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羞耻之栏”

2022-03-28 11:08王琼蔚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绘本儿童教育

王琼蔚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的儿童教育似乎总是“谈性色变”。但近年来,大量的性侵儿童案件被曝光到公众视野之中,人们开始反思并重视对儿童的性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Audrey Azoulay)在《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前言中写道:如今“仍然有太多的年轻人在从童年步入成年的过程中接触到错误的、不全面的或者带有价值评判色彩的信息,从而影响他们的身体、社会和情感发展。性教育的缺失不仅会加剧儿童和青年人的弱势地位,使他们更容易受到侵害,并带来其他有害的后果,同时也说明社会未能对整个一代人履行应有的责任”。[1 ]

性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它涵盖生理、心理、社会、宗教、政治等诸多方面内容,性的发展贯穿人的一生,性教育亦是一种终身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定义:“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CSE)是一个基于一定的课程规划,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的意义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使儿童和年轻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从而确保其健康、福祉和尊严。全面性教育培养相互尊重的社会关系和性关系,帮助儿童和年轻人学会思考他们的选择如何影响自身和他人的福祉,并终其一生懂得维护自身权益。”[2]性教育帮助儿童正确认识自身生理状况、情感发展以及与社会的联系,且是儿童安全防护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3~6岁是儿童性发育和有效性教育的关键时期。“3~6岁的幼儿,特别是4岁左右,性生理发展处于高峰期,来自生殖器的刺激可以完整地传递给大脑,使幼儿刺激阴茎或阴蒂后产生强烈的性感觉,儿童性相关的探索行为均来自幼儿性本能,不以成人的意志而转移 。”[3]该阶段儿童开始察觉、了解到性别在行为和外观上的不同表现,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器官产生兴趣,甚至开始主动探索自己的身体器官。在此阶段,家长是儿童性教育中最重要的角色,家长能否正确引导直接影响到儿童正确性观念的确立。武洁、马茹君在文章《绘本在幼儿性教育中的优势及方法》中指出:“大部分家长对儿童疏于性教育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家长自身缺乏相应正确且科学的性教育知识,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二是家长并未掌握正确有效的教育方式及教育渠道,因此也无法在幼儿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性教育;三是很多家长羞于谈性,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会采用欺骗或恐吓的方式进行回应。”[4]针对儿童的性教育往往需要兼顾社会伦理道德、知识的科学性、尺度的把握,以及传递语言的可接受性,因此格外困难。

绘本从视觉和听觉两个维度同时传递信息,从而满足儿童联想和表达的欲望。其画面形象直观,文字符合儿童的话语体系,且能够以易被儿童接受的故事引导幼儿共情,帮助儿童学习、理解许多抽象的知识与道理。因此,相关主题的高质量绘本和适宜的引导方式,往往能帮助家长填补相关知识,借助适当的表达向孩子传递正确且健康的观点,实现有效性教育。

根据3~6岁儿童性别发展特点和认知发展阶段,本文将性教育绘本分为四大类:生命来源认知、性别角色认知、身体护理与隐私保护、两性关系认知。以下将分类阐释并进行绘本推荐。

·我从哪里来?

几乎所有家长都面临过这样的提问:我从哪里来?以往很多家长选择用欺骗或恐吓的方法给予回答,例如“从垃圾桶里捡来的”“充话费送的”“小小年纪问这干吗”等。这样的回答并不利于孩子对自身和周围的世界形成正确的认识,甚至会阻碍孩子探索自我的积极性。事实上,有许多绘本对孩子们的这类疑问做出了科学的回答。家长可以借助这些绘本向孩子介绍生命的来源这一神秘、奇妙又复杂的过程。

绘本《我是爱的种子》将精子比作“小不点”,卵子比作“小豆子”,受精卵则是“爱的种子”,胎儿是“爱的宝宝”,完整地讲述了受精卵产生和着床、胎儿发育和分娩的生命诞生过程。全书以一种温暖的口吻讲述故事,字里行间透露出满满的爱意,让小朋友感到父母对他/她的到来的强烈期待。

如果说《我是爱的种子》带着小朋友们从生命的起点开始探索自己的到来,那么《九个月》则在向小读者细诉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光阴,让他们了解怀胎九月的过程,明白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变化、成长,进而来到这个缤纷世界、与爸爸妈妈相遇的。温暖的母子之情从书中缓缓流出,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己是在爱的包裹下健康成长的。

·为什么我们不一样?

进入幼儿园后,儿童有机会接触更多异性同伴,对性别在外观和行为上的诸多差异观察得更仔细、了解得更具体,进而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器官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不少孩子会观察爸爸妈妈,然后产生“为什么妈妈有neinei而我没有”“为什么妈妈爸爸的胳肢窝会有毛毛”一类的问题。在这个阶段,他们第一次对“男女有别”有了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探索行为。这是性发展的自然阶段,家长不应觉得孩子的问题、想法和行为是“肮脏的、下流的”。我们可以通过绘本向孩子解释两性生殖器官的不同,告诉他们生殖器官的重要性,让孩子接纳并学会保护它们。对自己的性别有一定的了解和接纳,也是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

“zizi”和“zézette”是法国小男孩和小女孩对性器官的戏称,就如同汉语中的“小牛牛/小鸡鸡”“小妞妞/小妹妹”。《牛牛妞妞使用手册》将孩子的“牛牛”和“妞妞”设定为赠予小朋友的商品,这本书则是商品的使用手册。绘本向孩子全方位地介绍了个人清洁護理、隐私保护、发育过程等关于性器官的常见知识。独有的法式幽默、轻快的语调搭上搞怪又可爱的插图,让孩子在阅读中了解自身、学习保护自我,是一本内容全面且通俗易懂的性教育启蒙书。

绘本《乳房的故事》中,母亲与孩子一问一答,向小读者一一解释了乳房的作用、母乳的来源、乳房的发育等问题,内容兼具科学性与童真童趣。“妈妈的乳房可是养育你长大的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啊!”画家以蜡笔作画,温暖的色调让来自妈妈的那份柔软、安全缓缓淌出。

幼儿阶段,儿童开始察觉自己与异性的不同之处,也开始学习生活技能与社交礼仪。此时,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对他们来说格外重要。《小鸡鸡的故事》帮助小男孩了解自己的“小鸡鸡”、了解如何照顾自己的“小鸡鸡”,同时也传递了关于生活起居、生命起源的知识,提醒儿童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绘本画面用彩铅绘制而成,清新温柔的色彩更受儿童喜爱。“等着你出生的人们都很高兴……所以你是大家心爱的宝贝。”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故事也让儿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包裹着自己的爱意。

·每一个抱抱都是美好的吗?

在东方,儿童被性侵很长一段时间都被淹没在所谓的“沉默文化”中。近几年相关案件频繁曝光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儿童性侵案件发生率高,不同性别、年龄、种族、民族、背景、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结构的儿童都会面临被侵犯的风险,没有孩子能够避免这种潜在的危险。[5]近几年的性侵调查报告显示,儿童性侵案的受害人往往容易相信他人,对性和性侵犯处于无知状态。在严厉打击性侵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对孩子的性教育刻不容缓,这是对孩子身心的保护,也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

“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并非顺从的读者,他们是完全自由且富有想象的创造者。一开始儿童便可以抓住书中那些再现生活场景的标志,然后以完全自由的方式将书中列举的每一个图像串联起来,构成他所认知的当下的现实世界。”[6]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儿童通过对图像的转译和联结,结合自身经验,构建起短暂的虚拟世界,从而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孩子几乎完全处于家长的保护之下时,成人可以通过绘本对他们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向他们讲述有关性侵的知识。在儿童能接受的情况下,可以用类似“情景再现”的方法实现教育,让儿童尽早形成安全意识,不至于受到侵犯却浑然不知。

巴黎第十大学的性别关系与社会化研究专家卡萝尔·布鲁热耶(Carole Brugeilles)等人指出:“动物在绘本中往往是儿童的投射,动物化的角色更有可能抹去性和代际的痕迹。”[7]在《小甜甜不怕》中,小熊小甜甜代表儿童,大灰狼代表性侵者。通过小甜甜与大灰狼的故事,作品告诉儿童别人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危险的,也引导他们在受到侵害时勇敢讲出自己的遭遇,并寻求帮助。小熊和大灰狼的形象将一些露骨或残忍的画面“童真化”,消除儿童的抵触情绪,实现性安全方面的有效引导。

莉莉在遇见危险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安全到家后,爸爸妈妈肯定了她的行为,并就这一现象展开了严肃的讨论。莉莉第二天去往学校,与小伙伴分享了自己的遭遇,大家相互安慰。《莉莉被尾随了》同时实现了行为指导、道理阐释以及情绪安抚,带着孩子全面了解性侵犯是怎么回事,面对这样的侵犯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与行动。莉莉与弟弟之间搞笑又有爱的互动又让整本书充满趣味。

·我喜欢Ta。

来自意大利的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博士创造性地提出了“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的概念:儿童出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某个时间段内,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相较于其他时期,儿童在敏感期内更容易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且心理过程的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如果抓住这一时期合理地加以引导,可以让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理论基础上,我国教育专家孙瑞雪提出了儿童的“婚姻敏感期”这一概念。处于这一敏感期的儿童,开始了性别角色意识的萌芽,并对异性萌生好感。家长会发现,4~6岁的儿童开始有自己喜欢的异性同伴,他们会通过一些语言或动作来表达对异性的喜爱,并且对“婚姻”有关的问题也充满好奇。例如:他们会模仿家长玩起“结婚游戏”,采用“老婆”“老公”“男朋友”“女朋友”等称谓。实际上这标示着他们开始进入“婚姻敏感期”了。然而因为缺乏对儿童婚姻敏感期的正确认识,许多家长会曲解孩子的表达方式,对他们进行恐吓或消极回避,因而错过了实现有效性教育的最佳时机,阻碍儿童探索社会人群结构的兴趣。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婚姻敏感期”,借助绘本故事和身边的社会关系,引导孩子尊重异性、正确认识两性关系,掌握与异性交往的正确规则。

明亮又柔和的色彩,如同绘本内容一样暖心。《绿熊和红熊》将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比作色彩的不同,绿熊与红熊的相遇是遇见有差异个体的开始。他们从相互了解到相互欣赏的过程,能够启发儿童学会尊重异性,思考如何处理自己对异性的好感,以及如何正确与异性相处。

“折耳兔瑞奇快乐成长图画书系列”是比利时国宝级的绘本,主角瑞奇是一只与众不同的折耳兔,绘本讲述了瑞奇和朋友、家人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其中第三本《我喜欢安妮》通过瑞奇和安妮的故事,表现出小男生在初次遇见喜欢的女生时的羞涩和胆小,引导儿童思考应该如何与有好感的异性相处。

对于性别平等的讨论从未停歇,但实际上有关性别的不平等成见会从幼年的观念灌输开始慢慢积累。“在来自生活点滴的细微刻画中,角色性别分化和地位不平等的传递和繁衍被巧妙地固化。尽管当今社会环境对两性特征没有明确的划分,没有保留的活动领域,很少有刻板印象(如贪婪或讨好的小女孩,愚昧的男孩),但从童年到成年,形象的差距会不断累积,男女角色也会越来越清晰和僵化。”[8]性别的平权实际上是需要从传递正确的性别观开始的,在“婚姻敏感期”的幼儿所接受的知识第一次直接影响到其有关异性的看法。或许从此处开始,我们就可以为未来性别平权做出第一步努力。

绘本《女孩男孩也可以这样做!》是一本可以双向阅读的绘本,两个封面,两个故事,分别讲述给男孩子和女孩子听。作者用巧妙的设计和有趣的画面打破性别标签:女孩子可以不爱做淑女,尽情玩耍,不怕弄脏衣物;男孩子也可以像一片轻盈的树叶翩翩起舞。这本消除刻板印象的书,能够引导儿童思考并寻求自己的喜好,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認识生命、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关系、保护自我……性教育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在国外,儿童性教育绘本相对成熟。内容上从单纯的身体认知、生殖器知识到自我安全等知识的普及;形式上也从普装纸质逐渐到多样性的绘本制作形式。其注重知识传达的全面性,追求更加贴合儿童认知的绘本,辅助实现有效的教育。”[9]我们在不断搜寻引进外国优秀绘本的同时,也要鼓励国内创作者和出版单位创作、制作出更加贴合中国儿童的性教育绘本,使相关绘本能更好地服务于儿童群体。

不要让无形的羞耻之栏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绊脚石,跨越传统观念的阻碍,才能为儿童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美好未来。

《我是爱的种子》

[法]帕斯卡尔·特拉德/文

[法]夏尔·萨拉赞/图

戴磊/译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简介:爸爸的身体是一个世界,妈妈的身体是另一个世界。妈妈的身体里住着一种性别,那是一个温暖的洞穴;在爸爸的身体中央住着另一种性别,那是一根管道,管道下面有两个口袋,这就是“小不点”的家,也是奇妙故事开始的地方……

《九个月》(Neuf mois)

[法]安热尔·德洛努瓦(Angèle Delaunois)/文

[加]热纳维弗·德斯普蕾(Geneviève Després)/图

加拿大伊萨提斯出版社(Editions de l’Isatis)

尚无简体中文版权

简介:这是一个关于等待、关于迫不及待地相遇的故事。宝宝躲在妈妈舒服的肚子里,跳舞、玩耍、睡觉,妈妈温暖的心离他很近,为他跳动着。不管是哪个宝宝,全世界妈妈的宝宝都将在九个月后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牛牛妞妞使用手册》

[法]米夏埃尔·埃斯科菲耶/文

[法]塞夫丽娜·迪歇纳/图

魏舒/译

新星出版社简介:叮——咚!小朋友,你刚刚收到属于自己的小牛牛或小妞妞,希望你能喜欢它。小牛牛或小妞妞都是纯手工打造的,形状、尺寸和颜色极具个性,每一枚都独一无二。小牛牛或小妞妞十分重要和难得,“它们是为了创造生命而来的,请你一定要仔细阅读使用手册,悉心呵护好你的小牛牛或小妞妞。无论你的小牛牛或小妞妞是哪一款,在你的照顾下,它都会不停地为你创造惊喜”。

《乳房的故事》

[日]土屋麻由美/文

[日]相野谷由起/图

蒲蒲兰/译

连环画出版社简介:公园里,一个小宝贝正躺在妈妈怀里喝奶。看到这一幕,孩子也许会有这样的疑惑:“妈妈,我也吃过你的奶吗?”你最喜欢妈妈的怀抱,妈媽的乳房和你的不一样,大大的,软软的也很温暖。为什么你的和妈妈的乳房不一样呢?妈妈的乳房有什么神奇的功能,让你如此安心呢?

《小鸡鸡的故事》

[日]山本直英/文

[日]佐藤真纪子/图

蒲蒲兰/译

连环画出版社

简介:你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是男孩儿!你怎么知道的?你和女孩儿有什么不一样?对啦,和女孩儿不一样,男孩儿的两腿中间有个“小鸡鸡”。你的“小鸡鸡”可是很重要的,你知道它的作用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你一定要好好地呵护照顾好你的“小鸡鸡”哟。

《小甜甜不怕》(Petit Doux n’a pas peur)

[比]玛丽·瓦布(Marie Wabbes)/文、图

法国拉马提尼埃青少年出版社(La Martinière jeunesse)

尚无简体中文版权

简介:小甜甜和大灰狼是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但有时候大灰狼太过火了,他用自己的重量压着小甜甜,这弄疼了小甜甜。小甜甜已经说了“不”,大灰狼还是没有停下来。大灰狼威胁小甜甜不能告诉别人他做了什么,小甜甜感到十分害怕。但是小甜甜十分勇敢地告诉了大家,大灰狼也受到了惩罚。

《莉莉被尾随了》(Lili a été suivie)

[法]多米尼克·德森玛尔斯(Dominique de Saint Mars)/文

[法]塞尔日·布洛什(Serge Bloch)/图

瑞士卡利格拉姆出版社(Calligram)

尚无简体中文版权

简介:在回家的路上,一个男人尾随在莉莉后面,邀请她拍照片还掀开了她的裙子。莉莉察觉到了危险,急忙跑开寻求帮助。她是那么害怕,到学校和朋友聊天后才知道她不是唯一一个遇到这种危险的人……

《绿熊和红熊》

[日]入山智/文、图

蒲蒲兰/译

连环画出版社

简介:小山岗上住着一只特别喜欢绿色的熊,每天吃青菜、喝甜瓜汁。一天,对面山岗建起一座红色的房子,绿熊好奇地跑过去看。红房子里面住着一只吃红草莓、喝草莓汁的红熊。绿熊想:红熊为什么不觉得绿色好看呢?红熊想:还是红色好看。在白雪皑皑的一天,绿熊发现在雪地玩耍的红熊十分耀眼漂亮,红熊同样也发现了绿熊的美丽。他们喜欢上了对方的颜色,建起新房子,一起生活,度过四季。

《我喜欢安妮》折耳兔瑞奇快乐成长图画书系列

[比]吉多·范·西纳顿/文、图

金波、高洪波、徐鲁、白冰、葛冰、刘丙钧等/译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简介:安妮是一只漂亮又优秀的兔子,折耳兔瑞奇梦想着成为安妮的朋友,带安妮去他喜欢的地方。瑞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吸引安妮的注意力,最后成功地和安妮成为朋友。他们手牵手在树林里走着,瑞奇听到小鸟在快乐地唱歌,就连树和草也好像在一起哼唱。安妮的手,比他想象的还要柔软……

《女孩男孩也可以这样做!》(Les filles et les garçons peuvent le faire...aussi!)

[法]苏菲·古里永(Sophie Gourion)/文

[法]伊莎贝尔·马罗耶(Isabelle Maroger)/图

法国格伦德出版社(Éditions Gründ)

暂无简体中文版权简介:女孩子不能踢足球!男孩子不会玩洋娃娃!男孩子不可以哭!女孩子不喜欢海盗的衣服!小朋友,你可能在学校、在家里或在电视上听到过这些话,但是大人讲的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观点。无论是女孩子还是男孩子,这些都是被允许的;无论在哪里,你都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幸福!

【参考文献】

[1][2]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秘书处,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妇女署,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M].刘文利,周珺,王舜,芦鸣祺,郭凌风,李雨朦,刘敬云,胡玥,魏重政,李佳洋,刘爽,肖瑶,译.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18:前言.

[3]宋丽博,傅路军.3-6岁幼儿性发展的年龄特点[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02):74-76.

[4]武洁,马茹君.绘本在幼儿性教育中的优势及方法[J].甘肃教育,2020(23):58-59.

[5]闫婷婷.儿童防性侵教育情境教学绘本创作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19:I-II.

[6] Denise Escarpit. La lecture de l’image : Moyen de communication et d’expression du jeune enfant[J]. Communication et langages, 1973,20:17-32.

[7][8] Carole Brugeilles, Isabelle Cromer, Sylvie Cromer. Les représentations du masculin et du féminin dans les albums illustrés ou Comment la littérature enfantine contribue à élaborer le genre[J]. Population,2002,57:261-292.

[9]张耿,朱乐乐,高薇.儿童性教育绘本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设计,2020,33(03):139-141.

本文系2021年南京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法国绘本中心理学因素内核与表现形式研究”(项目编号:202110284119Z)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绘本儿童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绘本
绘本
绘本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