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组活力,提升活动效果

2022-03-28 11:08罗玉青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

罗玉青

摘要:小组法是心理活动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动力学角度出发,优质充分的小组建设对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悟都有着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而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指令不清、活动冷场、脱离主题、气氛喧闹等都是常见的小组活动困境。针对这些问题,在依托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真实案例,总结出心理活动课中应用小组法的技巧:事前准备不能少,身心提成效;为何分组达共识,成员责任先知晓;动力形成遵规律,及时引导有必要;针对学情提问题,事后评估少不了。

关键词:小组法;心理活动课;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8-0020-03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使用划分小组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协作体验、交流看法,从而增强活动感受、集思广益。无论是小组讨论法还是小组活动法,下面均用“小组法”来统称。对比传统的课堂组织方法,小组法扩大了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参与面,贴近并顺应了课堂发展需要的动力水平,所以它在心理健康活动课堂上被广泛运用。而心理教师要尽可能发挥分组活动法在心理活动课上的价值,就需要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方法,从而提升活动效果,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小组法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on Learning)是早已存在的一种极具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的明确提出与兴起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合作学习也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性的具体方式之一。作为合作学习创始人之一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引导学生共同活动,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合作学习具有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加工等五项要素。由于合作学习常常在小组的框架下工作,也被称为小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即在教师主导下,学生作为主体,小组作为单位,师生、生生之间紧密联系、互赖互助、愉悦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并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小组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第一,由一定数量的组员构成,可以在组内、组间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团队精神;第二,强调个人责任,分工明确,每位组员都需承担相应的责任,成功与否由所有组员的付出共同决定;第三,强调共同目标,小组成员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彼此依赖、荣辱与共,且彼此间相互监督、负责,互助互爱;第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位组员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合作交往技能,在学习与分享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处理矛盾,组员间和睦的相处氛围需要一定的社交技能;第五,定期进行小组自评,反思组内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正,根据需要调整角色定位,促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有效进行。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小组法是合作学习的一部分,它的内涵同合作学习一致,也遵从合作学习的原则。而在心理活动课中,小组法往往作为工作阶段的一个重要板块发挥作用。在一堂45分钟的课堂上,心理教师要完成分组、运作、分享与总结等完整的小组合作实践。除了要清楚了解小组法的内涵,还要了解相关的理论依据。

二、小组法的理论依据

心理活动课范畴下,小组法涉及的理论依据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涉及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动机理论,以及团体动力学理论。下面进行简要阐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建构,主动去学习归纳和总结,在建构的过程中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学习,形成新观点与知识建构,然后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交流,这是在生生互动中重新吸收、接纳、完善知识的过程。这一点和心理活动课上小组法的实施是一致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存在两种水平,其一是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其二是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完成,无法独立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即通过内部的讨论,甚至辩论,寻找到对于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同伴之间互相促进每个人发展区的提高。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正是通过相互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体验的主体。

动机理论则重视对于学生活动的奖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以共同目标及奖励来激发内在动机。它主要分为合作性结构、竞争性结构和个体性结构三种。合作性结构是小组法的基础框架,个体是其重要部分,竞争性结构则是变式。这也体现在心理课小组活动的不同形式之中。

团体动力学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于1939年提出的。他认为一个团体的本质是其成员的相互依赖性,而非相似性或差异性。团体动力学中的团体由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目标的长期互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团体具有活动、相互影响、情绪等三项要素,“活动”是人们的一切日常工作生活的行为、活动;“相互影响”指成员在组织中相互产生作用;“情绪”是人们的内在心理活动,如态度、情感、意见、信念等。三项要素相互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小组法需要关注动力层面的流动与发展。

三、心理活动课中小组法的运用

目前,小组法在心理活动课中主要有两类运用形式:一是作为线索贯穿课堂,小组的发展伴随着课堂问题的解决;二是作为某一环节服务于教学。为了对心理活动课中小组法的运用有更清晰的把握,接下来通过心理科普课“嗨!世界精神卫生日”和心理课“爱的五种语言”这两个教学案例探讨小组法的运用及小组建设思路。

(一)作为整个活动框架——“嗨!世界精神卫生日”

该案例中,在导入、工作、结束等阶段,小组法分别具备了暖身、合作探究、总结升华的作用。小组的变化也与课程问题的出现、探究、解决相互关联。在暖身阶段,学生用纸片寻找组员,组成宣传标语,这一设置目的是让学生自发寻找“有缘人”组成团体,兼顾了趣味性和分组目标。有了分组作为基础,学生才能在小组中完成进一步的探究,即自主提出疑问、讨论解决疑问。小组法充分发挥了作为线索和框架的作用,从无到有的小组发展与由浅入深的课堂体验相互交织,互为表里,促进了学生活动体验的纵深发展及课堂目标的达成。

(二)作为一个活动环节——“爱的五种语言”

表1中对比可见,“爱的五种语言”中,小组讨论法仅在工作阶段的第一个环节出现。“分组”隐藏在课堂开始之前——学生按小组的形式就座或临时指定前后桌4~8人组成一组。因为在本课中,小组法的运用只是为了促使学生对某一具体的问题展开讨论,而不承担整体课堂动力的发展,所以省略了“分组”这一环节。但这并非说明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小组建设,恰恰相反,省略自发的“分组”意味着教师要在小组讨论前充分高效地解释相应的规则,完成小组的责任分工。以本课为例,在组织一堂学生人数在50人左右的心理课时,笔者会制定如“前后6人或8人一组,每组自行选出一个记录员和一个发言人,每组依次发言,前面小组分享过的内容可以省略”之类的规则,来尽可能高效地达成环节目标。

四、心理活动课中小组法的运用技巧

(一)事前准备不能少,身心环境提成效

在课堂背景下运用小组法,要事先做好物理环境的调整,包含空间大小、座位安排。例如,心理课上往往会要求将课桌摆放成小组适用的方式。在专门的心理活动教室里,往往会要求配备扇形或梯形的墨菲桌,从而组成四人、六人或八人的小组。这也为后续心理氛围的营造打下了基础。教师作为班级大团体的引导者,要带动课堂营造安全感及安全的气氛。

(二)為何分组达共识,成员责任先知晓

分组不是形式,不是为了分组而分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而选用分组的方法,学生在共同的认知、思维、情感目标下自愿组合,自主探究。师生、生生之间对分组应达成共识。同时为了明确小组内部的责任,师生要进行角色分工,例如要确定小组长、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如此也有助于避免竞争或推诿等影响课堂节奏的状况出现。在实际教学中,角色分工不一定要特别明确,教师可以根据学情灵活调整。例如,在学生刚刚接触心理课时,他们往往对小组讨论还不了解,教师有必要给出确切的成员责任分工;随着学生对心理课或小组法的熟悉,教师给出简单必要的指令即可,不一定要遵从全部的小组分工设置。

(三)动力形成遵规律,及时引导有必要

经过恰当的分组分工、明确规范,课堂会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结构。之后,组内、组间成员的互动会呈现出群体的氛围,即,活动是否有吸引力?群体凝聚力水平如何?课堂上的动力发展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要注意团体动力蓄势和合理流动,进行及时引导。在实际教学中,课堂要充分满足学生亲和、安全的心理需求,给予群体资源及诱因。这方面可以参考团体动力发展的热身、过渡、工作、结束四阶段论,将其映射到小组法的运用上,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四)针对学情提问题,事后评估少不了

小组进行活动,是围绕某一问题展开的。因此,小组法是否能真正有实效地运作,和教师给出的问题有非常密切的关联。与学情需求一致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也可能在小组中产生多样的延展,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掌握讨论进程。反之,违背学情的提问很有可能会造成讨论话题脱离主题、气氛喧闹、无从讨论各自沉默等结果。

要想不断提升小组法在课堂实践中的效果,就少不了事后的评估,即评价小组讨论的效果。首先,教师可以从小组分享、整体效果进行认知、感受上的评分;其次,还可以利用课堂反馈单收集学生反馈。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评估其多大程度上有助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是不断发展的,作为心理课教学方法之一的小组法是常用也是好用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在小组中活动、讨论、成长已经是心理课的“独特”风景。而探究小组法的运用,则是力求让其成为实际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风景这边‘更’好”。如此,心理教师们才能让小组法更好地服务于课堂,让课堂更好地助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静.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16.

[2] 张永翠,王晓庄. 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案例分析[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8):26-29.

[3] 徐杰. 小组讨论法在心理活动课上的运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6):31-32.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五二一”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