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读领悟与智用内化中提升写作力

2022-03-29 22:50卞锋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具盒自然段习作

卞锋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而仅从写作的角度看,诸多课文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就值得引领学生好好玩味。而且,这种玩味不是就事论事地品语言技巧,而是在具体语境中领悟言语智慧,在迁移运用中习得言语方法。因此,对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的写作技巧,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品读领悟与智慧运用中内化,提升学生的写作力。

一、学过渡:注意上下联系

批阅学生的习作,内容脱节的现象比较常见。初看,内容相近、相关,应该放在一起。可是细读,总觉得联系不紧密,语句不连贯。而在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重要的写作技巧就是内容自然贯通,可谓一气呵成,显得很有特色。对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品味课文,对过渡的方式方法进行揣摩、体会,并试着运用。如《赵州桥》(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一文的第3自然段第一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是个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时,笔者先这样引导:如果把这句话改成“赵州桥非常美观”,是不是可以?为什么?通过联系比较,学生明白:课文第2自然段是写赵州桥的“坚固”,课文第3自然段是写赵州桥的“美观”。有了这一句,上下文就显得衔接自然、联系紧密,可谓浑然一体。这样,学生就认识了过渡句,知道了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出示了下面两段话,让学生加上过渡句:

那些笼罩在庐山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_______,_______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有了这样的迁移运用作为支架,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过渡语使上下文联系紧密的概率就大大提高。如一个学生在介绍他的文具盒时是这样叙述的:

文具盒的盒面上有一幅精美的图画。在一棵古老的松树上,栖息着两只美丽的凤凰。雌凤凰穿着褐色的内衣,红色的外套。雄凤凰穿着白色的内衣,蓝色的外套,它拖着一条长长的五彩缤纷的尾巴。树下,绿草如茵,各种花儿竞相开放,像铺了一条花毯子。这个文具盒不但美观,而且很实用。打开磁铁开关,只见里面有三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文具槽,大的是三角尺的家,小的则是橡皮的房间,最狭长的槽是直尺的卧室。右下角有个按钮,一按,就会弹出一个卷笔刀,削铅笔很方便。

这个学生在上述内容中,先介绍文具盒面的精美图案,再介绍文具盒的用途。有了“这个文具盒不但美观,而且很实用”这样的过渡句,其内容就构成了联系紧密的整体。也许,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过渡的写作技巧就能为学生所掌握。

二、设悬念:激发阅读期待

一篇文章,怎样能吊起读者的胃口,让人们对叙述的内容充满期待呢?巧设悬念就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有了悬念,读者读文章就似乎在看一部精彩的悬疑片,总会思前想后,从而在想象推理、阅读验证中享受阅读的快乐。教师在教学时,对课文中的悬念设计,可引导学生阅读领悟、学习迁移。如《夜间飞行的秘密》(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冊)一文的第1自然段先写夜航飞机的特点:“一红一绿两盏灯在闪亮”,然后告诉读者“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这种先介绍事物特点,后告知事物名字的写法很有吸引力,水到渠成地引出了需要重点介绍的内容。笔者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将这句话与“一架飞机在夜航,你看,机上的一红一绿两盏灯在一闪一闪的呢”进行比较,看哪种写法好,为什么?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课文中,先描写飞机夜间飞行的奇怪现象,让人产生好奇:那是什么东西?然后点明是夜航的飞机。在联系课文弄清悬念设置的方法和作用后,学生在单元习作《小小“动物园”》的写作中学以致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请看一个学生的习作片段:

她的衣柜里各种款式的衣服琳琅满目。每次出门,包里总是鼓鼓囊囊的:口红、粉底、定妆粉……一样不能少。她还随身携带一面小镜子,不时拿出来东照照、西瞧瞧。她就是我那爱臭美的“孔雀”妈妈。

这个学生在这段话里先介绍“她”的衣服多、化妆品多、爱照镜子等特点,然后告诉读者“她”就是我那爱臭美的“孔雀”妈妈,既形象贴切,又富有吸引力。

当然,悬念设置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敏锐地发现课文中的这些精彩句子,并以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去发现、去运用,久而久之,这一表达方法就会渐渐地内化为学生的言语习惯,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写作力。

三、借问题:引出叙述重点

有些文章,内容不仅有主次之分,而且有因果联系。怎样以合适的方法,引出叙述的重点内容,交代叙述的因果联系呢?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有些课文,在这方面为学生做了示范,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这一习作难点。如《夜间飞行的秘密》(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文的第3自然段这样叙述: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在这一段讲述中,作者先告诉读者蝙蝠夜间飞行不会撞到物体的奇怪现象,再以一个问句引出科学家对此探究的内容。笔者在教学时,这样引导学生:上述提问的句子与上文内容和下文叙述有怎样的联系?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何妙处?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白:课文中的问题由前面奇怪的现象产生,又自然引出了本文叙述的重点内容——科学家借助实验探究上述奇妙的现象。这样的问题,不仅能承前启后,而且清晰了内容的主次和因果的联系。

学生学习了课文之后,在完成习作三“写观察日记”时,就用这种写作方式呈现了自己对某种现象进行探究的过程。请看一个学生的习作片段:

一只蚂蚁发现了一条青虫,便咬住使劲儿拖,可大青虫纹丝不动,它便离开了。不一会儿,陆陆续续有蚂蚁朝大青虫爬去,很快,密密麻麻的蚂蚁将青虫抬走了。蚂蚁是怎么呼唤同伴的呢?它的嘴能发出声音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

有了这样的引导,借助问题构成联系、清晰思路、区分主次的写作方法不仅能逐步地被学生掌握,而且能促使他们根据所写内容,对问题的设计和运用进行合理变通,真正让问题设计成为习作中的亮点。

四、写要素:活现人物形象

对写人的习作,虽然学生知道需借助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要素的叙述推进故事发展,突出人物特点。但在具体的写作中,学生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的描写,有时会不知不觉地偏离人物特点的指向,显得无关紧要,甚至是画蛇添足。因此,教师对写人的重点课文,可选择故事中典型的要素引导学生细读品味,领悟妙处,并迁移运用。如《穷人》(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文的心理描写真实、细腻而传神,让“善良淳朴、热心助人”的桑娜形象跃然纸上,读来真实亲切、感人肺腑。课文的第9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描写了桑娜没有跟丈夫商量,私自抱回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后的紧张心理:先写抚养五个孩子已经极其困难,怕丈夫责怪;再写后悔把孩子抱回来;然后写为了孩子,被丈夫打也心甘;最后写她无法对丈夫说这件事的焦虑。笔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语,但却非常感人。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这段文字用朴素的语言写出了桑娜真实的心理,情感真挚,折射出桑娜“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美好心灵。接着,笔者相机点拨:是的,写文章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而要想写出真情实感,不在于用华丽的词语或激昂的语句,而是要做到用词造句恰如其分。随后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以前跟亲朋好友相处或跟陌生人相处时,发生过哪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对于别人的言行或自己的态度、做法,自己是怎么想的呢?能否模仿課文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一个学生回忆自己一次做数学作业前,突发奇想,竟然将自己的姓名“鲁鑫源”改为“鲁花香”,老师很生气,要求他让家长签字。回到家后,他坐立不安,备受煎熬。他是这样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

往日,放学回到家,我乐不可支;今朝,放学回到家,我忐忑不安!怎么向妈妈交代呀!妈妈几乎天天提醒我,做作业要认真,要细心……可我几乎天天做错题。我咋做不到呢?这次,更不像话,居然还重新包装自己的名字!鲁鑫源啊鲁鑫源,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呀!“吱吱——”呀,妈……妈妈回来啦?她……她会打我的!嗯,打我一顿也好,谁叫我不长记性的!哦……是邻居阿姨回来的!我不由得双手安抚我的小心脏!是福不是祸,是祸挡不住!妈妈,快回来吧!我不想再受这煎熬了!“滴滴——”妈妈回来了……呜——

对写人文章中的“要素”这样各个击破,久而久之,“围绕主题选故事、指向特点写要素”的写人方法就能被学生逐步把握,并能最终定型为一种写作能力和写作自然。

五、定顺序:重视点面结合

对小学生而言,场面描写是习作的难点之一。其原因就在于场面涉及人物较多、事情复杂、背景丰富,叙述中怎样处理人物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好人物与事情、背景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驾驭。事实上,场面描写虽然方法较多,而“有序叙述、点面结合”就是重要方法之一。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有些课文,就运用这一方法让复杂的场面给人以层次清楚、联系紧密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这样的范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习作中运用。如《狼牙山五壮士》(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文的第2自然段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战斗场面,既关注了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的动作、神态。这是典型的点面结合写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读句子,感悟写法:既写群体,又写个体;依次叙述,层次清晰,这叫“有序叙述、点面结合”。接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哪些场景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描写,让他们选择一个场景进行仿写。一个学生在小练笔中这样描写野餐的情景:

玩了几个项目后,大家的肚子都唱起了“空城计”。老师把大家带到一块空地上。同学们纷纷拿出食品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李光明拿起一根香肠,用嘴咬掉了塑料包装,便狼吞虎咽地嚼起来,看样子,好像几天没吃东西了。宋辉左手捏着一片海苔,仰着头,张开嘴,像羊吃草一样伸出舌头一卷,就将海苔收入口中:“嗯,美好时光海苔真鲜啊!”季逊涛特搞笑,左手拿着雪糕,右手拿着火腿肠,先舔舔雪糕,然后一口咬掉半根火腿肠,大快朵颐。

实践表明,虽然场面描写颇为复杂,但只要灵活运用教材、巧妙安排训练,一般三五篇习作训练后,学生就能基本形成场面观察感受、叙述表达的能力。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普教青年专项课题“‘智用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C-c/2020/02/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具盒自然段习作
秋天
我的文具盒
My Pencil—box我的文具盒
文具盒里的宝贝
美丽的秋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