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2-04-02 21:25吴辉剑麦晓文
关键词:学生社团劳动教育

吴辉剑 麦晓文

摘  要:大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校园特有的文化。深入探究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是对大学劳动教育平台的拓展,是对劳动教育内涵的丰富,同时是践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探索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需要明确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体系。同时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要做到劳动技能教育与劳动观念教育的结合;以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与自身专业学习的结合;专业学习中的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中劳动教育的结合;以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的结合。

关键词:学生社团;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劳动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对青年学子的必然要求。[1]2020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劳动教育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高校生社团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在学校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成长的重要平台。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是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特色,也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显著优势。深入推进高校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社会的劳动教育功能,探索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有效的劳动教育模式。

一、以人为本,坚持劳动教育“四结合”原则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劳动教育意见”指出高等院校劳动教育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 [3]根据这一要求,高校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社团劳动教育要做到“四结合”。

(一)劳动技能教育与劳动观念教育的结合

观念是技能的先导,只有具备社会主义劳动观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青年大学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通过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锻炼学生高超劳动技能的同时也是十分重视对青年学生理想抱负、责任担当、本领立身观念的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时代弄潮儿。

(二)高校开展劳動教育与自身专业学习的结合

专业学习是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的基础,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是专业学习的拓展和延伸。通过系统深入的专业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专业技能才能在社团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主劳动。同时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活动也为专业学习提供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在社团劳动活动中,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的中,在实践中巩固专业知识。

(三)专业学习中劳动教育与日常劳动教育的结合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做到专业学习中劳动教育与日常劳动教育的结合。日常劳动教育是每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包括日常卫生劳动、学习活动、基本的生存技能等都是每个人必须具备基本劳动技能。[5]只有具备日常的基本劳动技能人们才可能进一步开展专业性较强的劳动活动。为此,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要始终将日常劳动教育贯穿其中,例如开展完社团劳动活动要求成员打扫场室卫生,要养成节约各种资源的习惯等。

(四)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的结合

一个人的社会价值需要在生产实践中体现出来,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以更好地从事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从人生的发展阶段来看,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准备阶段。为此,包括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在内容上都要坚持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相结合。在劳动教育中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环境、行业发展趋势、职场守则等,引导学生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二、完善机制,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实施体系

劳动教育作为一项传统教育内容,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使命和内容,这就需要高校开展劳动教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用新思维区构建劳动教育的新路径。[6]以广州软件学院为例,学校共设有学生社团56个(详见表1)。

为了深入贯彻“劳动教育意见”我校立足学校专业结构和学科特点制定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旨在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习惯,锻炼和提升劳动技能。以学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为指导,围绕培养大国工匠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立足社团开展劳动教育,始终围绕目标设计、劳动教育内容界定、劳动教育实施途径选择、劳动教育结果评估四个方面开展基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详见图1)。

首先,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构成了劳动教育实施的主体任务,而且构成了劳动教育实施的循环状态。首先,各学生社团依据劳动教育整体规划设定本社团的劳动教育的目标,然后将劳动教育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劳动教育内容,进而将劳动教育内容可以实施的劳动教育活动,最后对标劳动教育目标制定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一轮劳动教育实施完成后需要对照评价结果对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过程进行修正,使劳动教育日趋完善。

其次,学生社团的劳动教育是一项需要学校各专业、合作企业、兄弟社团共同参与的系统性任务。一是社团的组建与运营需要专业老师及专业团队的指导,各专业是学生社团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基础。二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生产、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及劳动价值最终需要在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体现出来,“劳动教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高等学校与行业骨干企业、高新企业、中小微企业紧密协同”。 [7]为此劳动教育必须要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相联系,为此学生社团的劳动教育需要积极寻求合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三是任何人的生存与发展不是一项劳动技能可以支撑的,而是多项劳动技能的综合体。开展以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需要校内外各社团的合作,一方面在合作中创作色彩缤纷的社团文化;另一方面在合作中使人的综合劳动素养得到发展和提升。

三、拓展平台,丰富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选择

实践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需要将抽象的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内容,只有这样路径才可能变成现实,这是一种从抽象概念到方法论的实践逻辑(如图2)。

(一)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目标

目标是劳动教育的基本导向。开展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首先学生社团结合自身的功能和特点,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劳动教育意见”对我国学校劳动教育总体目标的要求是“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具体包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四个方面。[8]那么各学生社团就需要在这个总目标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劳动教育目标。例如创新与创业服务协会劳动教育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牢固树立会员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二是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三是勤于开展社团创新活动,乐于参与科普宣传活动,敢于尝试创新实践活动。四是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强化创新行为习惯。

(二)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内容

明确了劳动教育的目标就需要思考如何将抽象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内容,这是抽象目标与具体行为连接起来的必经途径。按照“劳动教育意见”的要求,劳动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高等院校教育是培养具有生产实践能力的,能够直接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技能型一线生产技术性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此在“劳动教育意见”中专门针对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提出要“重视生产劳动锻炼,积极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 [9]例如创新与创业服务协会依据上述劳动教育四个方面的目标设置了该协会日常运营的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创新思维锻炼;二是创新技能大比拼;三是科技下乡;四是科技创新观摩与交流(具体安排表如表2)。

(三)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实施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实施途径是劳动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劳动教育意见”要求大中小学“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并且明确指出要专门开设劳动教育选修课,并且本科阶段不能少于32个课时。[10]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就是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和途径将社团劳动教育内容转化为有操作性、可参与、可测评的具体活动。在活动设计中,我们参照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模式采用了项目化课程劳动教育的模式。例如创新与创业服务协会依据创新的基本逻辑,设置该协会年度劳动教学项目(如表3)。

从表三可以看出创新与创业服务协会依据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成果的运用这种逻辑分别设置三个劳动教育项目,并且明确了每个劳动项目的设置目的,思路十分清晰。在劳动项目设置的基础上,该社团还进一步针对每个项目设置了8个具体的科技创新劳动活动,如选修科技创新课程、参观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十分具体的活动。

综上所述,经过上述对劳动教育相关概念的解析,使劳动教育成为具体的内容,再通过设置劳动教育项目、具体劳动教育活动,从而实现了劳动教育从文件到教学转化、从概念到实施的转变、从理论到实践的连接。

四、创新理念,科学设计劳动教育评价手段

评价是课程设计的必须环节,是检验课程建设效果的基本手段。开展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必须要有科学的测评手段对劳动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指导社团劳动教育的改进(如图3)。

(一)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评价对象

劳动评价对象指的是主要对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的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在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评价中,评价的对象应该包括劳动教育的全部内容,具体包括社团的组织与管理、劳动教育学习小组、社团成员以及社团劳动的成果。各社团前三个方面基本是一致的,由于各社团功能不同,其劳动成果也各不相同,这也是劳动教育评价的重点内容。例如创新与创业服务协会劳动成果主要包括学生的各种科技创新作品。

(二)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评价主体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评价主体指的是由哪些人或组织来对学生社团的劳动教育进行评价。在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评价主体的选择上需要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在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评价主体主要包括高校教师及社团指导老师、企业技术能手及行业专业、社团内部自我评价以及其他社会各界对学生社团开展劳动教育的评价。社团指导老师对社团组建、运营以及社团成员是较为熟悉的,主要负责对整體运营及成员的评价,行业专家及技术能手主要负责对社团劳动产品进行评价,例如创新与创业服务协会的劳动产品大多是科技创新作品,这就需要聘请学校专业教师以及对口的高新技术企业、行业的专家来对劳动产品进行评价。社团内部自我评价是一种自我审视,包括社团负责人对社团成员的评价、社团劳动小组之间的评价以及社团成员的自评和互评等。社会各界的评价可以是来自兄弟社团的、学校老师及同学、兄弟院校的以及社区、企业等组织机构,主要评价对该社团的认知度、认可度、满意度等。

(三)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评价过程

对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社团的组织、运营情况,以及每次学生社团开展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情况。例如创新与创业服务协会每次开展劳动教育活动都要求由活出方案、活动实施过程材料、活动实施总结等文字及图片材料,这是评价学生社团开展劳动教育管理规范性、劳动教育内容充实性、劳动教育结果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劳动教育结果性评价主要评价的是劳动实施的效益,包括劳动教育所产生的直接效果,例如净化了校园环境、创造一项新科技产品、劳动产品获得了什么奖励与表彰等,同时还包括劳动产生的成果,例如总结了劳动教育有效经验、提炼了劳动教育模式、开发了劳动教育教材等。

(四)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评价手段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评价手段指的是评价学生社团开展劳动教育的具体方法,是使评价工作从体系到操作的具体实践。对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评价手段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劳动产品评价、劳动比拼结果评价等。问卷调查指的是通过设计问卷,并发放给特点群体。问卷调查可以重点了解学生社团开展劳动教育基本情况的认知度、对学生社团开展劳动教育的建议等。劳动产品评价是结果性评价。例如创新与创业服务协会的劳动产品评价主要是评价科技创新作品是否功能上的创新、结构上的创新、因果关系上的创新等。劳动比拼结果评价主要评价的是在各种劳动技能比拼中学生社团及成员所获的成绩。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1]高等院校是培養高质量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主阵地,大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校园特有的文化,劳动教育是党中央赋予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初心,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伟大使命,深入探究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为丰富大学劳动教育内涵,拓展大学劳动教育路径,探索大学劳动教育方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孙晋超.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2][7][8][9][10]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2021-03-01].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3]杨小红.民族院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研究[D].宁夏:北方民族大学.2019.

[4]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

[5]檀传宝.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教育课教材[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20.

[6]刘岩.习近平劳动观探究[D].内蒙古:内蒙古科技大学.2020.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

责任编辑  苗存龙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当前医学类院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难题及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