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去我们的童年走一遭

2022-03-28 11:08刘梦萦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香草冰淇淋巧克力

刘梦萦

《一块巧克力》

余丽琼/著

[日]石川惠理子/绘

东方娃娃出品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亲爱的弟弟:

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作《一块巧克力》,它让我想起了我们的小时候。我们只相差一岁多一点,我的童年中有很多你的身影。你总说小时候的很多事情你记不得了,然而我却记住了童年里特别、特别多的细节。

我们的小时候,如果要画出来,应该用的是铅笔。那时候,物质并不丰富,童年也没有那么多色彩,有关童年的记忆就像是简单的、朴素的、直白的铅笔画。正因如此,就像这本书里那样,有关美味和情感的经历便成为质朴底色上最绚烂夺目的部分。

·我记忆中的“巧克力”

这本书的绘者竟然是个日本人!我驚讶于她仿佛旁观过生长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的你我的童年。书里的巧克力,就是那个时代不常能吃到、因而牢牢抓住孩子们的眼睛和内心,让他们格外渴望和珍惜的稀缺零食。所以,翻开这本书,我一眼就看到了小时候瞄着“巧克力”的我,也看到了迫不及待地品尝“巧克力”的我。画家超越了国家和年代,精准地描摹出为我单调的记忆世界增添一抹色彩的、让我终生难忘的一块块“巧克力”。

有件事或许你至今都不知道。一次家里来客人,带了太妃糖。这对嗜糖如命的我来说,简直是世界上最“闪光”的东西。我急切又贪心,想把它们全吃完。但大人只让我们每人吃两块,尤其是龋齿已经很严重的我。可我怎么能抵挡得住糖的诱惑呢?两块太妃糖迫不及待地进了肚子,而我似乎只尝到一点点的甜头。你只吃了一块就睡着了,剩下的一块被你紧紧攥在手里。我看着你手里的糖,在你床边焦灼又犹豫地转悠了一圈又一圈,最终还是没能抵得住诱惑,从你手里抠出了那块太妃糖,塞进自己的嘴巴。

小时候我们吃的冷饮,有一毛钱一块的冰糕,也有五毛钱的香草冰淇淋,香草冰淇淋里面还藏着惊喜——葡萄干。大多数小伙伴吃的是冰糕,但妈妈执着地认为贵了五倍的香草冰淇淋是牛奶做的,吃了对孩子身体好,于是我们只吃五毛钱的“高端冷饮”。可是我有经常性的肠炎,医生叮嘱妈妈,不能给我吃生冷的食物,因此香草冰淇淋成了我不能享受的美味。炎热的午后,你拿了一支香草冰淇淋吃,我却只能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不停地吞口水。你吃了几口后,看见我的神情,把冰淇淋凑到我跟前,问:“姐姐,你吃不吃?”这句话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诱惑。我无比渴求,但又记着医生的叮嘱,紧张之下犹豫不决,最后晕乎乎地吃了一大口,结果又被送进了医院。

长大之后,再也没有哪一种食物能让我像小时候那样渴望、执着了。我们的孩子也不会对哪一种食物有如此强烈的欲望,因为他们的童年里,物质是丰富的,口腹之欲很容易就能得到满足,他们不会对一颗太妃糖或者一支冰淇淋念念不忘。

但我想让他们也来读读这本书,和他们分享那些不太常见的我们童年里的美食。

·我们一直站在彼此身后

亲爱的弟弟,你知道的,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难免会争吵、打闹。故事中,哥哥上学后有了新的朋友,不再跟“我”玩了,总嫌弃“我”是个跟屁虫,恨不得立刻把“我”丢掉。但是,看到“我”哭,哥哥没有责怪“我”弄皱他的画,反而在得到巧克力的时候,兴冲冲拿回来安慰“我”。

你我也曾多么嫌弃对方。我们在电话里大吵过,因为生我的气,你在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你被别人欺负时,我也会挺身而出,虽然看起来是那么不自量力。我们也分开过,但那些分开的时光并没有稀释我们之间的感情。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是独生子女,看着他们我会庆幸,庆幸我的童年有你,庆幸你带给我很多美好的回忆。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标的,那就是父母之爱”。父母之爱是一种放手的爱,陪着孩子渐渐长大,直到他们离开父母、学会独立。但兄弟姐妹之爱并不以分离为目标,他们相互独立却又相互扶持。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互相嫌弃,争吵、互不理睬;长大之后,我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分开,变成相互独立的个体,但又因为割舍不断的情感而始终牵挂。更重要的是,相差不多的年龄、共同的经历,让我们总是很快就能理解对方——你知道我曾经的渴望、伤心、糗事、秘密……而我也知道你的。

正因为这样,虽然早已分离,但我们一直都站在彼此的身后,相互关心、彼此守护。

·温暖是童年的底色

如果你翻开这本书,一定也会被它简单而又温暖的情节打动:

“我”每次去荣荣家,都会瞄一瞄放在柜子上的巧克力。

荣荣提议比赛飞纸飞机并且将巧克力作为奖品,正中“我”下怀,就像画面中那样,“我”表面上波澜不惊,其实内心无比激动。

为了赢得比赛,得到一直惦记着的巧克力,“我”用从哥哥的抽屉里找到的纸折了一只能飞得很远的纸飞机。

“我”得到了巧克力,但舍不得一下子吃完,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后包起来放回兜里。

知道自己折纸飞机的纸是哥哥要送给好朋友的画后,“我”很内疚,奋力把它从高高的树上够下来,兜里的巧克力却不小心掉进水里。

“我”把画还给哥哥,难过地哭着。哥哥没有责怪“我”,匆匆忙忙地走了,他不知道“我”其实不是因为怕他责怪而哭的。

最后,哥哥兴冲冲地跑回来,把朋友送的一整盒巧克力全给了“我”。

全书基本都是碳素笔勾勒的黑白色,只有“我”的巧克力和哥哥的画是彩色的。巧克力不仅是“我”梦寐以求的美味,还象征着“我”和荣荣的友谊、哥哥对“我”的爱和包容,以及哥哥和强强的友谊——哥哥画的那幅马,是他送给强强的生日礼物,最后哥哥带回来的巧克力,则是强强的回礼。

巧克力和哥哥的画是串联故事的线索,因为朋友的爱和兄妹之情,它们在黑白的经历里有了颜色。这也许意味着,童年除了梦寐以求的“巧克力”,还有另一抹色彩,那便是来自朋友和兄弟姐妹的情谊。

故事中,“我”因为找哥哥的画失去巧克力,但最后哥哥把强强回赠的满满一盒巧克力转送给“我”,这样的故事情节总让我想起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和《麦琪的礼物》中丈夫和妻子的彼此成全一样,《一块巧克力》中“我”和哥哥彼此成全:“我”为哥哥找回画,哥哥满足“我”的小心思,“我”和哥哥都找回了自己珍爱的东西。这种 “失而复得”的曲折,牵动着读者的心,让故事有了更大的可读性。而故事中“我”和家人、朋友之间的善意、分享、互相关爱,让故事有了一个出其不意的温暖结局。这种温暖与你我的童年底色何其相似。

跟我们的孩子讲讲这个故事吧,和他们聊一聊我们的小时候。无论如何,童年是不会改变的,童年里的感情也不会改变,它只会在记忆里历久弥新,一直温暖着我们。

姐姐

·后记

在查阅作者和绘者资料时,我发现两位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她们的创作都源于生活,源于对童年的回忆。作者余丽琼老师曾说:“我是个很容易活在回忆里的人。”故事中“我”和荣荣的友情,还有对巧克力渴望的情节都源于余老师小时候的经历。而绘者石川女士也曾说:“插画创作是用大人的视线去捕捉故事,而绘本创作是去挖掘自己的幼年时期。”

这本书的读者是幸运的,因为优秀的作者和绘者将其共同的精神内核——挖掘自己的回忆,给孩子讲好故事,倾注在这本书里。写到这里,我不免有一点沾沾自喜,因为我也是个喜欢活在回忆里、追忆童年的人。从这个层面上说,我勉强够资格去追随两位创作者的脚步,去体验她们的童年。

然而又不完全如此,我好像不止经历了创作者的童年,不然你看,我怎么回忆起了童年,对弟弟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这是因为,他是我的童年的共同经历者。

《一块巧克力》就是这样一本书,你在读故事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如果你和孩子一起读这本书,那么,或许它可以让孩子对你的童年产生兴趣,然后开启话题,带孩子去你的童年走一遭。

猜你喜欢
香草冰淇淋巧克力
吃不完的巧克力
蘑菇头和小香草
蘑菇头和小香草
蘑菇头和小香草
危机!未来可能吃不到巧克力
冰淇淋
冰淇淋True or False?
冰淇淋True or False?
巧克力布丁
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