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处理,将语文要素落实到位

2022-03-26 13:23刘苑苑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情境设置

刘苑苑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定位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紧扣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借助文本的情境资源,以融通处理的方式,将语文要素真正落实到位。

【关键词】纵向联系 情境设置 激活想象 迁移运用

统编版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方式编排课文,不仅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本质属性定位,同时也使统编版语文教材彰显出鲜明的整体感。因此,教师就可以采用统整和融通的方式,落实和转化单元的语文要素,借以涵养学生的语言品质和表达智慧。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茅盾先生的《天窗》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聚焦语文要素,纵向联系中设定教学目标

四年级学生处于第二学段向第三学段过渡的阶段,其思维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理性思维迈进的中间跳板。语文教学就需要紧扣学生思维的这一特质,教学《天窗》这篇课文时,应该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先从纵向层面打通训练要求通道,精准厘定本篇课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从教材的角度来看,编者在这个单元所设置的语文要素是紧扣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对于“体会思想感情”,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涉及,比如,二年级就要求学生通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而在四年级上册中,也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在心情”。通过与教材发展性的纵向联系,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就应该积极体现语文学习的能力,这是对学习经验综合性运用顺其自然的发展和迁移。

基于此,引导学生阅读《天窗》一文,就需要紧扣课文中关键性语句“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并将其作为解构文本、走进作者内心世界的突破口,实现与课文的深度对话,真正体悟作者蕴藏在天窗和语言文字之中的情感。这篇课文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价值点,即作者丰富的想象。事实上,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语文教学就始终将想象作为关键性能力,一直到本单元为止,前后一共设置了7个单元,推动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就这篇课文而言,教师可以进一步唤醒学生的想象意识,以走进和了解天窗作为契机,借助文本的语言,感受天窗给童年时代的孩子们带来的趣味,相机感受作者借助天窗,从无到有、从虚到实的想象历程,激发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综合以上两个教学价值点的设置,这篇课文的教学就需要将关键句的运用与训练学生的想象来融合展开。

无论是情感的体悟和释放,抑或是阅读策略的渗透和浸润;无论是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和发展,抑或是言语智慧的滋养,都需要将课文放置在单元情境,将单元放置在整套教材的体系之下,从而清晰而精准地发掘出丰富课文的教学价值。

二、链接实际生活,情境设置中融通真实任务

落实语文要素需要真实化的情境,教师需要将任务背后所蕴藏的“真实化世界”视为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展开。

紧扣课后习题,在教学“下雨夜晚”的语段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以下两个关联性的学习任务:其一,自主默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的关键性语句,并借助字源字理,对关键性词语“慰藉”,形成初步的认知印象。其二,利用关键性语句,相机鼓励学生质疑:小小的天窗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慰藉?鼓励学生在自主性阅读和探究的过程中,将“慰藉”一词的理解推进到更高境界。

而在具体执教环节中,教师要借助学生真实化的生活创设鲜活的情境,将学生原始化的真实经历和体验,引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比如教师可以先跟学生们聊天:你们喜欢下雨吗?下雨时,你们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对于一些生活在城镇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农村生活未必有深刻而丰富的体验,但对自己曾经在雨天嬉戏、玩闹的情境,却历历在目。这样的聊天设计,有助于唤醒学生的真实经历和体验,并带着原始的储备经验,让他们做到有感而发。紧接着,教师结合具体的内容,再次借助生活情境,展开师生对话:在下雨的时候,你们在雨中蹦跳,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你有过透着天窗观看闪电的经历吗?……这些问题看似在漫不经心的聊天,但其最终的指向就是要激活学生内在的认知性体验,体会作者“顶喜欢”一词语所蕴藏的丰富且独特的情感。最后,引导学生理解“被大人都关进了地洞似的黑屋子里”时,教师就可以再次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把教室当成“黑屋子”,把自己想象成为课文中的“孩子们”,感受他们经历地点、环境转移背后所展现出来的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感受从原本的“顶喜欢”到最后的“很失落”,从而与学生形成情感上的认知共鸣。

纵观这一板块中三次情境的设置与构建,学生不仅在情境中深入理解了课文中关键性的语句,同时也顺着文本语言,走进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更为后续想象的训练奠定了基础。

三、紧扣表达特质,激活想象中达成思维共生

《天窗》一文,作者運用了一些极具陌生感的词语,与学生当下的语言能力和思维习惯并不吻合,这正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处理的重要载体。比如“卜落卜落”,这个词语主要形容的是雨点打在天窗的玻璃上所发出轻快的跳动声。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这样的生活体验,无法根据文字描述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也无法真正地将文字转化为鲜活的声音。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借助想象,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鲜活的画面和独特的声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尝试着用双手的食指,不停地敲击桌面。一时间,教室里面就充满了手指敲击桌面所发出的声音,学生就能充分地认识到,原来雨点打在天窗玻璃上的声音就是这样的感觉。在这样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性想象,有的学生从这种“卜落卜落”的声音中好像看到了孩子在屋外尽情玩耍的情景;有的学生看到所有的雨滴好像是一个舞蹈的精灵,在玻璃这片独特的舞台上,绽放舞姿;有的学生听到这样的声音,把雨点想象成为高明的乐手,在玻璃这块独特的琴键上,演奏着属于自己的乐曲……

这样的想象,还包括课文中所运用的一些经典性的动词上,比如在描写下雨时闪电的场景时,作者就用了一个“瞥”字,展现了闪电一闪而过的迅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个动作中感受到闪电一“瞥”,好像是在跟孩子们开玩笑,逗着孩子们来一起捉迷藏呢!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紧扣语文要素,抓住关键性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引导学生从基础性的想象,感受到了作者蕴藏在文字当中的丰富情感,从而达到转化要素、落实要素的教学目标。

四、表达实践,迁移运用中推动表达发展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对所有的教师和学生而言,统编版语文教材当中的课文都是一篇篇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是历练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素养的重要载体和范例。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就应该充分地与学生内在认知的需要进行有效的链接,引导学生经历深入感知、品味借鉴、迁移运用等思维过程,将文本的范例性价值最大化,最终助推学生表达素养的发展。

笔者认为,茅盾先生所创作的这篇《天窗》主要值得学生借鉴的价值点,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整篇文章紧扣典型的关键性语句“这时候,天窗成了你唯一的慰藉”展开描写,具有统整性的结构设置。第二,整篇文章选取了两个较为典型的场景,一个是下雨的时候,另一个是夜晚的时候。正是通过这两个典型化的场景才能更好地凸显天窗是此时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第三,在具体描写的过程中,作者充分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凸显天窗在孩子们被关在黑屋子后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相机思考:天窗还有可能在哪些情況下对孩子们的生活带来较大的改变,能够给予孩子们慰藉?此时,学生就依循着作者描写下雨天和夜晚时的思路,顺延而下。比如,有的学生想到了下雪天孩子们的表现。在下雪天,被关在黑屋子里的孩子们可以透过天窗想到什么呢?原本这些孩子被关在黑屋子里,就失去了在雪地里滚雪球、打雪仗的乐趣。但正是由于天窗成了展现外面世界的一道窗口,所以此时的想象,学生就可以模仿作者在课文中所描写的方法。有了这样实践性的平台,很多学生就可以将从课文中汲取的方法迁移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统编版语文教材在设置上极具统整性和融通性,教师在教学某一篇具体课文时不能单独地关注这一篇,而需要将其置放在相应的体系之中,找准编者设置这篇课文的真实用意,明确课文教学的整体性目标,真正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情境设置
训练朗读课文 感悟人鸥深情
浅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提问策略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传奇电视剧的情境设置探析
央视真人秀《了不起的挑战》的节目特色
浅析创设情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巧设情境,构建高中语文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