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运动养生学的实践与理论特色探析

2022-03-28 09:54马伯韬
少林与太极 2022年8期
关键词:养生学脏腑经络

◎马伯韬

武术运动养生学在历史变迁中,经过优秀的传统理论指导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把自强不息、浩然正气作为内在核心动力;动形流变、养略动罕作为外在树干主体;清虚笃静、安神立命作为内在联系;遵守内外合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实践要求,构筑起武术运动养生体系的理论支撑。在其理论框架中,体现以中国传统理论为指导,注重“精气神意”“筋骨皮肉”和“脏腑经络”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和谐统一。武术运动养生学教育练习与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各异,从修炼方法上主要分为气法、导引、拳套等。

一、武术运动养生学的理论特色

武术运动养生学的理论内容以整体合一的养生观念为理论支点,将外养筋骨肉皮、内养精气神意、中养脏腑经络作为主要理论内容,即为“三养”理论,然而“浩然正气”是武术运动养生学中气质影响,品格教育,道德树立的指导动力。这种多维度,多层面的理论内容特色,立体呈现了武术运动养生学理论体系。

文王八卦图(摘自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

(一)整体合一的养生观念

整体合一的思想理念是将中国传统的整体观与“天人合一”思想相结合的重要论点,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理论;也是中国武术的信仰追求;同时也是武术运动养生学理论形成的养生思想基础。中国传统哲学认为这是一个关于“天”“人”关系的学说,指的是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将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阐释自然规律,不仅要认识宇宙自然这么大的系统规律,还要认识人的过去,现在,未来,了解人生,他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时产生阴阳变化的。这些就构成了基本整体观的建筑,而核心就是“天人合一”。中国武术追求的“天人合一”就是整体的和谐,和谐是构筑信仰追求的核心,也是贯穿于中国武术体系之中。

树立正确的整体合一观念对武术运动养生学思想确立至关重要,“一阴一阳谓之道”,《周易》的阴阳学说则是理解事物变化的关键理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生,阴阳互补,其辩证的阴阳转换理论指导了武术运动养生动静、刚柔、快慢等关系。《尚书·洪范》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学说是反映整体合一观念的主要构建之一,将一些由阴阳学说衍生出来的变化,利用五行互补相助相克等原理,认识和总结升华而形成了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将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进行系统诠释,五行学说则是将事物进行五行分类,并运用相生相克原理来表达事物的属性和关系。

2010 年马伯韬参加全国传统武术比赛照片

武术运动养生体系中的刚与柔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中的阳刚阴柔而引申出的,以阴阳辩证法补充拓展了刚柔,快慢,高低,强弱等变化的具体规律。武术运动养生学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理论支撑,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把浩然正气的修炼作为根本,实践于内外合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贯彻养生健身,突出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动静结合,形神兼备,刚柔并济,阴阳互助的养生特点,展露出武术养生运动具有独特的养生理论观点,养生实践方法特点。

(二)外养筋骨皮肉

摘星换斗势(摘自《易筋经》本衙藏版)

武术运动养生学的理论内容中,一般我们将“外”定义为人体各部分肢体和身体全身的外观,武术运动养生在对于外的锻炼上着重强调人体的筋、骨、肉、体肤等实体的身体部分,增强筋腱的韧性、柔软度,让其在锻炼的过程中润滑并使其富有弹性,人能够四肢伸缩,跳跃,力量的释放都需要筋腱的作用。强壮骨骼,关节的粗细,是决定人的身体能否承受更大力量的关键。“筋骨皮肉”中的“肉”是身体运动的直接动力来源,在神经中枢的指挥下完成牵拉骨骼、关节活动,一系列的身体运动都需要肌肉保持较高的功能水平。皮肤能够坚固,保护人的筋骨肉,具有阻止邪气入侵的作用,同样需要锻炼,保证人的健康与功能。

(三)内养精气神意

所谓“内养”即是武术运动养生学理论内容中精、气、神、意四个内在层面的修炼。气在古代作为非常重要的形式,进行了非常复杂的讨论和漫长的辩论,形成了以气养身,调息,调气的主要武术养生运动内容,强调固守元气,养补后天之气以固源的养生思想,“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反映了通过身体的运动可以使精气通畅的养生活动。“神”是指人的神情,神态,从眼神中看到人的状态,神是一种将内在活动表象化的体现,所以有形与神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说法。“精气神意”中的“意”是人思维活动或者精神活动中的意念、意志表现,是指挥并引导身体活动的主观存在,人的意识指挥人的身体活动,体现了“意”对于身体活动主导性。

季春纪·尽数的局部(摘自元刊本《吕氏春秋》)

(四)中养脏腑经络

“经络”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经络学说应运而生,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犹如长江黄河与大小支流的关系一般,“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海论》)沟通于精气脏腑与肢节体表之间,将人体各部分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人体各组织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健康和协调平衡。

脏腑经络是连接人体内外的关键,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所要发挥的必要作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通过经络系统和气、血、津液的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滋养脏腑经络不仅对于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巨大,对武术运动养生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成为主要内容之一。

道引法(摘自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臞仙活人心法》)

(五)正气长养,豁达乐观

“天行健,自强不息”《易经》中的名言,一直被世人所推崇,是每个中国人的人生价值观的体现,也是武术思想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运动养生健身来磨砺意志、精神,积极向上,效仿天所表现的刚健磅礴。“吾好养吾浩然之气”是在《孟子·公孙丑》中所载,所讲的是一种正能量,好的精神状态,正气浩然的行为与言辞,通过道德的内涵培养,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能量的行为。孟子强调养浩然正气需要顺其规律,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要经过磨炼,通过考验,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坚持履行正能量的行为。

自强不息应该是把运动追求养生健身作为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孜孜不倦努力和拼搏作为追求目标,是人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是一种主体意志活动,善辨是非,追求美好事物的表现,不怕困难,积极面对,勇于拓展的朴素行为。将好的武术养生功法传承下来,正是需要自强不息精神引领,勇于将优秀理论融入到武术养生体系,丰富了武术养生运动,也开创了武术养生运动新时代。这是自强不息、浩然正气修炼,是武术运动养生的思想伦理道德基础,是武术运动养生学形成所需要的正确方向指导,是武术运动养生学坚持发展完善的核心动力。

二、武术运动养生学的练习内容和功法特点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力的民族,悠悠岁月,文化积淀,实践经验,使中华民族对生命问题的思量与追求,发展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武术运动养生体系,武术运动养生学的教育练习功法内容极其丰富,对于气法、导引、拳套的分类方法,主要是从静神、动形、固精、调气、调心、调身、强筋骨、炼气力、通经络、理脏腑、修形体、养性情、去杂念等等方面的侧重,从功法锻炼主要特点来分门别类。

2009 年马伯韬参加香港首届世界中华国术大赛的太极拳照

(一)气法

气法是通过吐出体内污浊之气,吸入外界新鲜之气为主要形式,在练功过程中其形体状态不动或者肢体微动,结合意念控制和呼吸调整相配合,达到主要锻炼身体内部机能目的,气法修炼能使机体心神安宁、祛除杂念、气血通畅、精神饱满,肢体舒怡。气法主要以精气神意为主要理论基础,在炼养过程中影响脏腑经络,使之得到调理;也有配以筋骨肢节之变化,梳理行气之术,调和脏腑之功;也有辅以意识安神之法,将意念集中于体内某处,通过调息,调气,调心达到养神效果。在我国古代社会流传有很多气法内容,用“藏”“调”“运”等不同方式展现其修炼,然而气法炼养之功其特征主静,与导引之法主动的特征不同。

(二)导引

“导引”一词出现最早见于先秦经典《庄子》一书中:“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唐代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提及:“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唐代王太仆在其《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言 :“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按为折按皮肉,跷为捷举手足”。晋代李颐认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由上所述导引包含导气、引体、按摩,柔功等内容,虽练习侧重不同,都认为导引可伸展肢体,修炼柔韧,梳理气血,活动肢节,防病康体的作用,是一种主动性地对身体和意识的自我调节、增质健体、精气舒怡的锻炼手段和方法。

素问·异法方宜论(摘自王冰注,顾从德刻,《黄帝内经》明嘉靖本)

(三)拳套

拳套主要是指运用攻防动作助以意识控制,辅以行气之法,配以脏腑经络之要点,形成的养生功法。讲求用劲用功、修精神、增气力、炼脏腑经络,这是一种强筋骨、增劲力、理脏腑的锻炼方法,以外养为主,内养为辅,中养其中,内外兼施,贯穿脏腑经络的武术运动养生功法。其拳套内容主要在于演练的时候根据姿势动作的不同,采用调气运息的方法不同,在意识的支配下控制精神心思专注而炼。使呼吸与劲力配合、周身之功与脏腑配合,精神意与形体肢节配合,两两互相呼应,三者统一协调,整体合一。肢体活动打开经络,利于气血畅通,呼吸运转平顺,又助以身体节节贯通的整体合一表现。

猜你喜欢
养生学脏腑经络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古诗中的养生学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传统体育养生学发展的路径抉择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论《太一生水》的“生命生成论图式”特征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经络考证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