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钉与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比较

2022-04-03 08:08王伟世尚建红王志刚
中外医疗 2022年32期
关键词:骨板肱骨髓内

王伟世,尚建红,王志刚

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手外一科,甘肃兰州 730000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老年骨折类型,普遍与反应能力下降、骨质疏松等因素密切相关[1-2]。在临床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多伴有骨小梁丢失、骨脆性增大等情况,导致治疗难度明显提高。切开复位接骨板固定是以往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常用方法,但手术损伤比较大,需要剥离大量软组织,与现今微创外科与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不相符[3]。近些年来,髓内钉手术在临床骨折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抗旋转、中心性固定等生物力学优势,成为了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重要术式[4]。基于此,本文方便选择2020年2月—2021年8月在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髓内钉与接骨板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方便选择在本院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2例,依据抛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女19例,男22例;年龄60~84岁,平均(68.81±3.57)岁;受伤时间 1~5 d,平均(1.95±0.38)d;受伤原因:摔伤 20例,交通事故 15例,高处坠落6例。研究组:女18例,男23例;年龄61~84岁,平均(68.98±3.51)岁;受伤时间 1~5 d,平均(1.86±0.35)d;受伤原因:摔伤21例,交通事故14例,高处坠落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肱骨近端骨折者;②年龄≥60岁者;③可耐受手术者;④无药物过敏史者;⑤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同侧神经、血管损伤者;②合并同侧患肢其他部位骨折者;③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④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⑤存在精神问题或者沟通障碍者;⑥临床资料缺失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全麻,取患者沙滩椅位,将患肢置于床旁托手架上,保持上臂自然下垂,与肘部距离约1拳,以便术中操作。然后常规进行消毒、铺巾。

参照组应用接骨板治疗:取患者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做一个长度9~12 cm的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找出并保护头静脉,对胸大肌-三角肌进行钝性分离,露出骨折断端,于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选择大小适宜的接骨板置于大结节下约6 mm、结节间沟后侧方约3 mm,分别在接骨板近远端钻孔、拧入螺钉。经C型臂机透视下确定肩关节可被动活动后,给予冲洗、逐层缝合处理,结束手术。

研究组应用髓内钉治疗:在患者肩峰外侧顶部做一个长度5~8 cm的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露出肱骨近端与部分肩袖,纵向切开冈上肌腱区域,使用沙丁氏钳向前侧牵拉并保护长头腱,露出肱骨头。采用纵向牵引手法及克氏针摇杆撬拔技术大致复位骨折,并进行临时固定。在C型臂机透视下确定复位满意后,将导针插入肱骨头最高处,扩髓腔,选择大小适宜的髓内钉置入。置入髓内钉后,钉尾帽在软骨下约3 mm,以免钉尾帽高于软骨面。采用“啄木鸟”钻孔技术依次完成近端3枚螺钉的拧入与锁定,之后再锁定远端2枚螺钉。经C型臂机透视下确定肩关节可被动活动后,给予冲洗、逐层缝合处理,结束手术。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指标: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进行观察与比较。②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个月的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肩关节功能恢复越好。③肩关节活动度: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患肢外旋、内旋、前屈、后伸角度进行观察与比较。④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对两组患者术后1、4周疼痛程度进行评定,满分10分,分值越低,疼痛程度越小。⑤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肱骨头部分坏死、关节僵硬的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ery-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ery-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长度(cm)参照组(n=41)研究组(n=41)t值P值90.81±9.17 80.14±8.84 5.364<0.001 95.31±10.91 85.32±10.52 4.221<0.001 10.56±2.78 7.06±1.45 7.148<0.00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对比,差异无统 计 学 意 义(P>0.05);研 究 组 术 后 1、3个 月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onstant-Murley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onstant-Murley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组别参照组(n=41)研究组(n=41)t值P值术前45.34±5.32 45.17±5.19 0.146 0.884术后1个月51.15±7.03 57.72±7.14 4.198<0.001术后3个月77.01±8.24 83.47±8.38 3.520<0.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度比较

研究组术后3个月外旋、内旋、前屈、后伸角度均明显大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度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joint mobility groups at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between the two of patients [(±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度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joint mobility groups at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between the two of patients [(±s),°]

组别参照组(n=41)研究组(n=41)t值P值外旋60.13±4.58 68.57±4.77 8.172<0.001内旋52.65±4.28 60.47±4.58 7.988<0.001前屈136.01±10.16 145.75±10.35 4.300<0.001后伸39.85±4.08 45.98±4.12 6.769<0.001

2.4 两组患者术后1、4周疼痛程度比较

研究组术后1、4周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1周、4周疼痛程度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pain levels groups at 1 and 4 weeks postoperatively between the two of patients [(±s),points]

表4 两组患者术后1周、4周疼痛程度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pain levels groups at 1 and 4 weeks postoperatively between the two of patients [(±s),points]

组别参照组(n=41)研究组(n=41)t值P值3.03±0.57 2.36±0.52 5.560<0.001 1.52±0.34 1.22±0.33 4.054<0.001术后1周 术后4周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骨折类型,发生原因主要是间接暴力,比如发生摔倒、挤压等情况的时候,就会导致骨折部位出现骨擦音与异常活动,引起肘部、肩关节出现功能障碍,甚至降低患者生活质量[5]。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因为骨脆性增大、骨质疏松,导致肱骨近端骨折发生风险明显提高[6-7]。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中,部分无移位或者移位少许患者可给予保守治疗,而其余类型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中,主要包括切开复位接骨板固定术、肩关节置换术、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等术式[8-9]。当肱骨近端骨折累及关节的时候,属于关节周围骨折,需要进行解剖复位与妥善固定。在以往临床治疗中,切开复位接骨板固定术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常用方法。然而,在切开复位接骨板固定术治疗中,经常需要大面积剥离软组织,切口较长,导致局部血供受到破坏,极大地提高了术后肱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10]。除此之外,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接骨板固定属于髓外偏心性固定,针对内侧骨皮质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患者来说,术后易发生肱骨头内翻、后倒畸形、接骨板断裂等现象[11-12]。近些年来,随着髓内钉固定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多数学者研究发现,与接骨板固定术相比,髓内钉固定术能够更好地保护软组织,减小对局部软组织微循环的影响,安全性更高,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3-14]。同时,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髓内钉固定术属于同心圆性固定,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固定牢靠,把持力好,更加适用于老年患者治疗[15]。本文研究表明,研究组手术时间(80.14±8.84)min,术中出血量(85.32±10.52)mL,切口长度(7.06±1.45)cm,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与姜壮等[16]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数据如下: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 量 、切 口 总 长 度 分 别 为(76.25±8.73)min、(73.21±12.41)mL、(7.15±0.56)cm,均明显优于接骨板组(P<0.05)。由此说明,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创伤性更小,手术时间更短,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术后1、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外旋、内旋、前屈、后伸角度均明显大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4周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有关文献的报道非常接近,详细数据如下:髓内钉组术后1个月、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56.61±7.03)分、(84.36±7.19)分,均明显高于接骨板组(P<0.05);术后3个月外旋、内旋、前屈、后伸角度分别为(70.68±3.68)°、(62.58±5.69)°、(148.98±6.96)°、(50.69±6.35)°,均明显大于接骨板组(P<0.05);术后 1周、4周疼痛评分分别为(2.25±0.51)分、(1.13±0.25)分,均明显低于接骨板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8.16%,与接骨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18]。由此说明,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更加显著,更加贴合手术治疗的目的,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髓内钉优于接骨板,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疼痛小等优势,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猜你喜欢
骨板肱骨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L型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体会
接骨板四点弯曲测定中屈服载荷的获取方法
小型犬桡尺骨骨折的PRCL-S5型锁定骨板固定术诊疗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