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三维诠释

2022-03-24 03:26杨名洋刘建涛
关键词:卫生理念科技

杨名洋,刘建涛

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三维诠释

杨名洋,刘建涛

(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人民健康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习近平对人民健康有着深入的认识和论述,其内在地包含着三重维度:树立科学的卫生健康理念之理念维度、减少公共安全事件以建设平安中国之安全维度、研发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之科技维度。

习近平;人民健康;理念;公共安全;科技

人民健康是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的领域,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对健康有了更多的需求和追求。习近平深刻洞察到了这一趋势,并就人民健康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

一、理念维度:树立科学的卫生健康理念

(一)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

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1]。这一理念是对以往卫生、健康理念的发展,其中的“大”字,体现出新时代人民健康的全面性、全局性和广泛性,也就是人民健康服务范围不仅仅指传统病患,还包括中小学生的体质锻炼、心理健康咨询、老年人心理关爱、职业工作人员的身体疾病、妇幼儿童的重大疾病防控等等。“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拓展了健康的内涵,扩大了卫生服务的范围,不仅仅指人身体机理的健康,还包含着生态、心理、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健康。

“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倡导的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但是长期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睡眠、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所引起的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一些人暴饮暴食,经常吃一些高热量食物,同时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身体发胖,身体素质下降,严重者还会患上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可以说,由于工业化、人口老龄化、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和疾病谱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卫生健康问题在我国同时出现,相互叠加和交织。习近平指出:“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交织的复杂局面。”[1]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行“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和行动,从环境、生活、医疗、心理等多方面进行预防、干预和控制。

(二)树立人民和生命至上理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历史运动是人民群众的运动。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人民健康领域体现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这既是对我国历史上仁爱传统的当代继承,也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生命是我们的承诺和行动。习近平指出:“我们要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2]27这一点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了保护人民健康,党和政府不惜一切代价,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人员,我们都全力救治、全力护佑。

习近平要求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把人民和生命放在首要位置。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亲临一线,关心慰问抗击疫情的工作人员,强调要不惜一切代价去保障和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为此,我国坚决拒绝群体免疫,实行动态清零、疫苗免费接种、国家免费治疗等一系列惠民爱民政策和行动,虽然拉低了经济发展预期和速度,但却收获了人心、民心。

(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

习近平指出,我们在卫生健康领域一定“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1]。这就要求我们在生命的全过程和全周期都要坚持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因为健康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实现每个人的长久健康。健康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要保持健康就离不开提前的预防,生病时的及时医治,痊愈后的康健。通过提前预防,我们可以尽早地把一些小病予以扼杀,防止小病变成大病,大病变成绝症,减少医疗费用。

习近平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3]因此,我们要重视健康安全的预防工作,强化事前预防,完善事故的防范工作机制,建立安全应急预案;同时也要加强健康安全预防宣传工作,普及预防的科学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当遇到威胁健康的重大疾病及疫情状况时,也保持冷静,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严格把控,安抚群众,避免造成更多的社会恐慌。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取得重大成绩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于我们坚持和实施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和方针。国家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政策。群众遵守国家的预防政策,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人群密集聚会、全民打预防针、听从指挥。一旦发现感染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四)坚持中西医并重理念

习近平认为,保障人民健康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1]的理念。可以说,我们发展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就在于中西医并重。中医和西医是从中西哲学中派生出来的,是两种不同的领会世界的方式,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医疗体系,它们在医疗的理念、手段等方面也都是不一样的。中医重在治未病,西医重在治已病;中医以功能对功能,西医是以实体对实体(譬如对付细菌就用抗生素);中医是辨证论治,西医是辨病论治,二者并无优劣之分,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因而中医和西医可以结合到病人身上,协同治疗。

在我国中西医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中医的养生文化和医疗观念重在治本,恢复生命的整体功能,而西医则在手术化疗、重伤急救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中西医结合可以标本兼治,大大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这一点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中西医在防治和治疗新冠肺炎中各有作用,但又相互补充,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救治率,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轻症转重症率。

二、安全维度:减少公共安全事件以建设平安中国

(一)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

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因素是综合性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公共安全威胁。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的安全,主要包括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内容。公共安全事件一头连着人民切身利益,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是重要的民生领域,一旦发生就会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双重损害。譬如地沟油事件、煤矿坍塌事件、环境污染引起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等,都损害了人民的健康,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粗放、资本强势、公共安全意识弱,造成了近年来公共安全事件呈多发趋势。这就更加要求我们从理念、制度、手段、机制、体制、政策等方面入手,以堵住安全漏洞,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公共安全环境。特别是对于有意制造公共安全事件的企业和法人要严肃追责。针对2018年轰动全国的假疫苗事件,习近平做出了“一查到底、严肃问责”的重要指示,强调始终要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再如,对于食品安全一方面要加强立法、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扶持力度,推进农业市场化改革,农产品公司化或农场化、合作化经营,这样农产品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单靠对农民进行道德说教作用是不大的,因为农民使用违禁药品或过度使用农药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二)努力建设平安中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就会对安全有更高的要求。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2020年底我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人口全部脱贫,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顺利完成。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人民需要更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因而和平安全是人民和改革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和前提,没有和平安全的发展环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经济社会也难以健康持续发展。习近平对我国建设平安中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源头、系统、综合、依法治理,“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4]135。

但是,影响平安中国建设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影响因素交织、叠加,譬如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这就要求我们把平安中国建设放在发展的全局进行谋划和部署,并树立和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可见,建设平安中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以形成建设平安中国的最佳合力。对此,习近平指出:“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5]也就是说,我们的平安中国建设应该从科学、社会、法治、智能四个方面协同推进,以有效防范、化解建设平安中国的深层次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社会、国家安居乐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科学化要求对于安全问题不能仅限于追责,而是要探寻背后的共性问题,予以有效化解;社会化要求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法治化要求加强立法,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为建设平安中国的刚性约束;智能化要求运用大数据等先进科技支持平安中国建设。

三、科技维度:研发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

(一)科技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强大支撑

人民健康的保障需要多种力量共同作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力量就是科技。习近平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的最有力武器就是科学技术。”[2]99从历史上看,人类同疾病斗争并取得胜利的重要手段就是运用和开发各种科技。特别是人类在战胜天花、霍乱、流感、鼠疫、SARS、MERS、埃博拉病毒的过程中,科技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譬如利用科技研发的抗菌素、青蒿素、各种疫苗等,大大提升了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

保障人民健康,战胜大灾大难离不开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我们需要运用科技探明疾病的成因及其作用机理,并以此为依据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同时我们也需要科技研发各种针对性的药物、医疗器械等,以提升疗效和治愈的精准性。特别是在现代网络信息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已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为人民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好地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基因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加大对中医药的现代开发和运用,加快新型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以提高医疗能力和疫情防治能力。

(二)加强面向人民健康的科技创新

习近平提出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坚持“四个面向”,其中之一就是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6]。加强面向人民健康的科技创新就是要加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领域等方面的科技创新,使人民能够享受到由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更好的健康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与人民健康事业的深度融合,利用VR+AR的虚拟技术实施外科手术;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仿生学等基础理论加大新药创制和制药工程关键技术的突破,特别是再生医学、精准医学、生殖医学、临床医学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高端医疗仪器设备的创制与研发,在这方面我们的科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譬如我国医疗的尖端设备核磁共振设备基本上都是靠国外进口,自产率不高,检查费用昂贵,其实它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都来自物理的基础理论,但制作过程需要极其复杂的工艺技术。若不能把尖端医疗设备和先进制药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人民的健康安全就会受制于人,基层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就难以解决。

推动健康科技创新时不我待,特别是面对重大的传染疾病时更要发挥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我国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充分利用了科技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健康。疫情初期我们就开展病因学调查和病源鉴定,仅用8天时间就确定了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用16天时间开发出了诊断试剂盒并持续对其进行优化。此次抗疫中,科技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但我们还要持续利用科技加强病毒溯源和传播机理、医疗设备、药品疫苗等的研发,为我国人民身心健康和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更为强大的科技支撑。

[1] 习近平.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8-21(01).

[2]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

[3] 习近平. 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会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1-03-07(01).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5] 习近平. 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水平[N].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11-12(01).

[6] 习近平. 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1-09-12(01).

10.15916/j.issn1674-327x.2022.05.002

A8

A

1674-327X (2022)05-0005-03

2022-04-26

辽宁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YJG2021033)

杨名洋(1999-),男,河南洛阳人,硕士生。

刘建涛(1983-),男,河北邯郸人,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叶景林)

猜你喜欢
卫生理念科技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科技助我来看云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卫生歌
科技在线
讲卫生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