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探索

2022-03-28 05:07尚姗姗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水彩美术创作

尚姗姗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还需要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进人小学之后也应该满足爱美的需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采用多方面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许多的学校和教师对美术课程都不够重视,觉得小孩子对美好的事物认知度不高,也不懂得欣赏,加之他们年纪较小,认为他们对美感不会有任何的思考。因此,许多的学校和教师都忽视了美术课程,甚至会用其他的课程来代替美术课。

(2)教学模式老旧。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走神,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错失了课堂的重点知识是很常见的,因此要怎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度,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首先教师的教学模式需要走向新鲜和有趣化,小孩子都是喜欢新鲜和美好的事物,因此教师需要让美术课堂变得生动和有趣,来达到提升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效果。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美术课程的意义。据调查,许多小学教师都忽视了对小学生美术课程的审美意识的培养,甚至认为美术课程不重要,重要的是语文、数学等课程,同时很多小学一个教师任教好几门学科的课程,一般搭配模式都是一门主课(语数外)加一两门副课,如此反而更加的方便了教师将副课的时间用来讲解主课的知识和内容。教师很多时候也是将副课的时间给小学生们玩耍,如此美术课程如同虚设,教师不仅没有好好地利用上课时间,也没有充分的利用美术课程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正面引导学习,有效培养审美能力

美术学习本身就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学生会在美术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一系列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会与教师擦出思想的火花。当教师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些不同的声音,或者对教师教学的内容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时,教师一定要采用正面的沟通策略,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此来帮助学生明确美术学习的道路,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方向,提升其审美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水彩游戏》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染、吹滴这些不同的水彩技法進行造型的表现,引导学生了解水彩的用法,在学生初步学习了这些水彩创作技法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创作一幅有主题的水彩画,创作主题教师可以定为:自然。学生可以自由地利用水彩创作和自然界万物相关的作品。教师在学生创作的时候发现有学生错误理解了染、吹、滴这些水彩技法,有的学生还是会习惯性地拿起笔,或者直接用手指去沾染颜料进行作画。这个时候,教师不能够直接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相反,教师应当先与学生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向学生明确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技法:需要通过染、吹、滴这些突破传统模式的创新方法进行学习,用笔作画固然能够创作出十分优秀的画作,但是我们可不可以利用其他的方法也创作出优美的画作呢?学生在清楚的教师的建议之后,逐步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利用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技法,认真思考,大胆创作。

三、凸显主体地位,有效培养审美能力

教师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出学生主体的地位,只有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才能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当中大胆思考,积极参与,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最终提升其审美意趣,学生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转变学习地位,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爱上美术学习。

教师在教学《指印的联想》这一课时,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手指纹路的形状与大小,了解自然界当中各式各样的纹理,通过手指印压出各式各样不同的图形进行造型表现。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举办班级作品展,引导学生开展自由绘画的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陈列在班级作品展当中。通过这种外界的刺激,学生就会更加努力地进行作品的创作,为了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还会在观摩的过程中去借鉴他人作品的优秀之处,学生的美术学习动力得到激发,学习兴趣也得到提升。

四、组织学生自我创作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加实践活动

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在教学结束后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审美作业、画画作业等,并且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点评。同时也可以定期带学生去美术馆、艺术馆参观,开阔学生审美的视野,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提升审美能力的视频,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审美观。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水彩美术创作
Jazz
徐惠水彩作品九则
美术篇
与水彩对话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