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之恋》高胡演奏版本对比分析
—以余其伟及陈国产演奏版本为例

2022-03-26 08:50官苑怡黄颖仪
智库时代 2022年13期
关键词:广东音乐滑音音色

官苑怡 黄颖仪

(广州大学)

本文选取了乐曲《珠江之恋》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广东音乐之魅力。乔飞所创作的《珠江之恋》旋律优美,层次鲜明,全曲表达了人们对珠江的热恋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国内外广东音乐展演的重点演出曲目之一。为了更好地对该作品进行剖析,本文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两位演奏家余其伟和陈国产的演奏版本来对比和简析。

一、作品介绍与分析

《珠江之恋》作为乔飞先生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创作于1977年。他在充满着时代气息与独特韵味的作品中还大胆的运用了西方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对广东音乐的和声与配器都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将高胡的技巧体现的淋漓尽致。该乐曲行板流畅宽广、抒情慷慨。快板欢快热烈,气势宏大,富于文学的幻想与中国绘画的空灵,是该作品有别于广东音乐的一个最大的特点①。小快板中就借鉴了小提琴的移指换把和快速内外弦交替等,体现了乔飞中西兼容的文化理念,映射出广东音乐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内涵。

作品《珠江之恋》大胆的运用了西方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作品的整体结构采用C自然大调,连接部分采用G自然大调的转调,是一个常见的主属功能转调的形式。

引子由乐队自由开阔地铺垫,利用了五声音阶的琶音进行,先现了主题旋律。

中板优美流畅,旋律行云流水,采用了广东音乐极为少见的三拍子形式,20-34为主题部分,加入六度和七度的大跳,这种形式在当时的广东音乐中是不常见的,极大丰富了旋律线条;与乐队伴奏部分采用了西方的和声功能的进行相互呼应,表现中式曲调及情感意境,为听众带来极美的享受。小快板是该作品最为技巧性和亮点的一部分,快速的八度音程、十六分音符的快弓、八度音程的抛弓、连续切分音的演奏形式,将乐曲推向了小高潮,现代技巧的综合利用,融会贯通,既保持南国特点,又具有新意②。华彩段自由的旋律令人沉醉,自由宽广、深情激动;该段则是突出了广东音乐风格性技法,演奏者个人演奏风格的加花和滑音在该段可充分体现。再现快板前的222-235小节的连接中,为G自然大调,为再现段落作属准备,以最激情饱满的情绪在再现快板结束。该作品通过对历史的寄怀,歌颂了人们在新时代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开拓进取精神。

二、两种演奏版本的技法比较

(一)力度对比

余其伟在中段演奏的力度相对平稳,力度变化小,与传统广东音乐的力度表现较相同,讲求的是平滑优美、舒展连贯、悠扬婉转、一气呵成的表演风格。陈国产的力度变化相对较明显,强弱的部分比余其伟的强弱更加鲜明,乐曲表达上能有更大的表现力,给观众带来听觉的冲击。这说明了陈国产在力度方面还是重点突出了强弱的变化,演奏时弓幅的饱满使他表达音乐的情感的意境更为热烈。高胡拉奏时,右手运弓的方法是直接影响力度变化的,鲜明的强弱对比可以营造出音乐氛围和准确表达音乐意境。该段中的对比就能发现,余其伟较注重乐曲的完整性、流畅性的表达,陈国产则更注重个人情绪的抒发,二者在该段的对比中是有所分别的。

表1 二者音色比较表格

(二)音色对比

在高胡演奏中,根据夹住琴筒高低、前后左右的不同和夹琴的松紧位置、运弓的力度不同,来调节音色。陈国产的演奏版本中,整体的音色清脆悦耳、偏尖细一些,内弦部分音色较之余其伟更磁性、厚实,在高音的位置十分有穿透力,高亢而不突兀。余其伟的演奏中,音色较柔和、流畅且细腻,高音拉奏含蓄而不失明亮,内敛而激情饱满。在中板的结尾部分,乐队激情烘托时,陈国产演奏的较前面主题感情更感慨激动,使用弓速较快的大满弓,与乐队形成协奏形式,配合的游刃有余;余其伟在这一段的演奏更倾向平淡舒缓,音色较之前面的主题片段没有太大变化,与陈国产相比多了一种清新寡淡的风味。

(三)快速技巧的对比

余其伟的演奏就与原谱相同,遵循原谱在八分音符之后继续进行了八分音符的快速颤弓,最后一段是饱满激情的;而陈国产的演奏则重复了两遍的八分音符,节奏上并无更进一步的推动,而是加大了弓段的速度和力度,在情绪上层层推进。余其伟在快板的拉奏时,左手跑动是非常清晰度的,触弦更是短促有弹性;高胡的演奏不似二胡,通常短快弓演奏手腕发力时能感觉到点状紧张度,是需要手腕与小臂同步、无多余动作,追求干净、颗粒状的音响效果。所以在他的演奏版本中可以听到清晰而有弹性的快弓。相对余其伟来说,在拉奏推弓时为了能够更好地演奏出颗粒性,陈国产多采用分弓并且抬弓的技法。在快速技巧的演奏中这无疑影响到了音符的时值,所以在他的小快板中有抬弓的部分都会稍慢于乐队伴奏。

三、广东音乐风格性技法的差异

(一)滑音的差异

滑音是高胡演奏中最常见的演奏技法,如上滑音、下滑音、定把滑音和回滑音。作为点缀增色的滑音在演奏中是不可缺少的,可以极大地丰富乐曲的韵味和表现力,着重与感情的抒发。

华彩段的七度八度的滑音是常见的广东音乐风格性滑音手法,该段为了寄怀对历史的感慨,弓速由慢到快再渐慢,揉弦滑指力度由轻到重再渐轻,弓力也随之由轻到重再渐弱,产生很深的意境。除了拉奏原谱的谱例之外,余其伟和陈国产都对乐曲有不同理解。如“5”音结束后的“2”音,余其伟是用内弦,“5”音到“1”音的四度下滑音用的就是同指换把,从“1”音到“3”音的一个六度的上滑音;在陈国产的演奏中,“5”音时却用下滑音滑到空弦的“2”音,随后的“5”音到“1”音的四度用的一指和四指的异指滑音,再从“1”音到“3”音的一个六度的上滑音。

(二)广东音乐加花的差异

加花是广东音乐中地方音乐的彰显之一,加花在实际演奏过程中,不仅在旋律中起到润饰作用,亦是发展旋律、翻新乐曲的创作手法。余其伟和陈国产的风格性技法的不同,从加花就能很好地体现出。

在中板的19-22小节演奏中,二者的加花有异同的,余其伟在“1”音结束后的“7”音前快速加了“567”的加花,在每个长音时都习惯加二到三个音的加花;但在陈国产的演奏中,“5”音只是快速地加入了装饰的颤音,依照了原谱直接演奏“1”音到“7”音。由此可见,陈国产在长音的拉奏时,很少运用加花,更多的是运用三度的下滑音或者按照原谱进行拉奏。相比之下,余其伟擅长在长弓中加入自己的变化,密集的加花加在了长音前,形成了轻巧灵动的感觉。陈国产在加花中很少加三个倚音,通常都是一个打音为多,而若要做到陈国产按照原谱的演奏,在长弓长音时就要注意运弓速度平稳和流畅。

在华彩段落中217-218小节二者的不同之处,余其伟在该句中的c2音的拉奏有一个明显的气口后滑音缓慢地进行,他比原谱的多了一种惋惜、感慨万千的感情,能够顺应情绪完整的衔接下一句;陈国产在这一句的演奏中,没有余其伟拉奏时的气口,在c2音的拉奏后而是拉奏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的甩弓,表达出了他结合自身理解对作品进行深度的情绪升华,突显了粗旷、不拘小节的个性风格。

四、演奏版本对比思考

余其伟演奏高胡的音色会更柔和一点,更细腻含蓄、充满感情;陈国产高胡演奏就能体会到他十分大气,音色明亮,大胆创新。音色的不同是研究对象最本质的区别,个人风格音色的不同是与成长和学习的环境有关。

(一)个人风格形成的思考

1.余其伟个人演奏风格的成因

余其伟儿时在江门开平长大,长达18年之久,榕树下经常聚集民间艺术家演奏,唱民歌、唱粤曲,耳濡目染之下余其伟渐渐喜欢上了高胡,也常常与村民们在村口交流和学习,除此之外他还学习了广东音乐的扬琴、秦琴,这就促使他在广东高胡的演奏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风格。

余其伟其演奏风格受艺术学院的老师影响,是较为正统的学院派风格,注重理论与技巧的相结合,极具南国风韵,多用装饰音以及滑音,让旋律更加丰富多彩。他认为广东音乐的学习必须“修史”,即“以史为镜,以史为鉴”,他提出了双肩理论③,一肩是传统的、古典的、民族的、即兴演奏的,另一肩是现代的、西化的、时髦的、规范演奏的,在继承广东音乐传统中也致力于容纳吸收其他优秀的演奏技法。

2.陈国产个人演奏风格的成因

据陈国产视频④采访说道,台山是高胡第一人“刘天一”的家乡,自己生活在的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哥哥在台山的广东音乐乐团内担任首席高胡的演奏,所以自幼受其影响对高胡也颇感兴趣。除了拉奏高胡之外,陈国产的吉他演奏亦是演奏的出神入化,他在星海音乐学院完成了学业后,却开设了吉他班的教学,这就源于当时七八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思想观念的转变和香港流行音乐的流入。陈国产吉他的学习对高胡的演奏有着一定的影响,也为他之后在国外开设中国音乐学院奠定了实践基础。除此之外,他非常热衷于民族音乐与西洋乐的创新,尝试了不同组合的中西搭配,如高胡与钢琴,高胡与吉他等,让人耳目一新。

陈国产跟随黄日进先生学习,在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和星海音乐学院学习长达十年,系统的学习过高胡后,致力于国外发展,他从事民族音乐教育事业,将广东音乐乃至中国民族音乐向世界推广,曾出任加大拿大多伦多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以弘扬中国文化及推广国粹精粹为己任。

(二)对高胡演奏学习的启示

1.高胡演奏与西方小提琴技巧的融合

乐曲《珠江之恋》中就有效仿许多的小提琴技法,在小快板和再现快板中就能明确的感知到该段的高胡演奏与传统的高胡演奏的区别。快弓、跳弓、抛弓等大量的手法使用,促进了高胡弓法技巧的多样性,成为了近现代高胡演奏中不可缺少的演奏技法,在抑扬顿挫的演奏中重点突出旋律的优美与歌唱性;而在指法方面,余其伟和陈国产的演奏突破了高胡传统的指法、指距及把位的概念,但由于乐器结构上的差异,小提琴通过换弦就可以完成的演奏在高胡就要通过频繁的换把或切把来完成,这就使演奏的难度大大增加。小提琴技法的融入使高胡演奏技法开启了新篇章,弥补了民族乐器的技巧性的不足,亦是拓展了表现手法,加强了表现力,使乐曲更能展现出绚丽风采。在今后的高胡发展中,既要创新地融合西方音乐元素,也要有效地继承传统的民族风情。

2.广东音乐风格性技法与高胡演奏的有机结合

广东音乐风格性技法在高胡演奏中,可以从滑音和加花中体现,余其伟和陈国产的高胡技法虽有不同,但是都建立在广东音乐风格的韵味上展现出来的。乐曲《珠江之恋》中最难演绎的其实并不是快速技巧的部分,而是中板和华彩段,音色音准的把控、意境的想象和整体旋律的连贯性,才是演奏中最难把握的部分。所以演奏乐曲时不仅仅局限于原谱的演奏,而是将广东音乐风格性的技法,如上文所述的加花,滑音、音色的把控等,在原谱的基础上加以润色,使演奏效果更加细腻婉转,在音响效果上与乐队带来不同的碰撞。在余其伟的演奏中,就很好的将传统与创新结合在一起,演奏中板和华彩片段时更多的表现出了乐曲的韵味和意境,相比陈国产风格性技法的演奏,余其伟更多的是传承了广东音乐传统的风格特征,表达乐曲的韵味恰到好处。通常的广东音乐中的描写都是写实派为多,一个好的作品少不了真情实感的流露。正确的表达时代精神和内容,是音乐技巧发挥和塑造音乐形象的大前提。

3.气韵结合的审美追求

我们常谈到音乐表演中的气息一词,本来是从人的呼吸的意义上借用来的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气息,气的一个方面也存在着一个音乐演奏过程中的呼吸问题,呼吸中的连贯停顿适当与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成败直接有关⑤。而韵是从音乐律动和个人情感表达中体现出来,余其伟和陈国产在乐曲《珠江之恋》的演奏中,从风格性技法的滑音和加花就能够感受出韵的不同。广东音乐中的装饰音速度比较慢,力度上是稍弱于骨干音,听起来华丽、深情、徐缓。在滑音的过程中,做到运弓与左手手指配合之余,更重要的是乐曲情感的表达,以气带韵,相互依存,通过气韵结合的形式才能做到主观情绪和乐曲思想的完美融合。气韵结合的审美追求是表达和抒发个性化风格的体现,对于演奏者来说,除了要具备相应的能力来演奏技法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把握不同的乐思,借助运气来辅助情感表达。

五、结语

《珠江之恋》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广东音乐作品,提升了高胡的演奏技法并为中西结合的调式广东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追求高超技巧的时代不能忘记传统韵味所流淌的深邃和悠长,传统与创新要与时并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注释】

①余其伟.广东高胡六十年览略[J].中国音乐,1987(2):43-45。

②余家声.广东高胡演奏艺术的历史和发展[J].南国红豆,2004(3):16-17。

③“乡情—我是开平人·余其伟”栏目。

④“得闲倾偈”一档以台山话进行的清谈话节目,邀请嘉宾一起来说风土人情,讲民间故事。

⑤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气与韵[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4(04):12-21。

猜你喜欢
广东音乐滑音音色
新时期广东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论广东音乐的发展和与中国钢琴音乐的交融
声乐演唱中“滑音”的技术与应用
出人意表的音色与音质表现 Cambridge Audio剑桥|AXC25 CD机 AXA25合并放大器
学校管乐团对传承广东音乐的价值和意义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广东音乐中的拉弦类乐器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