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捐赠、媒体关注与企业创新绩效

2022-03-28 08:56吴良海教授博士吴格格邹珊
商业会计 2022年5期
关键词:公益性变量企业

吴良海(教授/博士)吴格格 邹珊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32)

一、引言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科技强国的重要性。从“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到“创新驱动的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的重要性,激发了许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热情,为新时代创新事业发展指明方向。创新不但是一个国家的兴盛之要,更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为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指明了方向。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信誉度,改善企业的形象。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是否有新产品和新人才的竞争,而是深入到社会责任品牌的竞争,企业更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声誉。一方面,企业想要创新,就必然要在新技术上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这对于企业来说是资本的流出;另一方面,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需要承担社会责任,这必然要花费一定的资本。那么,这两类资本的流出会不会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协同性,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新闻媒体在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任重道远。新闻媒体要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促使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及时地报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给社会公众传播有益的信息,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有效的监督是新闻媒体应当发挥的作用之一,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然而新闻媒体是不是真的做到了监督市场的作用?在数据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不排除有些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故意制造所谓的“噱头”,没有秉持诚信的原则报道新闻,在这些“噱头”的舆论背景下,企业有可能只会关注短期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鉴于此,本文试图进一步探究在媒体关注下的公益性捐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本文分析检验了公益性捐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考察了媒体关注对上述影响的治理功效,拓展了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视野,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公益性捐赠与企业创新效率。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群体投身创新创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由此可见,创新已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重点,有创新才有发展,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创新。影响创新的因素众多,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如何?

1.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企业经营情况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对公司股东的回馈,还取决于对外部利益相关者所需利益进行回应以及实现的程度。企业从外部获取资源并投入到日常运营中,从而产生回报。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自然希望企业履行相应的职责为社会贡献力量。当企业希望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时,会通过产品和服务达到这一目的,那么就需要制造出更加新颖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企业研发速度的加快,进而促进企业创新效率(Manuel London,2012)。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企业通过积极纳税、参与公益性捐赠等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与政府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有利于企业获取稀缺资源以及财政补贴,降低企业创新所需的成本,进而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江雅雯等,2011)。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企业参与公益性捐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创新团队的创造能力,形成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水平。从供应商的角度出发,供应商更愿意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希望互利共赢,对产品和服务精益求精,不断开发和探索具有创造性的产品。

2.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社会资本是“与群体成员相联系的现实或潜在资源的总和,它从群体拥有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提供支持”。社会资本能够为企业在复杂的社会交互关联中提供新的市场机会,提高运营效率,进而增强竞争优势。许多研究者指出,科学知识的积累就是新的科学思想在科学家之间的非正式网络联系中进行的。这种非正式联系或网络被称为“无形学院”。“无形学院”的存在实质上是科学共同体中的社会资本存量,它为科学家之间交流、合作提供了前提,从而有利于科学与技术创新。对于企业而言,当企业的进取者战略导向强时,积累社会资本有利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王淑敏和王涛,2017)。根据研究需要可以将社会资本分成不同的维度,横向关系资本和纵向关系资本与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企业在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取的知识资源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当今科学技术加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企业只有不断地扩大自身在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拓更多渠道来获取外部知识与科学技术,创造一种良好的创新环境,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的社会资本,提高企业自身的柔韧度与开拓创新的活力(朱建民和王红燕,2017)。企业通过公益性捐赠,不但加强与政府之间的联结,从横向上获得政府的社会资本,也会从纵向上获得供应商的支持,从多方获取的社会资本最终会使企业不断进步,开拓创新,创造更多更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H1: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公益性捐赠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

(二)媒体关注、公益性捐赠与企业创新绩效水平。

1.基于声誉理论视角。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传统的媒体形式主要有报纸、广播、电视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得到迅速发展,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如手机、数字电视和互联网等。近年来,尤其是财经媒体的介入对上市公司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公司治理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Dyck和Zingales,2004)。媒体关注对公司治理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学者们对此有着不同的见解。

媒体关注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影响公司治理,受到媒体关注的企业要考虑自身的形象,迫使他们在舆论的监督下端正自己的行为,站在公司整体价值最大化的角度思考问题(张烨,2009)。媒体会对存在治理问题的公司进行负面报道,这进一步说明媒体并非事前“缄默无语”,事后“言辞铿锵”,而是积极地扮演了资本市场监督者的角色(醋卫华和李培功,2012)。媒体虽然对公司没有直接的投票权,却影响着公司行为,参与公司的治理,这主要是通过影响声誉决定的(郑志刚,2007)。企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和外界进行资源的交换和情感的沟通,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自愿、无偿地将资源捐赠给社会,可以塑造企业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形成一种品牌文化,企业这样做必然会从社会获取有价值的东西——声誉。一方面,基于声誉机制,即使企业向社会无偿捐赠会导致一部分资源流失,企业也会甘于向社会投入资源。另一方面,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会引起媒体的关注,媒体会对此行为进行报道和宣传,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品牌形象,徐莉萍等(2011)发现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的捐赠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来自舆论的压力明显地提高了上市公司的捐赠可能性。依据市场压力假说,大量的媒体关注会给管理者带来强大的市场压力,迫使其为了满足市场预期而进行基于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并且这种压力在分析师数量较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更加明显(于忠泊等,2011)。媒体关注带来的强大市场压力迫使高管必须做出合理的创新战略决策,财经类杂志通过还原企业相关事件来龙去脉所做出的负面报道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进而促进企业创新,从侧面凸显了媒体负责任、客观、详实报道的重要性(杨道广等,2017)。同时,创新不足或创新过度甚至创新资金的不合理支配均会对企业造成损失,最终影响高管声誉(梁丽娟等,2012)。声誉机制也促使高管更加关注媒体报道,并做出及时反应,约束高管自利行为,提高创新绩效(许瑜等,2017)。

2.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媒体关注参与公司治理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能够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市场交易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张莹,2016),如果投资者与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投资者就要付出更多获取信息的成本,同时也会降低投资者对企业的信赖,导致投资额减少,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及绩效。而媒体具有信息传播的作用,能够传递积极正面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信号(Saxton等,2019)。作为信息中介,媒体关注可以及时传递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以减少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成本,提醒投资者关注上市公司发生的重大事件,减少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避免高管的努力程度被低估,同时还可以坚定中小股东的信心(刘萌等,2019),让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完善市场规则,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另一方面,企业若要开展创新研发活动,拥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是首要前提(章雁和王芳露,2020),而拥有足够的外部融资更能够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李汇东等,2013)。目前已有相关学者验证了媒体关注对企业的融资约束有较为明显的负向促进作用(仲秋雁和石晓峰,2016)。媒体关注可以在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时向外界传递自身财务状况良好的信号,而这种信号可以缓解企业和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关系(Lys等,2015),也给金融机构展示一种自身能够按时履行债务契约的良好形象,从而帮助企业缓解融资约束,获得更多资金支持,进而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欧锦文等,2021)。由此,提出本文的假设2:

H2: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媒体关注对公益性捐赠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本文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2018年的数据作为初始研究样本,并剔除ST公司、金融保险业公司和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得到观测样本11 014个。本文的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为消除极端值对研究结论产生的可能影响,对统计模型的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上下各1%的百分位数处缩尾(Winsorize)处理,并使用STATA 15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与统计分析。

(二)变量选取及测度。

1.企业创新绩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本文用专利的申请数量(Patent 1)衡量企业的创新绩效。为增强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另一种度量企业创新绩效的指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之和(Patent 2)来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2.媒体关注。学者们普遍认为媒体对一家企业的报道次数就是媒体对该家企业的关注度,参照罗进辉(2012)、冯莉(2014)的研究,使用爬虫程序,从“百度新闻搜索引擎”按公司简称和曾用名进行标题检索,将检索得到的媒体报道条数加1然后取自然对数后的结果用来衡量媒体关注。百度新闻源包括500多个权威网站,据其官方说法,热点新闻由新闻源网站和媒体每天“民主投票”选出,不含任何人工编辑成分,真实反映每时每刻的新闻热点。除此之外,百度新闻在搜索结果中,除可直接搜索“包含以下全部的关键词”“包含以下任意一个关键词”的新闻以外,还可反向搜索“不包含以下关键词”的新闻;在时间跨度方面,百度新闻高级搜索功能可设定最小以天为单位,任意指定起始时间和截止时间,并且对历史新闻的追溯最早可至2003年11月4日。刻画媒体关注变量的具体做法是以企业名称为关键词,检索当年的媒体报道量作为媒体监督的代理变量,为了克服内生性的影响,本文对媒体关注采取滞后一期的做法。

(三)模型设定及变量定义。为验证本文的假设1,构建模型(1):

为验证本文的假设,构建模型(2):

模型中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下页表2列示了创新绩效模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1)创新绩效(Patent 1)的平均值为0.69,中位数为0,说明样本公司的创新绩效呈右偏分布,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6.0845,说明样本公司之间创新绩效水平的差异较大;(2)公益性捐赠(Lndon)的平均值为0.33,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7.3139,说明企业间捐赠形势差异较大,有企业甚至没有进行捐赠;(3)媒体关注(Lnmedia)的平均值为2.71,中位数为2.89,两者相差不大,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8.9683,说明媒体对于样本公司关注度存在显著差别。此外,关注企业研发投入(RD)的差异,可以看到,研发投入的最小值为0.01,最大值为22.53,标准差为3.291,说明企业之间的研发投入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表2 创新绩效模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表3列示了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可以看出,公益性捐赠与企业创新之间的皮尔逊系数和斯皮尔曼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正相关,即公益性捐赠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水平,但这只是单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了验证本文的假设还需要在控制相关变量影响的情况下作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3 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三)多元回归结果分析。表4列示了创新绩效模型的OLS回归结果,列(1)表示了公益性捐赠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公益性捐赠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进行公益性捐赠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假设1得到验证。列(2)表示了媒体关注对公益性捐赠与企业创新关系的影响,可以看出,交乘项的系数为0.014,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媒体关注对公益性捐赠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假设2得到支持。

表4 创新绩效模型的OLS回归结果

(四)基于产业竞争水平的进一步分析。为进一步考察产业竞争水平的影响,本文用赫芬达尔指数(HHI)衡量产业竞争水平,将产业竞争水平按照中位数分成两组,当HHI小于中位数时为高竞争行业,当HHI大于中位数时为低竞争行业,然后比较在产业竞争水平高的地区和产业竞争水平低的地区创新绩效的差别。从下页表5可以看出:(1)在产业竞争水平较高的地区,公益性捐赠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更加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在产业竞争水平较高的地区,市场竞争环境激烈,企业为了维持现有的行业地位,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活动,并将公益性捐赠作为企业的战略手段来维护其行业声誉;(2)在产业竞争水平较高的地区,媒体关注促进公益性捐赠与企业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的作用更加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在产业竞争水平较高的地区,媒体会报道关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新闻,美化企业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形成声誉效应,企业会因为民众的较高期待而进行研发创新。

表5 基于产业竞争程度的OLS回归结果

(五)稳健性检验。

1.替换被解释变量的测度指标。根据《专利法》,专利可以分为发明、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本文的稳健性检验选择用三者之和加1并取对数来代替企业的创新绩效指标,回归结果如表6的列(1)、(2)所示,可以看出,回归结果与前述相同,由此可见,本文的结果稳健。

2.替换解释变量的测度指标。采用公益性捐赠意愿(Dona)进行衡量,当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时取值为1,未进行公益性捐赠时取值为0。回归结果如表6的(3)、(4)列所示,可以看出,回归结果与前述相同,由此可见,本文的结果稳健。

表6 替换被解释变量和替换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

3.内生性问题检验。考虑到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可能会对公益性捐赠和媒体关注产生影响,即变量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本文将行业平均的公益性捐赠(Plndon)以及行业平均的媒体关注(Pmedia)作为工具变量分别进行两阶段回归(2SLS),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回归结果与前文保持一致,本文的结论具有稳健性。

表7 2SLS回归结果

4.倾向得分匹配(PSM)。考虑到本文统计检验的样本数据可能存在选择性偏误,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再进行回归得到回归结果如下页表8所示。可以看出,在控制了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性偏误问题后,公益性捐赠仍然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说明本文的结论具有稳健性。

表8 PSM回归结果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采用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公益性捐赠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媒体关注这一外部治理因素,分析其对公益性捐赠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益性捐赠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而媒体关注对公益性捐赠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产业竞争水平越高,公益性捐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越明显,相应地,媒体关注对公益性捐赠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也更加显著。

本文的政策建议如下:(1)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但企业不能只追求创新而忽略社会责任的承担,企业也不能一味地认为创新与公益性捐赠之间是相悖的,相反,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协同性;(2)媒体作为外部监督机制,能正确引导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政府及市场在管理中,需要净化媒体环境,最大程度地行使媒体的监督作用,给公司治理带来促进作用;(3)媒体关注是一把“双刃剑”,给企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会带来益处,要正视媒体关注的正向作用,让媒体尽量传播正能量,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利益。

猜你喜欢
公益性变量企业
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的相关政策文本分析
关于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策略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轻松把握变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