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教学语言 彰显数学本色

2022-03-28 05:07贾娜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规范概念

贾娜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在课堂上,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语言的不同,教学效果可能相差甚远。这充分说明课堂教學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武器,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规范教学语言,做好表达示范,从而彰显数学本色,提升课堂效率。

一、教学语言不规范的危害

众所周知,教师传授知识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数学这个较为抽象、复杂的学科,对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准确要求更为严格。作为数学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学语言必须做到科学严谨、含义准确、措辞精当,不产生歧义和错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模棱两可、词不达意,学生的思维就会混乱,不知所云。

(1)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导致概念理解有误。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运用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合理、规范,准确无误”。它的每个字、词都有确切的含义,不容混淆。一字或一词之差,就表示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词序颠倒,也会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如“解方程”和“方程的解”;“大于”和“不小于”;以及“假分数大于1”和 “大于1 的分数是假分数”之间的区别等等。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对概念理解有误,导致课堂数学语言表达错误,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有误。

(2)教学语言过于随意,导致学生不解其意。现在有很多教师对教学语言不是很重视,或者说重视不够。在平时的备课中,备的最多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如教材的内容、板书等,而对于教学语言则备的不够充分,有时甚至是没有备教学语言。有些教师上课语言过于随意,想到哪说哪,教学语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使学生不解其意,思维产生混乱,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比如,个别数学教师将“除以几”简化为“除几”,一字之差,就将除数和被除数完全颠倒了位置。

二、规范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要求

基于以上问题,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不仅要做到语言规范、词汇规范、语法规范,更重要的是做到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来表述数学知识。

(1)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严谨性。从数学学科的性质来看,数学课堂的中心任务应该是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数学思维强调的就是思维的严密性。特别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概念、公式和定理都有着其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学生在理解这些概念、公式、定理的时候一定要理解准确、独到,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要点的时候,更是应该在教学语言上做到严谨准确、简洁明快。否则,小学生就无法很好地理解,当然也就做不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训练思维了。

(2)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小学数学教学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教学的语言,它有其准确、科学、严谨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建构科学的数学语言的意识,注重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通过师生平等的有效对话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教学过程更有成效。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教师的语言表达的清晰度有着很明显的联系。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有很多是定义、概念、定律、词义。教师教学这些内容时,语言要科学精准,不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产生错误的表象。

(3)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数学是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数学的教学语言应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在打基础,教学中对概念的揭示、问题的剖析、内容的阐述都必须用正确科学的语言表达,才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认识。 如果用语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只能使学生信疑不定,甚至引起判断上的失误,从而搅乱学生的思维。如在给三角形下定义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而不可随便说成“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与此同时,教学语言更要逻辑严密,句句连贯,环环紧扣,层次分明,切忌颠三倒四,前后矛盾。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说“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缺少了 “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一重要的前提,就违反了逻辑规则中的“充足理由律” 。

(4)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示范性。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门严谨而又科学的基础学科,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能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点:

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例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直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 90°”等,这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偏概全,缺少准确性。

二是必须用科学的语言来讲解,不能用土话、方言来表达。比如,不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 等等。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语言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5)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师选用怎样的教学语言, 准确与科学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因为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所有的概念、性质、公式、定律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法,一旦发生错误,即便是一字之差,也会造成学生认知的偏差和错误。大多是这些教师说话拖泥带水造成的。由于害怕学生听不多,他们常常会翻来覆去、不

厌其烦地讲或者掺杂很多口头语,如:“这个”“那个”“也就是 说”“嗯”“啊”等,其结果便是教学时间在这种不知不觉的重复中白白被浪费掉。要转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将自己的语言表达做到言简意赅、干净利落,避免出现毫无价值的重复及口头语,不说空话和套话,一切以教学为准,准确规范。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体现出差异性。推理数学理论时,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简洁、严谨;讲解数学理论时,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学语言要条理清晰、平易近人。只要教师规范使用教学语言,就能彰显数学本色,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本文系2021年度焦作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规范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zjy2021029)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规范概念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