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4-03 08:08罗滨王亮
中外医疗 2022年32期
关键词:跛行成形术动力学

罗滨,王亮

三明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福建三明 36600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为临床常见血管病症;该病症的发生与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吸烟等多种因素均有一定关联。在病发早期阶段由于下肢血供不足,可导致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一旦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则会导致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不断加剧,甚至引发闭塞,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加重下肢缺血程度,进而引发组织坏死、足趾溃破,乃至截肢等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ASO的临床治疗中,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为常见术式,但其存在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等不足,预后不佳[1]。而腔内血管成形术则可借助球囊扩张作用压迫硬化斑块,进而促使其破裂,促进血管重塑[2]。故方便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将腔内血管成形术用于其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51~79岁,平均(64.25±3.78)岁;病程1~5年,平均(2.45±0.37)年;病程分期:Ⅱb期16例、Ⅲ期20例、Ⅳ期7例;病变部位:髂动脉15例、股浅动脉中上段16例、股浅动脉下段12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53~79岁,平均(64.88±3.92)岁;病程 1~4年,平均(2.35±0.29)年;病程分期:Ⅱb期16例、Ⅲ期19例、Ⅳ期8例;病变部位:髂动脉15例、股浅动脉中上段17例、股浅动脉下段11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参与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在相关同意书上签字。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3]中关于ASO的诊断标准,且经CT检查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0%;②ABI<0.9。

排除标准:①凝血障碍者;②造影剂过敏者;③下肢坏疽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非手术方案治疗:结合患者实际病症表现予以降压、降糖、降脂等药物进行全身治疗;同时结合其基础疾病情况予以对症用药;局部用药中则主要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 J20171021;规格:100 mg)口服治疗,剂量 100 mg/次,1次/d;予以血管药西洛他唑(国药 准字 H10960014;规格:50 mg)口服治疗,剂量100 mg/次,1次/d,以扩张闭塞动脉周围的侧支循环,促进远端缺血组织血供恢复。此外,嘱咐患者戒烟,并养成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少熬夜、适当锻炼等。

观察组实施腔内血管成形术,手术方案结合造影结果制定,针对单纯ASO者予以常规消毒及局麻,穿刺同侧股动脉置入动脉鞘(5F),进而借助导丝、导管配合,使其通过靶血管。在导管进入真腔后,使用长度及直径适宜的膝下专用球囊逐渐加压促使其扩张,进而结合造影显示残余狭窄程度(<30%)停止扩张。针对病情复杂者,更换穿刺部位,予以逆行穿刺及造影,若再次扩张显示残余狭窄>50%,需予以支架植入。术后均需缝合常规穿刺部位并予以压迫止血。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踝肱指数、间歇性跛行距离、疼痛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①康复效果:显效为术后髂、股、腘动脉造影均畅通,膝下有一支或一下动脉达到足部;有效为术后髂、股、腘动脉造影畅通,膝下无达到足部支动脉,但患者静息痛及跛行有改善;无效为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一侧肢体最高踝部压力与最高肱动脉压的比值):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患者治疗前、后(1、3个月)的ABI进行测量,测量环境为22~25℃,平卧10 min,在拇趾放置袖带,进而使用血流探头粘附拇趾腹侧皮肤,加压并监测动脉血压,测量3次取均值。

③疼痛程度:应用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s, NRS)进行评估,以0分对应无痛,1~3分对应轻度疼痛,4~6分对应中度疼痛,7~10分对应重度疼痛。

④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两组治疗后血流峰速、血流量与血管内径。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rehabilitation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两组患者ABI值及间歇性跛行距离比较

治疗前,两组ABI值及间歇性跛行距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ABI值高于对照组,且间歇性跛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ABI值及间歇性跛行距离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ABI value and distance of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两组患者ABI值及间歇性跛行距离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ABI value and distance of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值P值ABI值治疗前0.49±0.13 0.51±0.12 0.741 0.461治疗1个月0.64±0.12 0.78±0.09 6.120<0.001治疗后3个月0.75±0.12 0.87±0.11 4.834<0.001间歇性跛行距离(m)治疗前126.15±30.22 127.06±29.78 0.141 0.888治疗1个月279.62±41.51 359.75±39.88 9.128<0.001治疗后3个月475.62±56.34 552.46±47.85 6.817<0.001

2.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N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ai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ai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组别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值P值治疗前5.72±1.23 5.69±1.30 0.110 0.913治疗1个月2.67±0.89 2.02±0.71 3.744<0.001治疗3个月1.80±0.44 1.26±0.31 6.579<0.001

2.4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Table 4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4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Table 4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值P值39.35±5.34 46.88±5.46 6.465<0.001 27.25±3.60 35.89±3.45 11.363<0.001 0.83±0.30 1.35±0.34 7.520<0.001血流峰速(cm/s)血流量[mL/(s·m2)]血管内径(mm)

3 讨论

在临床上,ASO是以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为典型症状表现的下肢缺血病症,多见于老年人群。有研究显示,在该病症治疗中,重建下肢血流为关键,故临床多采取血管药物等非手术方案或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干预[4]。其中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为常见治疗术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病症,但其存在难度高、创伤大、患者耐受性差、预后不佳等问题[5]。而药物干预则存在个体差异性大,病程长及用药效果不明显等不足。相比较之下,腔内血管成形术具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该术式的治疗原理如下:①通过压迫球囊,对患侧硬化斑块部位产生压迫,进而促使斑块壳产生缝隙,促进血流向肢体远端,进而达到扩张动脉管腔,使其再通的效果[6];②借助物理作用形成的机械力,牵拉弹力纤维及动脉胶原纤维,进而促进动脉管腔扩张,达到重塑闭塞血管的效果[7]。

ASO是下肢动脉退行性改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导致多种脂质、纤维、血管损伤、炎性细胞等组织碎片在血管中不断堆积,进而促使动脉管腔阻塞,动脉壁因血流不通而对动脉内膜结构形态产生影响,对组织完整性产生破坏,促使其不断浸润、聚集,并使得动脉管壁逐渐变硬、失去弹性,导致管腔进一步狭窄[8-9]。在病情发展中由于狭窄动脉范围扩大,可导致血流流速减慢,促使血管内径缩小,最终对血液循环造成不利影响[10-12]。故可通过对血流峰速、血流量、血管内径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评估患者病情改善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可见,观察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研究也进一步证实,通过手术方案的实施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进而提升治疗效果,促进其血流情况的改善,达到缓解病症,加速康复进程的效果。

ABI则为血管外科下肢外周动脉疾病评定中的常见指标,其能反映下肢血流情况[13]。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ABI指数为(0.64±0.12),观察组为(0.78±0.09),对比治疗前的(0.49±0.13)、(0.51±0.12)均有升高,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效果,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代洪娜等[14]在相关研究中也发现,实施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ASO-LE下,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ABI指数为(0.66±0.21),比较对照组的(0.63±0.20)有明显提高(P<0.05),与本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同时,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间歇性跛行距离长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分析可见,腔内血管成形术能够借助气囊介入器材有效扩张血管壁,促使病变部位及血管内皮细胞部位粥样斑块脱落,从而显著改善患者下肢血管梗阻情况[15]。

综上所述,将腔内血管成形术用于ASO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助于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踝肱指数的改善,提升患者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跛行成形术动力学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黑龙江东部某牛场泌乳牛跛行调查及其与产奶量、胎次和干物质采食量的关系研究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
C36团簇生长动力学及自由能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