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响水县水稻秸秆还田与小麦全苗壮苗技术

2022-03-24 09:40李春芹方怀信彭晓红赵加林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响水县开沟壮苗

李春芹,方怀信,彭晓红,赵加林

(1.江苏省响水县运河镇农业农村局,江苏 响水 224621;2.江苏省响水县土壤肥料管理站,江苏 响水 224600)

水稻秸秆还田在响水县已推广多年,随着该项技术的大力应用,可有效缓减农村焚烧稻草导致的空气与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效率。但目前还田技术体系仍不成熟,秸秆还田量及还田方式仍存在一定问题,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影响小麦全苗、壮苗,影响稻麦周年高产,难以实现稻麦吨粮目标。本文旨在探索稻秸秆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与小麦全苗壮苗技术,以期实现稻麦周年高产,稳定粮食产量,促进粮食生产健康发展,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一、水稻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

1、秸秆还田深度不够

调查发现,响水县目前秸秆还田主要以浅旋耕还田为主,铧犁深翻极少,还田深度在10 cm 以下,秸秆长期浅旋耕还田导致土壤耕作层变浅、土壤板结。

2、秸秆还田量大

秸秆还田量通常以每亩250~300 kg 为宜,目前响水县还田量达每亩500~600 kg 甚至更多,且秸秆抛撒不均匀,影响还田质量[1]。

3、秸秆还田机具不配套

秸秆还田没有根据耕翻铧犁数量配备相应功率的拖拉机,不少农户采用12 马力手扶式柴油拖拉机进行秸秆浅旋还田,还田质量较差,秸秆多分布于耕作层表面。同时,播种后很少镇压,土壤保肥、保墒能力差,影响小麦全苗壮苗。

4、病虫草害加重

稻秸秆还田浅,秸秆露于土壤表面,稻桩带菌率较高,则田间病原菌基数相对较高,易造成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小麦病虫草害加重,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

5、影响小麦播种质量

秸秆浅旋还田且还田量大时,小麦种子易播在秸秆草团里,不能与土密切接触,出苗后易造成麦苗根系吊空,经常出现黄苗、死苗问题,影响小麦苗齐、苗匀、苗壮。

二、秸秆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技术

犁耕深翻可增加土壤耕层深度,提高土壤疏松性和透气性,促进土壤水、肥、气、热相互协调。土壤含水率对犁耕深翻秸秆还田作业质量影响最大,过高时会加重拖拉机负荷,影响后续整地质量;过低时会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甚至难以形成翻埋覆盖效果。秋季稻秸秆还田土壤含水率较高,且易受连阴雨天气影响,水稻收获前需搁田、适时断水,使土壤含水率保持在适宜范围。

1、适墒还田(土壤含水率<25%)

(1)技术路径

联合收割机适时收获、秸秆切碎均匀抛撒→犁耕深翻→施足基肥→适墒整地→机械播种、镇压→机械开沟。

联合收割机适时收获、秸秆切碎均匀抛撒→犁耕深翻→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作业(施足基肥)→机械镇压→机械开沟。

联合收割机适时收获、秸秆切碎均匀抛撒→施足基肥→犁旋一体机作业→机械播种、镇压→机械开沟。

(2)作业要求

收割水稻时秸秆切碎、匀抛,秸秆切碎长度≤10 cm。初耕阶段宜浅耕,耕深18~35 cm,秸秆覆盖率≥90%。要求耕后地表平坦,播种后适度镇压,根据播后土壤湿度进行水分管理。

(3)机具配备

联合收割机要带有秸秆切碎抛撒装置;根据铧犁数量和土壤情况配备相应的动力,如铧式犁、犁旋一体机,旋耕机、圆盘耙,旋耕播种施肥(镇压)复式作业机、条播机等。

2、高墒情作业(土壤含水率≥25%)

(1)技术路径

联合收割机适时收获、秸秆切碎均匀抛撒→犁耕深翻→晒垡→施足基肥→适墒整地→机械播种、镇压→机械开沟。

联合收割机适时收获、秸秆切碎均匀抛撒→铧犁耕深翻→晒垡→适墒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作业(施足基肥)→机械镇压→机械开沟。

联合收割机适时收获、秸秆切碎均匀抛撒→犁耕深翻→晒垡→施足基肥→适墒整地→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作业(施足基肥)→机械镇压→机械开沟。

(2)作业要求

收割水稻时秸秆切碎、匀抛,秸秆切碎长度≤10 cm。初耕阶段宜浅耕,耕深18~35 cm,秸秆覆盖率≥90%。要求耕后地表平坦,播种后适度镇压[2]。

(3)机具配备

联合收割机要带有秸秆切碎抛撒装置;拖拉机应根据铧犁数量和土壤情况配备相应的动力,如铧式犁,旋耕机、圆盘耙,旋耕播种施肥(镇压)复式作业机、条播机等。

三、小麦全苗壮苗配套技术

1、水分管理

为避免水稻田高墒还田及机械播种,可在水稻收获前10 天左右断水。阴雨天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土壤含水率≥35%时不宜犁耕深翻作业,宁迟勿烂。

2、品种选择

响水县属淮北冬小麦种植区域,结合响水县气候、土壤、地力等温光资源条件,选择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逆、适应性强的中强筋半冬性小麦品种,如强筋品种烟农19、淮麦20、淮麦35、徐麦30 等;或淮麦33、济麦22、淮麦28、徐麦33、连麦8 号、百农207、矮抗58 等中筋品种。

3、适量播种

响水县水稻直播稻面积占有一定比例,直播稻收获期相对机插秧较迟,稻茬小麦要适墒抢播。建议稻茬小麦在10 月底至11 月上旬播种结束,确保冬前形成壮苗,安全越冬,提高抗寒能力。稻茬小麦播种期推迟要相应增加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22.5 kg,最多不超过25 kg。

4、提高机具作业质量

机械作业时,作业路线要根据实际地块现状进行合理规划,作业质量应达到“深、平、透、直、齐、无、小”的七字要求。深即达到规定深度、深浅一致;平即地表平坦、犁底平整;透即开墒无生硬,翻垡碎土好;直即开墒要直,耕幅一致;齐即犁到头,耕到边,地头、地边整齐;无即无重耕(播)、漏耕(播),无斜子、三角、无“桃形”;小即墒沟小、伏脊小。

5、科学肥料运筹

肥料运筹应以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基肥增施有机肥,可替代部分化肥,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一般每亩产量在500 kg 以上需施纯氮18 kg,一般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1000 kg,基施40%(N16%、P2O518%、K2O6%)配方肥(复合肥)25~30 kg,基蘖肥与拔节孕穗肥比例为6:4。秸秆腐熟时会增加氮素消耗而影响壮苗,因此在保持总氮量不变的前提下氮肥需适当前移,基肥增施10% 左右氮肥,以利于秸秆快速腐解[3]。

6、适时、适墒镇压

所有秸秆还田后,土地耕作层土壤相对蓬松,小麦种或根部与土壤无法完全贴合,导致增加小麦冬季、春季冻害发生率。要在秸秆还田后对地块进行适时、适墒镇压,提高与土壤的密接程度,确保安全越冬。

7、田间沟系配套

“田间一套沟,从种喊到收”,田间沟系配套对小麦生产具有一定作用,是保证小麦旱涝保收的关键技术措施。秋播时开好麦田一套沟,确保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尤其是稻茬麦区要达到一方麦田、两头出水、三沟配套、四面腾空、雨止田干,防止烂耕、烂种。

田内竖沟间距3~4 m,还草田块2 m 左右,宽20 cm,深20~30 cm。横沟距田头横埂2~5 m 各挖1 条横沟,长田块每隔50 m 增开1 条腰沟,宽20 cm,深30~40 cm。田头出水沟宽25 cm、深40~50 cm。

猜你喜欢
响水县开沟壮苗
响水县联合督查企业环保设施安全
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
响水县成立不锈钢产业商会海外调解中心
预切种式甘蔗横向种植机开沟器结构优化
秋施基肥单、双边开沟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秸秆捡拾开沟抛撒机的研制
Be There Just to Make up the Numbers
江苏响水县稻茬小麦抗逆栽培模式与技术
温室辣椒高效嫁接及培育壮苗
培育核桃优质壮苗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