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解题思维的培养

2022-03-28 05:07田秋娥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读题应用题解决问题

田秋娥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的思维方法是解题活动的根本想法,缺乏数学思维方法的学习和解题,只能盲目地被动机械地仿效,而不能独立地解决问题。教师只有在研究知识的活动中,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培养,通过具体例题的教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揭示数学规律的思维过程,模仿解题的方法,拓宽解题的思路,才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的思考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的思维形式很多,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从读题、审题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以拓宽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多读题,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吸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从小开始注重学生的读题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中,我创设了两个问题情境:(1)把6颗糖,分成3分,有几种分法?(2)把6颗糖,分给3个小朋友,你认为怎样分最合理?学生通过仔细读题思考,体会到:分东西有两种分法,一种是每份分得不一样多(不平均),一种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从而理解“平均分”的重要意义,为正确答题打好基础。

多用直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形象思维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其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教学法是实物演示法和图示法。利用实物演示法和图示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例如教学低年级的“观察物体”时,先让学生猜一猜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然后再利用实物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对比,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学习方法。而教学“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需要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少分钟?”的问题时,采用图示法就可以更快更准的帮助学生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多变题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

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解答应用题的重要依据是对数量关系的熟练掌握。而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则是在解简单应用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低年级的学生在解题时,通常会出现不加分析,抓住题中的只字片语就猜算法的倾向,因此,在教学中多训练学生编题和一题多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中的“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时,一些学生习惯性的看到条件里面有“多”字就用加法计算,有“少”字就用减法计算。如“一班得了12面小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学生很快就能列出12+3的正确算式,如果教师把第二个条件中的“一班和二班交换位置,就会出现12+3和12-3这两种不同的列式。此时,教师就要再次引导学生去认真理解题意,判断问题要求的是相差数中的哪個量,通过对比理解得出求两个相差数中的“大数”用加法计算,求“小数”用减法计算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此类题变成“一班得了12面小旗,二班比一班少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一班得了12面小旗,一班比二班少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等多样题型来训练学生,培养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敏性。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解题思维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活动中多创设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解题思维方法的培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读题应用题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的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两只想打架的熊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紧箍咒,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