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并关注孩子生活中的每位关键人

2022-03-28 11:08刘昆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保教幼师效能

刘昆

从2021下半年到2022年初,国家出台了多个学前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例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家庭教育促进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下文简称《评估指南》)等。这些国家文件所指引的方向都在昭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迈向了新征程 —— 保教质量提升是重中之重。

学前教育行业发展大目标已非常明晰,我认为在实践层面,当下最重要的就是直视现实并针对性地推陈出新,否则国家政策只是被束之高阁,对改善学前教育行业生态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

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Stephen Richards Covey)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了“效能”一词,即人类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效率和效果。他认为:任何个体或团体想要实现可持续的效能,都需要关注产出(生成的结果)与产能(生产的资产和能力)之间的平衡。将“效能”的思维模式迁移至幼儿园教育场景时,毫无疑问,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是产出,那么实现保教质量提升的产能是什么?

基于《评估指南》对过程性质量(活动组织、师幼互动、家园共育)的强调,我们发现教师是其中的关键产能。也就是说,要想实现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首先必须保证幼师的可持续性成长。

但现实是:由于日常被各种考核、上级检查、书面材料所牵绊,教师与儿童在一起的时间被严重挤压且时常被打断,真正能用来反思、学习的时间更是寥寥,致使他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专业发展遭遇瓶颈。而在整个幼儿园教育生态体系中,人们大部分的关注点都落在了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和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上,幼师群体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等其他方面却很少被关注并重视,而这些恰恰是影响教师这一关键产能输出的重要因素。

当幼儿园强调“以儿童为本”时,一定不能为了儿童的发展和快乐而过度消耗幼儿教师幸福生活的权益。相反,我们应更加关注并关爱幼师的幸福生活与工作权益。唯有如此,他们才能为儿童的幸福成长、幼儿园工作的开展与质量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产能,从而保证幼儿与幼儿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实际操作时可能困难重重,但这确实是打破迷局必须要做出的战略选择。同时,这也是“效能”原则的精髓所在,它让我们关注产出与产能的可持续性,提醒我们须在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之间、当下和未來之间学会平衡。

在一个生态环境系统内,要素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幼儿园教育这一大的生态环境下,除了教师,其他与幼儿朝夕相处的关键群体同样需要被看见和关注,例如:作为守护幼儿成长第一责任人的家长群体,影响并把握园所教育理念和氛围的园长,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维护校园安全的门卫,又或是负责幼儿营养与健康的厨房人员,等等。他们每一位的身心状态,都会对幼儿的现在和未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最著名的一条道德律就是:“人,是目的本身,即在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把他只是当作工具来加以利用。” 是的,人永远是目的而非手段与工具。幼儿园作为培育人的地方,更需要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不仅要关注实施教育的对象,也要关注参与、实施教育的人。

中国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升,路在何方?看见并关注孩子生活中的每位关键人!

猜你喜欢
保教幼师效能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荷兰0~4岁婴幼儿保教质量评估和提升项目及启示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男幼师荒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基于心理视角的中职学校男幼师培养的策略和研究
教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