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冻”生宝宝

2022-03-28 11:08朱颖王艳婷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果冻鱼缸小鱼

朱颖 王艳婷

自然角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区域,这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还有蜗牛、螃蟹、乌龟和鱼等不同种类的小动物。孩子们每天都会来这里观察一番,小值日生每天轮流来照料这些动植物的“生活起居”。10月份,跳跳爸爸为自然角带来了三条玛丽鱼,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欢迎新成员的加入。过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孩子们就对其中的一条玛丽鱼“小果冻”有了新的发现……

“小果冻”身上的黑线

一天,自然角突然传来一声大叫:“哎,你们快来看,小果冻怎么拖着一条黑线啊?”几个孩子听到声音赶了过去,我也走近去看。昕昕正指着鱼缸跟周围的小伙伴们说:“看到了吗?”其他人也使劲儿把头凑过去看。随后,大程说:“我看到了,还真是!”萱萱也连忙说:“啊,我也看见了!这么长!”昕昕疑惑地说:“这是什么啊?昨天我看它还没有呢!”马刚健仔细端详了一阵,说:“它的肚子怎么这么大?”昕昕说:“是它吃太多了吧!哈哈。”听了昕昕的话,其他几个孩子一起笑了起来。马刚健继续观察,并很快就看出了端倪,说:“可是另外两条鱼的肚子就没这么大,它的肚子比它们大了好多!它怀孕了吧?”马刚健抬起头,看着我说:“老师,它是不是怀孕了呀?”我仔细看了一下,说:“它的肚子确实太大了,但我也不知道它是不是怀孕了。”大程说:“那要是怀孕了,这条线就是脐带吧?”我问:“什么是脐带?”大程说:“就是妈妈怀宝宝的时候都有的,连接妈妈和宝宝的。”我回道:“哦,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我也不知道这条鱼是不是你们说的这种情况。”马刚健说:“老师,要不咱们上网查查吧?”我立刻表示同意。

教師反思:

幼儿的细致观察令我十分惊讶,因为自然角的小动物数量并不少。鱼被分养在几个鱼缸里,加起来有十几条。幼儿能发现“小果冻”拖着的黑线,是基于在这之前的观察而对比出的不同,由此可见他们对自然角的动植物有极高的关注度。个别幼儿的观察并不止于黑线这点较为明显的变化,而是在相互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对比观察其他的鱼,结合已有经验进行猜测,并寻求成人帮助,试图寻找原因。教师也与幼儿共同关注、观察鱼的变化,尊重并接纳幼儿的不同想法,鼓励幼儿主动寻找答案。

它真的怀孕啦

我打开电脑,帮孩子们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念给他们听。原来,鱼屁股拖着的那条黑线是它的大便。但是,为什么大便突然变得这么长呢?大概有三种原因:一种是消化不良导致鱼一直便秘,所以等大便的时候拉了好多;一种是鱼患有肠炎,大便增加;还有一种是鱼生产的征兆。孩子们大多认为鱼是因为怀孕了才有这么长的大便。马刚健说:“我说对了吧,它肚子这么大,就是怀孕了!”但是,魏莞檬说出了相反的看法:“那你怎么就确定它是怀孕而不是生病了?要是便秘了肚子也会大啊!”接着,魏莞檬问:“老师,它要是便秘了怎么治啊?”还没等我开口,昕昕说:“咱们再观察几天吧,要是它真生出宝宝了就没事,要是生不出来就给它喂点药。”孩子们达成一致,但是依然放心不下,每到过渡环节就会有人趴在鱼缸边上观察一会儿。

下午孩子们就有了重大发现,宸宸的一句:“我看到鱼宝宝的眼睛了!”吸引起了全班孩子的注意,我们纷纷凑上前去看起来。“真的有哎。”“它肚子里金色的小圆圈就是小鱼的眼睛,和小果冻的眼睛一样。”……孩子们惊喜地讨论着,原来“小果冻”真的怀孕了。

教师反思:

网上查找到的答案在帮助孩子们获得新经验的同时,也让他们对“小果冻”的观察更加聚焦和清晰。当大部分幼儿都选择相信“小果冻”就是怀宝宝时,持不同意见的幼儿让他们的观察得以持续推进。正是因为孩子们对“小果冻”的关心和细致观察,才有了下午的“重大”发现——“小果冻”真的怀宝宝了。

精心准备“待产室”

“小果冻”怀孕了,那怀孕的鱼需要怎么照顾呢?孩子们面面相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正好快要放学了,我让他们回去和家长一起商讨这个问题,明天再商议。第二天一早,张礴衍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大家分享照顾鱼妈妈的方法:“爸爸说要把鱼妈妈和别的鱼分开养。”马刚健接着说:“对,我爸爸也说了,不然其他的大鱼会吃掉刚出生的小鱼,鱼妈妈也会吃,生完了它们也得分开!爸爸说我家里的黑玛丽鱼也生过宝宝,是晚上生的,早上看到的时候死了好多小鱼,就剩几条活着的了。”“那怎么才能分开养啊?”小宛问道。值日生祁铭赫去自然角的架子上拿了一个空鱼缸,问:“老师,能把‘小果冻’养在这个鱼缸吗?”我说:“可以呀!”他把鱼缸拿进盥洗室,小心翼翼地刷干净,再拿起纸杯从水盆里盛出晾好的水倒进新鱼缸里。雪伊选了两颗漂亮的鹅卵石作为装饰放进去,就这样“小果冻”住进了“待产室”。孩子们开始期待鱼宝宝的降临,这时,马刚健突然问道:“万一它也晚上生宝宝怎么办?咱们班里也没人,大鱼会吃小鱼的!”“对啊,晚上生怎么办?”看到孩子们因此而困惑,我主动提出:“那老师晚上把鱼带回家,帮你们看着,好吗?”“好!”“谢谢老师!”

教师反思:

当新的问题抛给幼儿之后,他们寻求了家长的帮助,并主动将习得的知识分享给大家。这样,教师和幼儿都对怎样照顾怀孕的鱼有了新的经验。在这之后,幼儿主动寻找班级中的物品,为“小果冻”准备漂亮舒适的“待产室”,进行产前隔离。当幼儿因晚上没人能照顾“小果冻”而犯愁时,教师以同伴身份主动介入,给了他们支持和希望,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

关于鱼生宝宝,大家想知道……

教师把“小果冻”带回家的第一晚,它并没有生产。孩子们一早进班,就先询问“小果冻”是否生宝宝了,然后来到鱼缸前观察。嫒嫒看了一会说:“它好像游得更快了,一会往下一会往上的。”宸宸说:“好想知道小鱼宝宝生出来是什么样子!”昭昭说:“我想知道它是用什么器官生宝宝。”大程说:“肯定是屁股啊!也不知道它生完宝宝身体会不会出血。”谢允赫说:“我想知道它能生几条小鱼!”跳跳说:“它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生呢?要生多久才能生完?”……

教师反思:

幼儿继续观察着“小果冻”,发现它比之前游动得更加活跃后,又进行了一场讨论,交流了自己想知道的关于“小果冻”生宝宝的问题。从孩子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见,他们的好奇心有多么强、思维有多么活跃,对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的探究欲有多么旺盛。此外,幼儿问的问题并不是毫无来由,而是在他们对其他生物的生殖经验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

鱼宝宝出生喽!

下班后,我继续将“小果冻”带回家,帮孩子们观察,并及时用拍照、视频的方式记录它的变化。12月2日20点04分,当我再次来到“小果冻”时身边,突然看到一条小鱼宝宝正在贴紧鱼缸壁的位置游动——“小果冻”生宝宝啦。我赶快拿起手机对准“小果冻”,录下了它的生产过程。第二天到幼儿园后,我赶紧给孩子们播放视频, 他们一个个目不转睛地看着。有幼儿说:“啊,我看到小鱼的尾巴啦!”还又有幼儿说:“快出来了,快出来了……”一名幼儿立刻制止道:“嘘!别说话!”像是怕打扰“小果冻”生宝宝一样。慢慢地,一条小鱼的身体全部露出来了,一下落到鱼缸底部,孩子们松了一口气,大声欢呼:“哇!生出来啦!哈哈哈!”笑声混成一片,大家开心不已。马刚健问:“可是它怎么掉下去了呀?”魏莞檬说:“刚生下来,它还不会游泳呢!”紧接着,小鱼宝宝就顺着鹅卵石爬了上来,身体一摇一摆的,像是要游动起来,孩子们看了直呼:“好可爱!”

教师反思:

观看生产视频时,幼儿的行为和话语中透露着他们对“小果冻”生产既期盼又紧张的心情——既为鱼宝宝的降临感到欣喜,又怕发出声音影响“小果冻”生产。虽然只是一段录像,但幼儿完全投入其中,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保持安静。这个经历对教师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体验,我们丰富了关于鱼的相关经验,还感受到生命的神奇。

初见小鱼宝宝

和小鱼宝宝第一次见面,孩子们非常兴奋。“好小啊。”“像小虾米一样。”“它们身体是透明的。”“我看到它的鱼鳍了,动得特别快。”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自己的所见所想。又晴突然问道:“小鱼这么小,应该吃什么啊?”承洁说:“对啊,咱们该怎么照顾它们呀?是和照顾大鱼的方法一样吗?”这时,我问:“那你们觉得照顾玛丽鱼宝宝前,应该做什么准备呢?”魏莞檬说:“应该先了解小鱼宝宝吃哪种鱼粮。”又晴说:“还要知道每天要喂几次。”赫赫说:“要知道多久换一次水。”马刚健说:“小鱼这么小,得知道它应该是吃多一点,还是少一点。”小泽说:“必须得注意温度,太高太低都不行,正好才可以。”面对这些问题,我请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询怎样照顾玛丽鱼,并以绘画的方式记录,第二天与同伴分享。

教师反思:

面对刚出生的小鱼宝宝,幼儿的兴趣更加高涨了,他们与同伴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小鱼模样。虽然小鱼又小又透明,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幼儿的专注观察。迎接新生命的短暂喜悦过后,幼儿开始关心怎样照顾小鱼宝宝。他们根据以往在自然角照顾小动物的经验,总结出要了解的大概内容。

怎样照顾小鱼宝宝

第二天,孩子们带着自己查阅的方法,热情地与同伴分享着。讨论过后,我和孩子们共同将照顾玛丽鱼宝宝的方法进行了汇总。关于喂食,可以喂一些碾碎的蛋黄、幼鱼粮或丰年虾卵,一天少量喂两次。关于水,要3~5天换一次困好的水,水温在22℃~26℃之间,否则小鱼易患白点病。总结完,跳跳赶快到自然角拿起水温计测试小鱼宝宝的水温:“这个水的温度不行,只有20.2℃!”陶奕成说:“在窗户旁边太冷了,把它们放在暖气上呢?”跳跳和陶奕成四处查看班里的暖气,最终认为科学区摆放玩具的小方桌紧挨着暖气,是放魚缸的最佳位置。“那咱们还没有小鱼吃的鱼粮和鸡蛋呢!”尚语萱说。马刚健回答道:“没事儿,我爸爸应该有小鱼吃的鱼粮,明天我拿来,要是没有我就让爸爸去买!”

教师反思:

幼儿收集资料并分享的过程,既是汇总资料的过程,也是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的过程。通过交流,幼儿获得了如何照顾小鱼的方法。随后,幼儿的行动力超乎我的想象。他们能够根据新经验,快速判断出现有环境对饲养小鱼宝宝不利的因素,并能运用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把小鱼换到温度适宜的位置。

为小鱼宝宝准备新家

在日常观察、照顾小鱼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孩子们有这样的讨论:“我之前看到有条小鱼长大了好多,现在它们都在乱游,我都看不出来是哪条了。”“我发现很多小鱼都爱趴在下面不动,也有的就在水面上游,不知道它们会不会换位置。”“我好喜欢这条小鱼啊,它游得最快了!”“要是能把它们分开养就好了,这样就不会分不清了。”……

孩子们的话语让我深受启发。他们不再满足于只观察整体,而想把观察点变得更加聚焦。孩子们提出的分开养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分开养既能针对一条条小鱼纵向观察,也能与所有小鱼一起对比进行横向观察。我尊重孩子们的意见,邀请他们领养一条小鱼宝宝独立照顾。

在领养小鱼宝宝前,靓靓问:“老师,我能给我的小鱼做一个漂亮的家吗?就像鱼妈妈的家那样,有石头有叶子的。”我问:“那你想做什么样的呢?”“我家的鱼缸里有沙子、水草和小桥,我想做那样的。”“我也想。”“我也想。”一时间,孩子们又燃起了给小鱼做家的兴趣。

第二天,靓靓爸爸带来了很多给小鱼缸造景的物品,彩色沙子、小石头以及小鸭子的摆件等。在教师简单地介绍完布景顺序以后,孩子们开始兴致勃勃地为小鱼做新家。有的孩子喜欢红色,在铺完一层彩沙后,挑了一层红色的石头放在上面;有的孩子每种颜色的石头都挑了一颗,装饰在细沙上面;有的孩子担心彩色的装饰掉色影响小鱼的健康,只放了一点点;有的说要放一只小鸭给小鱼做朋友。装饰完成后,每人又为自己的小鱼取了好听的名字,并且制作了名片贴在小鱼缸上。

教师反思:

为小鱼制作漂亮的家,反映了幼儿的艺术家天性,他们的艺术创造是与生活紧密关联的,这一过程也是幼儿迁移生活经验的过程。在装饰制作的过程中,幼儿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看似简单的小鱼缸,里面的每一颗沙子、每一块石头、每一个摆件的背后都蕴含着幼儿的语言,都是他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去布置出来的小小世界。

我的小鱼宝宝

领养到小鱼宝宝后,只要到过渡环节,孩子们都对自己的小鱼宝宝寸步不离,时不时还与别人分享自己小鱼的情况:“你看我的‘丫丫’贴着墙游呢!”“我的‘小桃心’刚才去找小鸭子玩了!”“我的小鱼一住进来就趴到下面不动,现在终于游起来了!”……我请孩子们把第一天的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自己的“鱼儿小档案”上,并与他们相互约定好,以后只要有新的发现都要及时记录。过了两天,昕昕说:“老师,‘晶晶’这两天好像胖了一点,我去记录下来。”嫒嫒说:“我的‘小叶子’比之前游得更快了,我也去记下来。”翟锦辉拿着小档案给我看,我看他把鱼鳍画得特别明显,问:“它的鱼鳍怎么了?”他边快速摆动胳膊边说:“我的小鱼趴在那里,鱼鳍还动得特别快呢!”

教师反思:

幼儿对于自己领养的小鱼特别关心,在此过程中,他们的细致观察能力和照顾生物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提供的“鱼儿小档案”帮助幼儿把每一次对小鱼的观察及时记录下来,为幼儿的持续观察和经验总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鱼生宝宝这件事,不仅幼儿没见过,作为教师的我也从没见过,所以我和他们一样充满着探究的热情,一同观察、讨论和学习着。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通过持续观察与比较发现了玛丽鱼妈妈和鱼宝宝的变化,用不同方式主动探究照顾鱼妈妈和鱼宝宝的方法,并自觉地担起责任,愿意关心照顾鱼宝宝。在此过程中,他们体会到了生命的神奇,萌发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一般课题“基于关键经验培养的幼小双向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编号:CDDB192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果冻鱼缸小鱼
清洗鱼缸
果冻糖
小鱼
急救果冻引起的窒息!
小鱼
鱼与鱼缸
小鱼
冰立方鱼缸
做“果冻”
巧移鱼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