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对TBIL、DBIL、IBIL水平的影响

2022-04-03 08:08郑意吴琦
中外医疗 2022年32期
关键词:蓝光黄疸胆红素

郑意,吴琦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江苏南京 210004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儿科常见病,由胆红素代谢 紊乱导致,以皮肤、巩膜、黏膜黄染为特征,主要出现在面部、躯干、四肢等部位,且患儿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症状,倘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1]。目前,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主要有光疗、白蛋白输注、酶诱导、中医疗法等,其中蓝光照射应用十分普遍,有助于促进胆红素分解,但针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来说,疗效有限[2]。近年来,白蛋白输注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与蓝光照射的联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儿症状消失,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3]。基于此,本文回顾性分析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白蛋白与蓝光照射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 12例;日龄1~26 d,平均(8.03±2.85)d;体质量 1 840~4 250 g,平均(3 218.36±101.82)g;病程1~7 d,平均(3.71±0.62)d。研究组中男19例,女11例;日龄 1~26 d,平均(8.08±2.76)d;体质量 1 800~4 300 g,平均(3 224.16±102.36)g;病程 1~7 d,平均(3.68±0.67)d。对比两组患儿以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②胎龄 34~41 周;③日龄 1~26 d;④体质量 1 800~4 300 g。排除标准:①合并胆管、肝炎阻塞性疾病者;②伴有窒息、败血症等疾病者;③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益生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国药准字S20020037;规格:1 g×30袋),2次/d,1 g/次;采用具有蓝光双面照射箱的蓝光照射仪器进行治疗,波长范围425~475 mm,照射距离38~42 cm,照射过程中注意保护患儿眼部、肛门等部位,照射时间12 h,之后根据患儿病情决定照射时间。

研究组患儿给予白蛋白(国药准字S10940057;规格:25 mL∶5 g)联合蓝光照射治疗:使用1次,与5%葡萄糖溶液配比,按照1∶1的比例稀释;蓝光照射与对照组操作一致。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比较。

临床疗效:患儿黄疸症状基本消失,皮肤红润,经皮胆红素水平<6 mg/dL,评定为痊愈;患儿黄疸症状明显减轻,皮肤黄染明显改善,经皮胆红素水平6.0~8.9 mg/dL,评定为有效;患儿治疗后没有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n(%)]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TBIL水平、DBIL水平、IBIL水平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TBIL、DBIL、I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TBIL水平、DBIL水平、IBIL水平对比[(±s),μmol/L]Table 2 Comparison of TBIL, DBIL and IBIL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μmol/L]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TBIL水平、DBIL水平、IBIL水平对比[(±s),μmol/L]Table 2 Comparison of TBIL, DBIL and IBIL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μmol/L]

组别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值P值TBIL治疗前209.35±15.31 208.57±15.46 0.196 0.845治疗后155.13±10.57 121.45±10.03 12.660<0.001 DBIL治疗前20.57±3.62 20.97±3.84 0.415 0.680治疗后8.41±1.21 7.37±1.09 3.498 0.001 IBIL治疗前185.38±12.63 186.36±13.01 0.296 0.768治疗后139.59±11.32 110.35±10.32 10.455<0.001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ALT水平、AST水平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ALT水平、AST水平对比[(±s),U/L]Table 3 Comparison of ALT level and AST level between the two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U/L]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ALT水平、AST水平对比[(±s),U/L]Table 3 Comparison of ALT level and AST level between the two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U/L]

组别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值P值ALT治疗前82.63±10.62 81.67±10.49 0.352 0.726治疗后24.72±6.62 19.06±6.49 3.344 0.002 AST治疗前60.35±8.69 61.05±8.49 0.316 0.753治疗后31.06±7.98 22.15±7.16 4.552<0.001

2.4 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对比[(±s),d]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duration of jaundice resolution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d]

表4 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对比[(±s),d]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duration of jaundice resolution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d]

组别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值P值3.71±0.55 3.14±0.52 4.125<0.001 4.76±0.83 4.04±0.81 3.400 0.001黄疸消退时间 住院时间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病,均伴有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的现象。一般来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的原因如下:间接胆红素被肝细胞结合与摄取的能力较低,新生儿排泄能力不足,但胆红素生成比较多,使得新生儿体内红细胞寿命比较短且数量比较多,造成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削弱了新生儿排泄功能,引起黄疸[4-5]。经大量调查显示,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发生病理性黄疸的概率更高。对于生理性黄疸来说,一般不需要治疗,能够自行消退,但若患儿出生24 h内出现黄疸,且持续2~3周均没有消退,或者消退之后再次出现黄疸,即可判定为病理性黄疸[6-7]。针对病理性黄疸患儿来说,如果未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易引发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等疾病,导致患儿预后不佳,甚至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听力下降、智力障碍等后遗症,使得患儿健康成长受到影响[8-9]。所以,预防病理性黄疸的关键就是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蓝光照射治疗中,因为胆红素结构较为特殊,使得治疗效果受到影响[10-11],究其原因可能为:在蓝光照射治疗后,溶脂性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胆红素,结构不稳定,易再次转变成溶脂性胆红素。在此形势下,通过白蛋白静脉滴注,可为血清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创造机会,提高水溶性胆红素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抑制水溶性胆红素向溶脂性胆红素转变,以此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含量,减轻患儿症状[12]。由此可以看出,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联合应用蓝光照射与白蛋白静脉滴注,能够充分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研究表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与邵志英等[13]的报道基本相符,具体数据如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更好,究其原因可能为:①蓝光照射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的治疗方式,通过对光与氧的利用,可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②白蛋白的静脉滴注能够进一步促进胆红素的清除,抑制胆红素肝肠循环,减轻肝细胞损伤程度。二者联合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扬长避短,有效抑制水溶性胆红素向溶脂性胆红素转变,以此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含量,缓解黄疸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TBIL、DBIL、IBIL、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与有关学者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可有效调节患儿TBIL、DBIL、IBIL水平,加快患儿康复,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14]。究其原因可能为:血清总胆红素是分布在胆汁中的主要色素,具有毒性,当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上升趋势时,就会对大脑及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性损伤,且对黄疸病情的判定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即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越高,黄疸病情越严重[15]。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应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更确切,但因为选取病例数量较少,导致研究结果不够全面,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全面性与准确性,可适当增加研究病例数量,为新生儿黄疸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猜你喜欢
蓝光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