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如何有效介入

2022-03-27 10:37韦艳秋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老汉方法语文

韦艳秋

新的课堂模式让我对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有了疑惑。过去的课堂老师是主角,从教学环节的过度,到知识的传授,都是老师精心设计,课堂上可谓是有备而来。可是新课堂老师“退居二线 ”,重在学生自学——对学——群学——展示——检测等教学环节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培养语文基本技能。因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如何介入,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聆听了专家所教授的课后,我豁然开朗。新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会给学生以雪中送炭的帮助。下面我就《桥》这一课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课前导入的介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桥》这篇课文教师在开课时,通过播放洪水肆虐图片,配音《为了谁》这首歌,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导入 “这首歌是1998年抗洪抢险后写给人民子弟兵的歌,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每一个中国人。同学们,今天我们走一段关于抗洪抢险的故事,文中有一个村庄,曾经有一座窄窄的木桥,桥虽然窄,却是通往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可是有一天黎明,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灾难呢?”教师这样创设情境的介入,怎能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上孩子们的表情随着图片在变化——恐惧、紧张、担忧。

二、陷入困境时的介入,能给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是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最为关注的问题。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地自主学习,其重要的前提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有能力自主学习。教师在教授《桥》这一节课时,在第一课时教学中,第二组展示书写生字后,教师在田字格上指导学生书写难写的字“祭”“奠”。教师选择了这两个笔画复杂,在书写中学生容易出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能有效的突破了学生在书写上的难点,而且还教给学生书写的方法。第三组展示词语理解后,教师点评:希望同学们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师这一介入,提醒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这里还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个方法,教给学生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第四小组展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后,教师介入指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用简短的句子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明清楚。第五组展示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时,教师点拨:可以用简短的词语来概括段落大意。

在第二课时教学中,第一组展示“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时,学生的朗读干巴巴的没有情感,这时教师立即介入,“看这洪水来势凶猛,让人恐惧,我们要怎么读?”指导读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孩子你看这洪水像泼,像倒是一种怎么的情景?”,教师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两次引导下的读出了短句“像泼。像倒。”大雨滂沱的气势。学生展示“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教师指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运用比喻的作用,并指导学生仿写。让学生把知识进行了运用。第三小组展示“你觉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及特点。”时,学生在朗读句子时,老师指导学生读短句要读得铿锵有力才能读出气势。学生抓住老汉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的后,老师通过点拨,让学生体会“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两个句子中“吼”这一动作描寫体会老汉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父爱如山的高尚品质。这两个句子学习的介入,让学生掌握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有: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对人物环境、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这样的介入,把孩子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了规整总结,获得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基本知识被遗漏时,教师及时的介入能使学生亡羊补牢

学生在根据老师的导学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知识被遗漏。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及时点拨、质疑,让学生找回没有学到的知识进行学习,从而达到亡羊补牢的效果。

四、学到的知识支零破碎时,教师的介入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在自学、对学、群学以及展示的过程中,都是根据老师的导学案机械性进行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碎片,如果不经过归纳整理,这些知识就无法对号入座,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第一课时学生展示完毕,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并相机进行总结板书:

第二课时学生展示后,教师又介入这样的总结:这篇文章之所以能把任务的品质淋漓尽致表现出来,是因为作者恰当运用了以下的表达方法:①课文运用设置悬念,环境烘托为下文作了铺垫。②作者恰当运用短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渲染气氛。③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体现人物品质。④课文以“桥”问题,蕴含着深意:这桥是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教师这样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把在课堂学习中学到的零碎知识整体化,从而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的知识,以至于的拓展运用中能灵活运用。

五、知识拓展运用时,教师的介入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语文课让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而在教学设计中会有“拓展运用”这一环节训练。训练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困难,不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中,这时候教师的引导点拨,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

总之,当学生学习一时陷入困境时,教师“雪中送炭”指点迷津,学生可能就会茅塞顿开,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一旦获解还会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愉悦感,这样的相机介入,既把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浓厚兴趣激发出来,还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

猜你喜欢
老汉方法语文
刘老汉的烦恼-收蜂(连载二)
老汉粘蝉
刘老汉的烦恼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