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度的对话,让游戏分享活动更有效

2022-03-28 00:04谢佳斌陈燕华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经验游戏幼儿

谢佳斌 陈燕华

游戏分享活动可以延续幼儿游戏时的快乐,让幼儿在交流中共享经验,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所思所想。但在游戏分享活动中往往存在着“选点随心所欲,目的不强”“讨论流于表层,深度缺失”“分享形式单一,实效欠佳”等问题。那么,如何改变上述问题使游戏分享活动更有效呢?

一、专业观察,明晰价值

1.提升观察和分析幼儿游戏的专业能力

教师要带着专业的眼光观察幼儿的游戏,对幼儿在不同游戏中的典型表现(情绪状态、语言、动作等)进行更加准确、全面的分析。这些分析反映着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兴趣需求和最近发展区。教师只有用专业素养去精准把握幼儿的实然状态,才能有效突破游戏分享活动的重难点,让其变得更聚焦、更具目的性。

2.明晰游戏分享活动的重要价值

我们应当不断追问自己:游戏分享活动究竟为何而做?做与不做到底有何不同?游戏分享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让他们自由表达游戏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为。这不仅可以使个体获得内心的欢愉和满足,也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将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实现经验共享。教师应鼓励幼儿主动抛出自己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留心观察幼儿游戏中的“卡壳点”,通过思维共振来实现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经验迁移,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游戏分享活动是教师介入和支持幼儿游戏的有效方式。它推动着幼儿游戏的发展,激发他们持续的探索兴趣和强烈的游戏愿望,让他们能够投入后续的游戏进行深度学习。幼儿在游戏分享活动后所呈现的游戏水平和行为表现,也可以当作本次游戏分享活动是否有效的判断依据,为日后游戏分享活动的跟进与调整提供参考。

二、深挖内涵,体现深度

游戏分享活动中,教师可以依据以下四点深度挖掘游戏分享活动中的价值点:

1.话题是否存在指向“情感态度”的价值点

情感体验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部分,游戏是幼儿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游戏分享活动中,幼儿往往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在游戏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比如:在幼儿分享完“娃娃生病了”这一游戏情节后,教师可巧妙地抓住这一话题和幼儿深入讨论“妈妈会如何照顾生病的自己”。幼儿基本都能结合妈妈照顾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做出帮我量体温、带我看医生、喂我吃药等的回答,进而体验到妈妈对他们的爱。

2.话题是否存在指向“学习品质”的价值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学习品质不仅要指向幼儿的当下,更指向他们的未来。教师要在游戏中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逐步帮助幼儿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比如:在沙水游戏中,一名幼儿为了解决“引水入坑”的问题,制定了施工方案并反复验证,根据实施情况多次调整施工材料,最终引水成功。教师若能捕捉到该幼儿的行为背后所蕴含的学习品质,便可以通过“从这个小朋友身上可以学到什么”和“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坚持的”这两个问题,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发幼儿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帮助他们养成敢于探究和尝试、不怕困难和坚持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3.话题是否存在指向“安全自护”的价值点

安全是游戏开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幼儿教师组织任何活动都必须坚持的原则。也因为此,在指导游戏时,教师往往纠结于“过分保护”与“完全放手”。游戏分享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内化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变被动的“他护”为主动的“自护”。比如:在户外自主游戏中,胆大的涛涛爬上了两个叠起来的木箱,玩起“攀登者”游戏。教师第一次时间靠近,留意他的安全,并请配班教师帮忙拍摄游戏过程。游戏分享活动中,教师借助视频组织讨论:“这样的游戏行为可能会有哪些危险?”玲玲说:“爬太高,摔下来容易受伤。”教师追问:“你们会玩这样的游戏吗?”芊芊说:“不能玩,太危险了!”辉辉说:“爬一个木箱就够了,下面要多加垫子。”坤坤说:“老师要在旁边看着,才敢玩。”……教师并没有刻意地教幼儿做什么,而是抓住“安全自护”这一价值点引发讨论,强化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4.话题是否存在指向“思维能力”的价值点

游戏中所遇到的问题挑战着幼儿的认知和思维,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来发展幼儿的思维。游戏分享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出来,用“你是怎么想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什么好办法”等问题深化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幼儿发现游戏中的问题,并通过分享活动引发幼儿之间的思维共振,让他们在交流中答疑解惑,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妙用策略,增添实效

1.游戏故事法

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前书写形式记录自己的游戏故事,以此引發更多的幼儿参与游戏分享活动,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所思、所想、所做。游戏故事法能帮助幼儿梳理、反思自己的游戏经历,有助于幼儿习得游戏经验;能让其他幼儿直观地接收分享者的信息,有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评价;能让教师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和当前的发展态势,有助于调整、优化游戏,提供适宜的指导。

2.视频讨论法

教师利用视频拍摄工具持续跟踪拍摄幼儿的游戏进程,积累视频素材。游戏分享活动中,师幼共同观看游戏视频,寻找游戏中的亮点,讨论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视频讨论法能使游戏分享活动更加聚焦,能更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引发师幼间、幼幼间的同振共鸣。

3.顺水推舟法

教师抓住游戏中的精彩瞬间,如“哇”时刻、科学探究契机等,主动提出游戏分享活动的话题和内容。比如:在分享“轮胎多米诺”游戏活动时,幼儿围绕教师发起的问题“如何让轮胎全部被击倒”提出了推力大小、目标准度、斜坡坡度、轮胎距离等多种因果关系的猜想。这是幼儿在不确定的问题情境中所产生的真问题,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因此教师引导幼儿对猜想进行讨论与验证,生成一次有趣的探究活动。

4.动态演示法

游戏分享活动中,个别幼儿受语言发展的制约,会出现“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用动态演示法,即请个别幼儿动手演示自己的游戏行为,进而让其他幼儿模仿体验。比如:在分享“光影”游戏活动时,诺诺不能清楚地描述自己是如何在游戏中遥控小黑点的,其他幼儿也听不明白。在教师的鼓励下,他尝试用绘本封面把光反射到天花板上。成功之后,他兴奋地说:“我可以用书来遥控小黑点移动,就像玩遥控赛车一样。”受他的启发,其他幼儿纷纷模仿。动态演示法以个体示范和集体体验相结合的形式,有效地提升了游戏分享活动中个体信息的传播力,使幼儿的游戏经验和能力获得了发展。

无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如何转换,始终绕不开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分析与回应支持,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也是教师有效开展游戏分享活动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更加专业的观察与支持,进一步明晰游戏分享活动背后的价值取向,深度挖掘游戏分享活动中的价值点,灵活应用多种游戏分享活动策略,使游戏分享活动更有效、更有趣、更科学。

猜你喜欢
经验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乐淘淘“先进”经验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乐淘淘“先进”经验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