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热敏灸治疗胃轻瘫对患者胃功能改善程度及排空功能的影响

2022-04-03 08:08赖晓玲陈斌刘熙德廖文明
中外医疗 2022年32期
关键词:胃轻瘫排空证候

赖晓玲,陈斌 ,刘熙德,廖文明

1.龙岩市博爱医院针灸推拿科,福建龙岩 364000;2.龙岩市博爱医院康复医学科,福建龙岩 364000;3.龙岩市博爱医院普外科,福建龙岩 364000

胃轻瘫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等因素导致了胃部神经损伤,患者病理特点为胃排空延迟、胃动力障碍,症状主要为恶心、厌食、腹胀、早饱,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若未能及时治疗还会对患者的胃功能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因此,需积极加强治疗。对于胃轻瘫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药物等保守治疗方式,针刺、热敏灸中医治疗胃轻瘫常用方式,经过了大量的临床案例验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一些临床研究者提出,通过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能够获得比单用针刺治疗更佳的疗效[1-2]。为此,随机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龙岩市博爱医院收治的40例胃轻瘫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胃轻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7.59±3.72)岁;平均病程(8.53±2.41)个月。对照组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7.65±3.87)岁;平均病程(8.57±2.3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通过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该次胃轻瘫治疗方案及调查均知情同意,且为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与胃轻瘫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3];所有患者均通过中医脾胃削弱症型胃轻瘫的相关诊断标准[4]确诊,患者存在典型的胃轻瘫症状,包括餐后上腹饱胀感、便秘、早饱感、嗳气、胃脘疼痛、反酸、恶心呕吐等。

排除标准:患者除了胃轻瘫,还有其他心、肾、肝、肺等功能不全者;患有伴发严重的胃部感染、胃黏膜损伤者;患者对该次针刺、热敏灸治疗方式以及治疗药物存在过敏禁忌证。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应用西药治疗,若患者存在糖尿病则给予胰岛素注射、饮食干预、运动锻炼、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措施干预,在此基础上应用以下药物治疗:甲钴胺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4740;规格:0.5 mg/片),用药剂量为0.5 mg,用药方式为肌内注射,1次/d;多潘立酮片(国药准字H10910003;规格:5 mg/片)用药剂量为 10 mg,用药方式为口服,3次/d;枸橼酸莫沙必利(国药准字H20031110;规格:2.5 mg/片)使用剂量为5 mg,饭前口服3次/d。

1.3.1 对照组 在以上基础上单用针刺治疗,针刺穴位包括:双侧内关穴、阴陵泉、中脘、足三里、脾俞,针刺步骤为:对所选穴位常规实施消毒,应用规格为 0.25 mm×40 mm毫针、针刺针长0.5~1.2寸,针刺方法为平补平泻,在以上穴位刺入毫针以后常规给予均匀提插捻转,在针刺得气之后留针30 min,针刺1次/d,7 d为1个疗程,患者均接受4个疗程的治疗。

1.3.2 观察组 采用针刺、热敏灸联合治疗,针刺方法与对照组一致,热敏灸治疗方法为:选择脾俞、中脘、胃俞、足三里穴位周围的热敏点,每个穴位选取2个热敏点实施悬灸,热敏灸原则敏消量足,1次/d。7 d为1个疗程,患者均接受4个疗程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治疗后患者恶心、厌食、腹胀、早饱等症状消失,胃肠功能检查恢复正常,胃轻瘫症状严重指数量表评分降低90%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恶心、厌食、腹胀、早饱等症状显著改善,胃肠功能检查基本恢复,胃轻瘫症状严重指数量表评分降低60%以上,需延长治疗时间;无效:治疗后患者恶心、厌食、腹胀、早饱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胃肠功能检查无改善,胃轻瘫症状严重指数量表评分降低60%以内,需调整治疗方案[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20×100%。

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指标。包含胃动 素(motilin, MTL)、五羟 色 胺(5-hydroxy tryptamine, 5-HT)、胃泌素(gastrin, GAS)[6]。

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排空功能。指标包括固性胃排空时间和液性胃排空时间[7]。

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恶心、厌食、腹胀、早饱等证候积分改善情况。证候积分评估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进行,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重,GIS采用5个等级评分法,无症状为0分,轻微不适为1分,中度不适为2分,较明显不适为3分,特别严重为4分。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各胃功能指标情况明显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gastric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两组患者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gastric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20)对照组(n=20)t值P值胃动素(pg/mL)治疗前271.48±11.39 271.44±11.46 0.011 0.991治疗后(321.56±14.26)*(301.24±13.53)*4.623<0.001五羟色胺(ng/L)治疗前118.43±10.68 117.28±10.72 0.339 0.736治疗后(81.48±8.18)*(93.46±9.75)*4.209<0.001胃泌素(pg/mL)治疗前24.25±1.73 24.17±1.69 0.148 0.883治疗后(28.11±0.79)*(26.19±1.24)*5.840<0.001

2.2 两组患者胃排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固性胃排空时间和液性胃排空时间改善情况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排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s),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improvement in gastric emptying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min]

表2 两组患者胃排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s),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improvement in gastric emptying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min]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20)对照组(n=20)t值P值固性胃排空时间治疗前418.56±33.39 418.63±33.46 0.007 0.995治疗后(331.56±5.26)*(369.24±5.53)*22.079<0.001液性胃排空时间治疗前66.43±6.68 66.28±6.72 0.071 0.944治疗后(50.48±5.18)*(55.46±5.75)*2.878 0.007

2.3 两组患者各项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明显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各项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each symptom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3 两组患者各项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each symptom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20)对照组(n=20)t值P值恶心治疗前4.28±0.48 4.29±0.46 0.067 0.947治疗后(0.83±0.29)*(1.56±0.49)*5.734<0.001厌食治疗前5.66±0.68 5.62±0.71 0.182 0.857治疗后(2.45±0.46)*(3.57±0.23)*9.739<0.001腹胀治疗前4.53±0.72 4.55±0.75 0.086 0.932治疗后(1.14±0.47)*(2.57±0.57)*8.656<0.001早饱治疗前3.66±0.41 3.63±0.48 0.213 0.834治疗后(0.69±0.29)*(1.72±0.38)*9.636<0.001

2.4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胃轻瘫是糖尿病等多类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疾病等因素导致了胃部神经损伤,患者的症状表现特点主要为胃排空延迟、胃动力障碍,统计表明,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有超过30%的患者合并胃轻瘫[9-10]。对于胃轻瘫的发病机制,当前临床上还没有形成统一定论,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胃轻瘫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胃肠激素分泌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对于胃轻瘫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药物等保守治疗方式,中医在胃轻瘫的治疗中历史悠久,特别是针刺、热敏灸,经过了大量的临床案例验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通过联合治疗的方式[11-12]。

中医将胃轻瘫纳入“反胃”“痞满”,表明该病主要由于脾气亏虚郁结所致,加上患者机体元气虚损,从而导致精微无法运化最终形成痞气,因此,在治疗上应从和胃通络、益气活血入手,通过针刺患者实施中脘穴和足三里能够明显影响机体胃功能,发挥振阳气与调节气机及促运化作用,通过针刺患者内关穴则可以直达三焦,从而发挥和胃通络、气机宣泄作用,使得患者的胃肠正常生理功能得到改善和提升[13-14]。

热敏灸疗法则是以传统中医针灸治疗为基础,为陈日新所创建的一种治疗方式,陈日新表明,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一些身体部位便会发生相应的病理反应点,这些反应点对艾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因此,便将这些反应点定义为“热敏点”[15]。而胃轻瘫患者通过找寻脾俞、中脘、胃俞、足三里穴位附近的热敏点并实施悬灸法则可以有效地激发穴位热敏反应,从而提升健脾和胃、疏通气机、升清降浊、活血化瘀的功效,还能够经过循经感传一直到达病变位置发挥效果,以改善胃轻瘫患者的症状,提升其胃功能,并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针刺和热敏灸治疗的观察组各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纯采用针刺治疗的对照组(P<0.05),液性、固性胃排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恶心、厌食、腹胀、早饱等各项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以上结论相符。

魏星等[18]通过对120例胃轻瘫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一组给予单独针刺治疗,一组给予单独热敏灸治疗,另外一组则采用针刺、热敏灸联合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单独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单独热敏灸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而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则高达97.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本研究中,采用针刺、热敏灸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单独针刺治疗的对照组的65.00%(P<0.05)。与以上结论基本相符。分析其原因,针刺和热敏灸均是中医常用治疗方式,通过联合这两种方式能够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物治疗效果,并能够促进临床使用的治疗药物直入脏腑,从而发挥更佳的补益通降功效,获得更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胃轻瘫患者治疗中,与单用针刺相比,采用针刺、热敏灸联合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胃肠功能。

猜你喜欢
胃轻瘫排空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哺乳完宝宝,乳房还要排空吗?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邱保国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60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