、直属海关、隶属海关三级成立“两多”工作专班,根据关区工作特点制定监测预警方案并做好组织实施,确保人员到位、物资到位、培训到位、责任到位。

(2)加强队伍建设。 成立专家组,在总署海港口岸工作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吸纳风控、监管等条线的专家,进一步充实专家队伍,丰富专家资质背景。 强化培训,运用钉钉学习平台、腾讯会议等新应用定期开展口岸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工作培训,提高一线监测评估人员专业技能。

(3)加强经费保障。 保证负责运行管理的监测预警平台日常运行经费,除此之外,监测预警平台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各部门内部垂直体系和横向体系的互联互通,由各部门统筹解决互联互通所需保障经费。

猜你喜欢
海关预警机制
清代海关银锭漫谈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清代广东十三行与粤海关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