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2022-04-05 13:47肖进雄
甘肃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定西市党史红色

肖进雄

2022年1月21日,定西市第一中学报告厅时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国防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丁学洲作的思政课专题报告不时引起师生的共鸣。丁教授从读书很重要但必须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学习很重要但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学问很重要但必须首先学会做人、理想很重要但必须与国家需要相结合等四个方面对全体高三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

像这样利用寒假邀请知名教授作思政课报告的例子在定西市各学校中比比皆是,实际上这也是定西市多管齐下力促思政课教学落实落地落细的一个缩影。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对广大教师寄予了殷切期望。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定西市坚持从政策机制、培养培训等方面入手,配优配强思政课师资队伍。为了让思政课教学有更好的师资保障,定西市制定下发了《定西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全市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参照师生比不低于1∶300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总体参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的要求。

截至目前,定西市有思政课任课教师4237人:其中专职教师1034人,占比为24.40%;兼职教师3203人,占比为75.60%。专职思政课教师与兼职思政课教师人数比约为1∶3。为将优秀的人才吸纳到思政课岗位上,定西市教育局深入实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加强与师范类或非师范类综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层次培养单位的沟通衔接,注重选拔、引进、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学历人才,对现有思政课教师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逐步优化思政课教师的学科结构,先后引进48名思政课教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因此,思政课教师自己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其所讲授的内容有高度认同感,这样才能把理论讲彻底、把道理说透彻。”定西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安花说。为此,定西市充分利用网络培训、集中面授、专家讲座、技能竞赛、交流发言等多种培训方式,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培训重点围绕思政课教材内容、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在不同的地点,邀请不同的培训单位,为全市思政课教师培训场次达60余场。仅2021年4月份,就组织全市5000名思政课教师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参加了甘肃省思政课名师示范巡讲团第七专家组的巡讲活动。

定西市正是通过组织针对思政课教师的专题培训,努力打造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团队。

为充分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定西市建立了省级、市級、县级、集团(联盟)、学校五级思政课名师遴选认定机制,着力打造一批金字塔结构的思政课名师团队,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推动全市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该市已经建成思政课和班主任教师名师工作室13个,其中陇西县建立了省级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通渭县建立了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郎全发名师工作室通渭一中工作站1个,岷县建立了甘肃省初中和小学分教指委成员郎志文工作室1个。与此同时,定西市还通过名师引导,建立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基本形成了一批金字塔结构的思政课教师名师团队,进一步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带动了思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定西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安花表示,“今后,定西市将按照省上的要求,认真实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计划’,加大思政课教师培训力度。按照文件要求,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师专项培训活动,特别要着力于‘集中脱产培训’,建立轮训制度,依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级党校等,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脱产培训,定向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定西市下大力气通过完善课程、联动活动、创新手段等措施,开齐开足必修课,并结合区域特点,开设特色鲜明、内容鲜活的选修课,形成各学段既相互衔接、又明确区分的课程结构体系。

为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育人体系,定西市下发了《定西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按照“必修课+选修课”的基本框架,严格落实国家要求,全部使用统编教材,保障教师和课时。在落实保障好必修课的基础上,注重构建多学科协同效应。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不断倡导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语文课中渗透人文教育,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历史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四史”学习教育;地理课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数理化中畅谈严谨求是的科学精神、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格局、新中国“两弹一星”等,注重将思政元素融入“硬核”课程。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在建校6周年之际,拍摄推出《等你》献礼片,由“起航、奋进、筑梦”这三个篇章构成,对广大师生所起的思想启迪意义非凡。

为赓续红色基因,定西市各级各类学校坚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并结合不同学段的教学特点,广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特色创新项目。红色文化教育是定西市思政课教学的一大亮点,各级各类学校都十分重视学校红色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寓教于乐,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对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2022年元旦前夕,电大定西市分校联合定西市委党校和定西市体校举行了“同心共筑中国梦,携手扬帆再起航”庆元旦文艺晚会,精彩的节目让广大师生在重温党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了解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受到了思想教育。

不仅如此,定西市教育局还将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建立了以红色书籍读党史、红色影片观党史、红色知识学党史、红色基地温党史、红色金曲传党史为主的“红色作业”清单,开展了“千校万人唱红歌”接龙传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展览、艺术展演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自2021年3月起,全市开展了中小学生每周一次的“看电影学党史”和万名学生向家长讲“四史”故事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在2021年全省“四史”宣传教育作品征集活动中,定西市有167件包括思想政治论文、思想政治典型案例、课程思政微课程在内的作品获奖,占全省获奖作品总数的20.5%。

与此同时,定西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追寻先烈足跡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定西境内线下研学旅行等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充实了广大师生的红色记忆,深化了红色情感,增强了爱国情怀。

定西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促进思政课实践,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土“红色资源”引入学校、带入课堂,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搭建了“思政课程”和“思政活动”的桥梁,通过党史学习宣传和校园文化渗透,极大地助力了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在陇西县幼儿园,各种主题活动也融入了红色元素,如合唱、话剧、快板等,既学了党史,又提升了幼儿的艺术素质。诸如民间乐器、剪纸、刺绣、中医穴位按摩等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到了“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强化了思想教育的内涵。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名单中,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的书法、通渭县马营学校的小曲、临洮县西街小学的陶艺入围,这是定西市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在思想铸魂的前提下,定西市各中小学校积极推进“开门办思政”,整合育人资源,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建设了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让校园成为思政主阵地。学校利用校园文化墙、校史馆、德育大课堂、校园运动会、文化节、第二课堂、大课间等全面渗透德育教育,让每个学生在日常学习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

安定区中华路中学结合区委宣传部“童心向党”教育实践“十个一”活动的安排,开展了“学党史,跟党走”演讲比赛和“党在我心中”现场作文竞赛,召开主题班会回顾“党的辉煌历程”,开展国旗下讲红色故事、传唱红色经典歌曲、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活动,邀请离休老教师为学生讲党史课,班子成员讲团课,举办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题黑板报、手抄报评比和书画创作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增强活动课程的吸引力,用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党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我的爸爸是一名共产党员,当我看到他胸口戴的党徽就十分自豪,我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

这是从中华路中学孩子们的“党在我心中”现场作文竞赛作品中摘录的只言片语,也是中华路中学师生党史学习教育初步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华路中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所有教师齐动员,所有课程聚合力,所有活动共统筹,宣传动员互渗透,共同发挥育人功能,落实育人职责,探索出了一条务实高效的育人之路。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办好学校思政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大局,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为将思政课教学落实落细,定西市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建立多种机制努力开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2021年,定西市教育局将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工程作为“局长开局项目”,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活动,以加强对全市中小学开展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成立了定西市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开展了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咨询、研判、督查、培训、评估、示范、指导、引领和服务等工作,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并形成“校长、书记→分管副校长→包级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分级负责的思政课管理体系,校长(党组织书记)做到了“三带头”,即带头听课讲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带头参与思政课教研活动。定西市各学校还通过开展思政课“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推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制度;对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机制实行“三七”制,即行为习惯占30%、考试成绩占70%;学科评价机制“二八”制,即在语文等相关课程中渗入20%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实施学生行为底线纪律要求;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九想”教育活动,即“对祖国热爱吗?对集体热爱吗?学习努力吗?对同学关心吗?对老师尊敬吗?在家孝敬父母吗?在社会上遵守社会公德吗?对好人好事有敬佩感吗?对坏人坏事有义愤感吗?”等,从细节上教育学生,提升学生德育水平。

为充分发挥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的作用,该市制定下发了《定西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在中小学校实施“开心农场”“幸福庄园”劳动基地建设,安排学生参加岗位服务性劳动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2021年,定西市教育局选树“文化传承”劳动教育特色学校99所,建成“开心农场”学农实践基地100个。安定区利用闲置校园建成城区学校劳动综合实践基地1个,通渭县依托农业合作社、养殖场等建成劳动实践基地30个,临洮县征地52亩,为21所城区中小学建成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扎实推进劳动育人、思想铸魂的思政课教育实践。

定西市高度重视家校思政合作育人,联合妇联等部门开展家庭教育基地评选活动,健全完善家校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制定《定西市家庭教育指南》,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1年在培树98所家庭教育示范校的基础上,又确定了定西市第一中学等10所学校为全市首批“家长实验学校”,通过发挥这些实验学校和示范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思政协同育人水平。

为更好地适应互联网、自媒体时代,定西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思政“微课堂”,积极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基于PC端和手机端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利用示范视频、微信、电子演示文稿等资源,将教学内容与移动式学习、分享式交流、及时性互动融为一体,突破了传统学习模式在时空与载体上的限制,实现了线上与线下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定西市将持续不断加大思政课建设,把红色思政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定西市党史红色
甘肃 定西市首家劳模(工匠)长廊建成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2004~2013年定西市马铃薯生产状况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