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提升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的困境与应对

2022-03-23 19:44◎李
传播力研究 2022年30期
关键词:信息发展

◎李 雪

(林芝市巴宜区互联网评论中心,西藏 林芝 860000)

引言

2019年我国正式进入5G时代,5G本身容量大、连接快、时延低,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是当前移动通信领域发展最前沿的技术,也是全球范围内各国进行竞争的重要内容[1]。5G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应用与推广,不仅对传播媒介产生影响,也会直接促进传播格局和传播生态发生巨大变革。因此,新型主流媒体需要抓住5G网络的发展机遇,主动实现自我赋值,更好地把握传播的主动性。

一、5G网络在传播领域的发展现状

(一)5G研发与商用进程不断加快

从5G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5G技术本身代表着当前移动通信领域最新的技术趋势,会对其他行业产业产生极具颠覆性的影响。因此,世界范围内众多国家和电信运营商大规模涌入5G研发与竞争中,试图抢占5G发展主导权[2]。以美国为例,早在2012年就针对5G技术开始进行战略布局,并展开研发设计,在2018年更是为加速5G技术的发展制定了详细的发展战略。欧盟关于5G技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13年,试图主导标准研制,并结合自身发展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路线图。我国关于5G技术的研发推进基本与欧盟同步,都开始于2013年,研发试验阶段的各类测试验证工作,基本于2018年底顺利完成。并且伴随着5G商用条件的不断成熟,5G技术也相继在春晚、两会等重要场景中投入使用,并且5G技术的一些终端类产品也持续开发,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2019年商用5G牌照的发布,则正式标志着我国5G商用时代的开启[3]。

(二)5G标准制定持续推进

从5G标准制定的角度来看,主要由国际电信联盟和相应组织进行负责,早在2015年,就关于5G的法定名称有了正式的规定,并且其中也对5G的关键技术指标做出了详细的说明[4]。我国也深度参与和主导了5G标准制定,并结合国际电信联盟组织和3GPP的基本框架,不断开展5G后续国际标准的制定,有效推进了国际标准的创新,同时也增强了我国在5G网络领域的发展话语权[5]。

(三)5G网络在传播领域的应用场景

1.开展5G下的视频制播

在新闻传播领域,5G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将其与媒体转型相结合,在技术拓展领域,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5G技术相互融合,能够有效实现技术升级,从而更好地赋能媒体行业,在传播领域借助技术优势,助力主流媒体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与任务[6]。在视频制播领域,5G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大宽带、低时延、高容量的特点,能够为超清视频、大视频提供必要支持。未来,在媒体领域,超高清视频、VR全景视频、VR视频将成为其发展的基础,而这些视频本身由于高分辨、沉浸式等特点,不仅容量大,而且对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在5G技术强大的应用优势下,能够在渠道、流量等多方面全面满足这些视频的需要,从而带动媒体传播实现跨越式发展[7]。

2.助力融媒体平台建设

2018年,中央电视广播总台联合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华为公司,共同构建起中国第1个基于5G技术的国家级新媒体平台。在这一平台建设中,进一步结合了5G技术、4K、8K技术和AR技术,希望能够重构视频内容、生产、制作、传播等各项流程。在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期间,借助该平台做到了5G网络与4K超高清信号的高效衔接,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观看体验。未来伴随着5G技术的应用普及,以及覆盖范围的逐渐扩大,5G将进一步发挥出对新型主流媒体平台的建设支撑作用,这也是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提升的重要方面[8]。从我国当前媒体融合发展形势来看,正在逐步优化并向纵深发展。关于媒体融合,目前中央和省级的媒体融合基本完成,5G技术无疑将会成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助力新闻传播,实现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的有效手段,借助5G技术的融媒体平台建设,也将向着更加智能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3.增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随着新闻传播领域的持续发展,未来5G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将会更加高效便捷。同时,传播主体也会更加多元,信息体量持续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网络空间内的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对于新型主流媒体来说,在融合趋势下需要提升自身的舆情应对能力,尤其是网络舆情应对能力,而借助5G技术可以有效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广泛连接。在5G网络下,借助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利用技术优势,进一步构筑起全场景、全生态的舆论监管体系。在5G技术之下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各类技术,能够实时对重点对象进行分级管理,也能结合特定的舆情事件,实时预测安全风险并生成精准的应对策略,有利于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增强主流媒体的舆情应对力[9]。

二、5G网络下提升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的主要困境

(一)其他新型媒体、自媒体快速分割传播市场

5G网络能够对新闻传播领域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使得新闻传播的模式、机制、方式、途径等都发生极大的变革,也会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媒体边界。在5G时代下,以往限制视频类内容传播的高时延、低分辨率等问题将会被有效解决,5G网络为视频传播时的容量、速率、清晰度等提供了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未来传播视频化将成为发展的主流。加之VR、AR技术的持续赋能,人们不仅能够从视频中获得更直观具体的信息,而且也能更具代入感、沉浸感。在5G网络之下,人们能够逐渐摆脱流量的限制,这也意味着用户生产内容将会更加蓬勃兴盛,其规模体量也会持续增长,会极大地扩大传播格局。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一些新型媒体不断突破传统媒体的市场和壁垒,在传播市场中快速占领传播份额。新型媒体的势力格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效果受到影响。所谓媒体传播力,就是媒体信息生产和扩散的能力,即传播主体需要在传播渠道上保持多元畅通,在传播内容上使其能够覆盖更多的目标受众。一般来说,媒体传播力主要体现在受众对具体媒体产品的接触广度和接触深度上。新型主流媒体是与传统主流媒体相较而言的,主要依托于新型传播平台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媒体形式,其目标在于使新型主流媒体能够在众声喧哗中发布权威信息,扩大影响力版图,使主流价值观能够更好地说服人、影响人。但结合当前中国网民数量和网民结构,可以发现大部分年轻用户多处于自媒体领域,对主流媒体的关注度不高。且年轻用户在信息传播和信息接收上具有极为明显的去中心化特征,形象化、娱乐化的形式在信息接收过程中更为突出,而主流意识形态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全局性,也在叙事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程式化特点,往往会在受众心中留下较为生硬的刻板印象,这也与年轻人热衷的话语结构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人工智能、算法推荐下带来一定的伦理风险

结合当前5G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媒介技术的发展现状,伴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在网络信息服务中,一些潜在的伦理风险逐渐突出。特别在出现热点事件时,往往有大量的自媒体蹭热点、博流量,这也使得自媒体时代下信息噪声过于嘈杂。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在新媒体、自媒体时代下,这种传播伦理问题更为突出。由于自媒体平台极大地降低了媒体从业者的门槛,一些不负责任的营销号或自媒体运营者为博流量,甚至不加思考地进行虚假信息传播,肆意扭曲价值观,这些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压力。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算法推荐技术等也对新闻传播领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伴随着新闻生产分发环节的渐趋智能化、自动化,大数据抓取、算法推荐等AI技术,也正挑战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自信。一方面,智能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新闻生产和分发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智媒伦理问题。例如,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一些原本含有欺骗性或偏见的新闻原文,会被机器不加取舍地进行抓取,这种本身源文件就含有虚假信息或偏见信息内容,一旦引入新闻生产,再加上人工智能的算法加持和新闻推荐,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传统议程设置下的价值导向,一味地迎合受众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传播内容趋向于低俗,形成不良的有害信息。此外,在算法抓取之下,需要首先进行海量信息的抓取和搜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侵犯原作者的著作权,甚至会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抓取社交平台上的用户私密信息。并且在算法新闻之下也容易造成同质化信息,使得信息接收者深陷于信息茧房之内,长期接收与自己观点相近或兴趣相同的信息内容,也会在认知层面上造成一定的社会撕裂。5G技术的持续发展,对于机器人写作这一模式的应用和推广也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智媒伦理问题,也可能会在数据庞杂技术先进的5G时代被持续放大。对于新型主流媒体来说,在传播引导中需要注重以人为本,需要将潜在的伦理问题纳入未来发展的考察范围,这也是其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境。

(三)缺乏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

伴随着5G网络的深入发展,全程媒体、全新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全媒体格局也将快速推进。未来,信息将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并且这种信息形式也会极大地影响媒体格局,影响传播方式,影响舆论生态。对于新型主流媒体经营者从业者来说,需要认识到作为主流媒体从业者的责任与担当,需要正确应用5G网络发挥技术优势,发挥平台优势,但一些从业者仍然沿用传统媒体的经营经验或工作思维,这也对新媒体环境下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固有体制机制的限制,一些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较高技术素养的人才,也没有充分融入到新型主流媒体平台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内生动力愈加薄弱。

三、5G网络下提升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内容为王”,以高质量发展严守舆论阵地

对于新型主流媒体来说,需要坚守自身的职责与使命。新型主流媒体的主流地位,具体体现为内容标准和传播力标准两大部分。其中,内容标准是指主流媒体需要承担报道权威的真实信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履行执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使命。而在传播力标准层面,则需要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要能够将传播扩散到足够广泛的主流人群之中。在5G网络下提升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需要主流媒体坚持事实与道理,坚持“内容为王”,真正以人民为中心,说真话、讲实情,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坚持新闻规律,做有传播力的内容,做有品质的新闻产品,通过深度报道、精心策划等,强化受众与媒体的交流。

(二)优化传播布局,发挥“5G+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

对于新型主流媒体来说,面对5G网络的快速发展,需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国家战略布局导向推进5G技术的研发应用,使新型主流媒体能够在前沿技术上获得突破,更好地发挥平台优势。要发挥技术优势,正视媒体变革、技术变革,在5G网络的持续发展,会极大地带动我国VR技术、AR技术、4K技术、8K技术、AI技术等落地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新型主流媒体需要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渠道,例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发挥其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新媒体创作传播与分发过程中的生产力和影响力。借助全媒体平台,使内容集聚、内容生产、内容发布等过程彼此叠加,构建全新的媒体生态,突出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扩大新型主流媒体的受众范围,最大限度上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的资源整合和利用。

(三)加快平台建设,突出、拓展媒体职能

加快平台建设,需要新型主流媒体发挥自身专业媒体平台的优质内容资源、技术资源的优势,在5G网络下,使这些优质资源发挥出最大价值。5G网络有助于帮助新型主流媒体与用户建立直接密切的关联,也能为专业新闻媒体打造自主平台。要持续拓展媒体功能,实现媒体深度融合下的跨平台合作。借助媒体之间的跨界合作,也能够有效整合媒体机构的内容和技术等优势,有利于实现彼此互补、能量扩大,也能借助平台的聚合效果,增强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

四、结语

伴随着5G技术的深入发展,智能传媒将进一步实现纵深发展,在5G网络下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对我国媒体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提升国家主流媒体舆论的引导力,也能有效服务于社会。推进媒体融合创新技术应用,需要为其强化配套支撑,坚持协调推进,同时要正视技术,避免被技术绑架,防范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

猜你喜欢
信息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订阅信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展会信息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