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金融学》新形态教材的设计研究*

2022-03-26 08:50林丽陈硕峰
智库时代 2022年13期
关键词:新形态金融学纸质

林丽 陈硕峰

(广西财经学院)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大众化、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仅以纸质教材+多媒体+黑板+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智能教育及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需求,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一体化的新形态教材成为创新和改革的趋势。“互联网+”新形态教材指的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将数字资源与纸质教材充分融合并可以通过多种终端形式应用的新形态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网络教学+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成为主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发展、探索创新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全面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教材的编写与选用也同时纳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指标,并要求教材的“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根据我校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和计划以及学院最新本科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金融学专业课程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因此,探索开发和建设新形态教材与金融学课程思政的融入势在必行。

本文以《金融学》新形态教材开发的设想为例,介绍教材“新形态”+融入课程思政的样例内容框架和特点,提出大力推广该类教材建设的设计理念和要求。

(一)新形态教材的优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出版了不少新形态教材。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新形态教材除进一步与微课、慕课、SPOC教学等元素结合,还增强了现实技术(AR)和虚拟现实技术(VR)等的教学应用,形成AR或VR教材。这是现阶段新形态一体化教材能达到和实现的效果。

新形态教材的“新形态”体现在能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借助二维码或增值服务码实现纸质教材+在线课程网站+教学资源库的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有机衔接。其开发与建设的核心是教学内容和结构的设计,教学内容真实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体现,并能实现科教融合。

新形态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添加了丰富的教学视频、音频和动态图例,能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即时补充、更新实践教学案例和思政案例,还能添加共享资源,增加教材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有效服务网络教学、任务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增进师生互动交流,利于分层施教,提升教学效果。

(二)新形态教材的使用与“课程思政”融入情况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要不断创新出版模式,并为课程思政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我校《金融学》课程选用的是李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金融学》教材。学生可以通过扫描教材的二维码获取该教材配套的微视频、即测即评、教学案例、名词术语和学生讨论内容等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该课程还可以让学生登陆“爱课程”的中国大学MOOC频道选配套课程进行学习;任课教师则可结合“慕课堂”组建独立班群,课前了解学生签到情况、上传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资源,实时追踪学生学习打卡情况,获取学生学习资源的时间、测验成绩等,根据数据分析学生学情。

在使用体验和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方面,该教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纸质教材的实践和思政案例较少;二是列举的金融、经济数据未能及时更新;三是课本扫码的配套微视频未能跟踪知识重难点并与时俱进;四是配套的线上单元测验题目数量多、考核面广,学生无法从做题判断单元知识的重难点,授课教师也需耗费大量时间去参阅和筛选;五是线上慕课视频资源每章节时长不一,短则数十分钟,长则近两小时,不利于有一定学时要求的课程授课教师进行情境模拟;视频课程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环节缺乏,也使线上资源缺乏可看性与鲜活性。

二、“课程思政”融入新形态教材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与教学设计是一脉相承的,是指对教学进行分析、规划、执行、评估的系统化过程。结合《金融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及最新本科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形态教材的设计要看内容和教学模式是否满足对本科金融学专业人才毕业要求的支撑,即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强化学科知识,注重能力发展和学习发展。

(一)广泛调研,收集意见

在教材与教学设计研发之前,有必要对利益相关方,即在校学生、专业教师、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通过问卷、座谈会、第三方评估报告及访谈等形式了解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及对当前教材使用、教学过程的满意度进行深度了解和评估,然后为编写教材提纲和内容提供支撑和依据。

(二)明确目标,制定方案

在各章节重难点或必要部分穿插“课程思政”元素或案例,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价值塑造目标。案例学习可以链接二维码,让学生课前、课中或课后扫码学习国情、政策相关新闻、视频,结合实践植入课程思政案例分组讨论、分享等。

(三)继承特色,更新内容

以《金融学》第一讲“货币与货币制度”为例,可以在为学生科普完货币的形成与货币形式的演进发展、货币的职能与作用、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及货币制度的内容后,为训练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学习发展能力,设计和布置这样的作业思考:

(1)了解和学习东盟十国货币文化,以近5年数据比较分析人民币的稳定性;

(2)了解和学习陈放在百色起义纪念馆的一枚银元的“红色旅程”故事;

(3)阅读百年红色金融故事,了解新中国货币从银元、红军票、光华票、人民币、数字人民币的艰难“红色”演变。

这类课后作业设计可以上传教材的数字资源,学生通过扫码可观看东盟十国货币文化介绍的微视频,以及链接东盟十国货币近5年的数据,通过上传的链接还可手机点击查阅“一枚银元”等红色金融经典故事,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国际化、数字化的进程及其演变的历史,激发学生家国情怀,树立道路自信,立志“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这不仅突出了学生所在区域金融经济的特色和优势,还实时更新了学生要比较分析的数据信息。

(四)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在设计新形态教材时,纸质内容应当作为主线,线上资源作为辅线。安排好正常线下授课的时间和内容,同时也规划好考核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对线上资源的学习、打卡情况,并建立评价和考核奖惩机制,让学生对线上及线下信息和资源的习得无缝衔接。

纸质教材要保持内容和体系完整连贯。名词解释、基本原理、及一定量的例题、习题是纸质教材的必备内容,而一些难度较大的章节小结、重难点解析、随堂测验习题、拓展讨论、思政案例、推荐阅读等,可作为纸质内容的扩展和补充设计为数字化资源。这样,既可以使纸质教材薄而精,又可以根据教学方法运用的需要或课程时间的限制以及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灵活、适时地调整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例如,第七讲的“金融机构”课程导入,就可以设计为让学生讨论课前预习所观看的关于英国《银行家》发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榜单。通过培养学生关注我国商业银行的地位与发展动态,为接下来介绍商业银行的产生、演进作铺垫,从而在价值观塑造方面提升学生对我国金融业发展道路的自信。

(五)突出重点,温故知新

以第九讲“中央银行”为例,学科知识的重点之一是:中央银行与各方的关系。为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监管机构,教材线上资源为学生链接的作业思考可设计为:搜集学习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相关资料,指出中国金融监管与美联储金融监管业务的特点。这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回顾美国次贷危机的案例,引出对美联储金融监管特点的思考,还可以启发学生深入了解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银行的对外金融关系。同时,还可以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培养对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动态的关注习惯及提升对我国金融制度的自信。

(六)立足实践,科教融合

以第七讲的“金融机构”为例,在讲到“商业银行管理的发展与创新”时,可以在教材中设计让学生扫码阅读上传的线上资源:广西农村金融改革的典型样本—“田东模式”,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根据案例信息分别讨论并派代表进行分享:如何提升贷款人的诚信?如何实现“信贷公平”?如何推行农村金融的改革创新?宗旨是让学生理解国家“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的精准扶贫理念,培养学生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了解“田东模式”创新信贷的设计理念和金融产品精细化的工匠精神,植入学院立项课题《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研究》,列举案例中田东农商行“红色创贷”及“农贷易”的创新信贷产品。

学生在教材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他们善于以身边人、身边事作为关注对象,并学会以金融视角对金融现象进行剖析,从而达到理解本质的效果和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把在研的或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去。

三、教材章节内容设计样例

以《金融学》第五讲“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的教学内容为例。(见图1)可将“大学生借高利贷”的新闻案例设计为学生通过教材链接来课前预习的内容,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则可作为课中或课后学生扫码阅读讨论的环节。

图1 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教学内容框架

在教材中这样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货币的时间价值,培养惜时观念,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通过掌握利率发展的规律,为学生贯彻新发展理念;最后,学习利率发挥作用的市场化应用条件;通过中美利率市场化进程对比,坚定学生对中国金融制度和金融道路的自信。

四、结语

在互联网+环境中“课程思政”融入新形态教材的开发设计,难点和核心是领会新形势下中央关于教育教学的要求,努力将思政体系的理论精髓与专业学科内容进行融合。在“课程思政”基本思想的引领下,进行新形态教材的开发与建设,继而利用教材的丰富资源,反哺“课程思政”内容。新形态教材的开发与使用将让学生在多元化学科知识呈现中较为轻松地掌握学科重难点,并通过分析各种社会实践和课程思政案例提升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形式和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新形态金融学纸质
陶德麟先生“辩证法的新形态”思想研究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金融学的“宏微观裂痕”与制度金融学研究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新形态西装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张建五:深化改革 着力打造混合制经济新形态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