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文化元素在新农村墙画设计中的融合应用

2022-04-06 10:52谭英
河北画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壮锦铜鼓花山

谭英

(广西银行学校)

2021年2月21日,二十一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1]。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墙画因其造型活泼生动、色彩艳丽、直观易懂等特点,成为村民最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和学习方式,在当今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广西民族文化元素的介绍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勤劳善良的广西各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如壮族的铜鼓、花山崖壁画早已闻名中外。壮锦、绣球、陶瓷、竹编等,都是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在全国乃至世界也享有盛名,也成为广西的文化“符号”,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魅力。本文主要介绍铜鼓、花山壁画、壮锦、绣球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广西民族文化元素。

(一)铜鼓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濮、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迄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铜鼓作为广西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遗物传承至今,其历史源远流长,在广西多地都有出土,数量多,种类齐全,覆盖经1980年中国铜鼓协会分类出的万家坝型、灵山型等八个类型,是广西壮族、瑶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族群记忆的独特载体[2]。广西铜鼓有着极高荣誉,在我国是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还有属于广西人自己的铜鼓节。铜鼓的外形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造型艺术。无底腹空,腰曲胸鼓,给人以稳重饱满之感。鼓面为重点装饰部分,中心常配以太阳纹,外围以连续晕圈装饰,与鼓边接近的圈带上,铸着精美的圆雕装饰物,有青蛙、骑士、龟、鸟等,造型夸张、雄强、有力、庄重耐看,鼓胸、鼓腰也配有许多具有浓郁装饰性的绘画图案。铜鼓上的各种图饰,都是古老骆越人熟悉的事物,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独特审美意识,富有很强的浪漫气息。

(二)花山壁画

花山壁画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古代岩画,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是广西民族文化形象之一,承载着广西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肩负着提升广西文化形象的特殊使命,是广西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著名的文化符号[3]。花山壁画分布在广西宁明、龙州、崇左、扶绥、大新、凭祥等市、县境内左江沿岸峭壁上。其中宁明花山崖画长达170米,高44米,人像多至1300余个,规模宏大,因以得名。

(三)壮锦

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称为壮锦。广西壮锦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是广西壮族地区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其绚丽的色彩凸显出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4]。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南街,壮锦传承人谭湘光大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织壮锦,还带领了一批农村妇女学习壮锦手艺脱贫致富。壮锦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编织出纹样各异、色彩丰富的壮锦。壮锦主要用于制作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近年又出现了“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等80多种新图案,富有民族风情。

(四)绣球

绣球是广西壮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艺品,也是广西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心灵手巧的壮乡姑娘们,用针线把经过晒干处理好的五谷杂粮缝进布片里面,再进行组合,便形成一个圆球形的绣球。为了更加美观,后来又把人们喜闻乐见的几何图案、花鸟虫鱼等图案或者吉祥祝福的文字绣在绣球的球瓣上,让绣球变得更加精致。在广西壮家,绣球是男女青年之间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有吉祥如意、五谷丰登之意。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绣球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如作为礼物赠送给宾客,以表祝福之意,亦可作为旅游纪念品收藏。

二、文化元素融入新农村墙画设计的必要性

(一)时代赋予的使命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传承广西地方特色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广西也推行了一系列文化强区的战略部署,在广大农村通过墙画的方式对广西区域文化进行宣传,以此来达到传承文化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的。

(二)传承和发展广西民族文化的紧迫性

广西民族文化千姿百态,但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并不多,广大人民群众对本区域文化和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缺乏较高的认知度,这说明广西民族文化传播存在问题和民族文化认同度不高[5]。在村民问卷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能说出广西民族文化名称的只占少数,有更多了解的更是微乎其微了,地方民族文化出现传承断层的危机。广西要实施文化振兴战略,除了需要整合区内各互联网、融媒体等平台进行广西民族文化传播外,最本质的是让老百姓能最直接接触和了解广西本地区域文化,让民族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墙画,就是一个绝好的宣传平台。墙画以直观、生活、活泼的方式展现在老百姓身边,融入老百姓的生活当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推进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建设地方特色新农村文化的需要

为了切实落实党中央的要求,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建设农村文化中心、道德大讲堂等,美化村风村貌,一时间农村面目焕然一新,充满了勃勃生机。但文化建设要想做得好,做得深入人心,就得想办法做出特色。广西的文化有许多代表性的元素和符号,如铜鼓文化元素、花山文化元素、壮锦文化元素等,把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广西新农村文化建设提升项目墙画设计水平中去,让广西的乡村文化建设更具特色,更深入人心。

三、文化元素在新农村墙画设计中融合应用的方式

墙画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后,墙画的设计也成为设计者绞尽脑汁思考的事情,如何在墙画设计中凸显特色,融入本土民族文化元素,是设计师们的灵感源泉,做到既合理、美观,又能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得到村民和过往旅游者的青睐,也是设计师在进行墙画设计中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图形、文字和色彩三方面文化元素的融合进行阐述。

(一)图形的应用

图形元素在墙画设计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图形具有生动性和多元性,通过墙画与民族图形元素相结合,传达出民族文化中更加丰富的风格和特点,能更容易吸引当地村民和广大旅游者的注意力,驻足观察和欣赏学习,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广西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图形有很多,下面结合文化元素作品进行分析。

1.铜鼓上的图形

铜鼓是广西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之一,铜鼓上丰富的图形纹样,是进行墙画设计的灵感来源。太阳纹光芒四射且修长锐利。翔鹭纹是铜鼓装饰中的主要动物纹饰,以鹭鸟为原型,绘制飞行翱翔的形态,将其组合在太阳纹的外晕,顺时针排列飞翔,美感十足,引起人们对苍穹的无限遐想。竞渡纹(也叫划船纹)和舞人纹,画面感十足,以趣味生动的画面内容来表现出壮族项目的朴素与欢乐,以重复连续的构图愤怒感受表现出壮族先民的布局与设计观念,以疏密流动的形态空间,表现设计审美的节奏与韵律[6]。以上图形元素和设计理念,都可以在墙画设计中进行融合应用,让墙画设计更具古风古韵。下图分别是本文作者手绘的铜鼓翔鹭纹、竞渡纹(划船纹)和舞人纹造型。

手绘图1——翔鹭纹

手绘图2——竞渡纹(划船纹)

手绘图3——舞人纹

2.花山壁画上的图形

花山壁画以人像为主,造型简朴,大多是双手上举,两足岔开,间有动物、刀剑、铜鼓、铜钟、划船等图像,均呈赭色。笔调粗犷有力,风格古朴,特点鲜明,凸显广西壮族文化特色,是乡村文化建设装饰图案的必备素材。

手绘图4——首领造型

手绘图5——正面人像造型

手绘图6——侧面人像

手绘图7——羊角钟

3.绣球上的图形

绣球球面上的图形纹样丰富多彩,一般选用几何图形、花鸟虫鱼、祥云等纹样,也有的绣上文字,如吉祥如意、平安等字样,代表着刺绣者的美好愿望和祝福。这些纹样简洁、美观、大方,是在墙画设计中进行融合应用的好素材。

手绘图8——祥云纹

4.壮锦上的图形

壮锦沿用的纹样主要有几何图形、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图形去繁取简,并运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或者单独纹样的构图方式,构图方式独特,视觉效果好,作为文化元素融入墙画设计当中,也能让墙画作品平添几分魅力。

手绘图9——回形纹

手绘图10——二方连续纹样

(二)文字的应用

文字不仅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同时也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的少数民族多数有着自己的文字,广西壮族也有壮文,在墙画设计中融合使用壮文等文字元素,可以为墙画作品提升文化价值。

(三)色彩的应用

色彩具有更加强烈的视觉表现力,使墙画能够快速地吸引读者的眼球,从而提升广大群众的关注度。墙画使用的民族文字和图形元素都离不开民族色彩的搭配,通过对传统色彩的使用来表达出文化内涵,从而使墙画能够拥有民族的艺术魅力。如传统的中国红、经典黄、蓝、绿、青、古铜色、赭石等颜色,都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色彩,在墙画设计当中可以进行巧妙运用,展示出浓浓的民族风情。

四、文化元素在新农村墙画设计中应用的案例分析——以渠新村为例

渠新村位于广西南宁市崇左市扶绥县渠黎镇,壮族、汉族聚居,共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近3000人,其中党员62人。近年来,渠新村积极贯彻党中央的文件精神,开展全村文化建设提升改进工作,对全村房子的外墙都做了整体的规划、设计和提升,特别是在墙画建设上取得较好的成绩,在2020年获得了“全国文明村”称号。渠新村的全村外墙设计,充分融合和应用了广西文化元素,例如,在墙画设计中加入铜鼓、花山壁画、壮锦等文化元素等,凸显壮民族特色和崇左地域特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既有较好的美学视觉效果,同时也成为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学习和传承的方式,建成后的渠新村村貌将焕然一新,更具文化特色,墙画将成为村民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村口墙画设计

村口,是整个村的形象代表,也是本村给老百姓留的第一印象,因此,我们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完成了走访村民的调查工作,听取村民代表和村委会的意见和建议。既要体现新农村的气象,又要有特色,特别是本村的“石磨”精神也需要在村口处体现出来。经过整体的设计,多次的修改最后定稿如下图所示。墙体采用白色,青砖瓦,和蓝天相呼应。白色的墙体上进行墙画设计,高处的墙画上了赭石色的铜鼓正面图案;低处的墙面应用了花山壁画人物正面、侧面造型,展示动态活力;最前面的墙面画上了石磨图案,展示出渠新村的“石磨”精神。整体设计高低错落有致,图案动静相结合,墙画的色彩和天空的色彩相互呼应,构成一幅具有广西特色的“壮美”画面。既展示了广西区域文化特色,也体现了渠新村的“石磨”精神,走到村口,就能感觉到村子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这就是墙画的独特魅力。

作品1——村口墙面墙画设计效果图

(二)村委会墙画设计

村委会是村民集会和学习的场所,需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外墙都统一上白色底,然后在墙上做宣传设计。党史学习是村民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首先想到了用传统中国红作为主要的颜色,红砖、红色标语、红色小块背景和装饰图案,体现出“又红又专”的精神。图案设计上主要使用了铜鼓图案、壮锦几何形的四方连续和二方连续图案等,营造出庄严、沉稳的村委会办公氛围。

作品2——村委会外墙墙画设计效果图之一

作品3——村委会外墙墙画设计效果图之二

(三)村民房子墙画设计

在全村村民房子外墙也都设计了墙体宣传画,在发挥美化村容村貌作用的同时,还宣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西民族文化。下图是墙画的完成图之一,画面主要内容是宣传全村老小热爱卫生、勤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村民积极配合新冠肺炎疫情的预防工作等。画面使用壮锦元素二方连续植物图案、四方连续几何形图案和铜鼓图案作为装饰,让画面效果更丰富,更具吸引力。通过墙画的宣传形式,让村民在茶余饭后或者经过的时候,视觉被墙画所吸引,停下脚步欣赏画作的同时,能从中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广西特色民族文化。置身于浓郁的文化艺术环境中,有助于村民文化修养、审美修养的提升,为家庭和谐、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一份贡献。

作品4——村民房子外墙墙画完成效果图

五、结语

新农村墙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墙画设计中融入当地的民族文化元素,是继承也是创新,是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大大提升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和生活幸福感,加快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

猜你喜欢
壮锦铜鼓花山
这儿真美
“五花山”的由来
题花山寺壁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东兰铜鼓响八方
披着“壮锦紫”的地铁三号线亮相
壮锦献给毛主席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
一幅壮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