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美术色彩基础教学思考

2022-04-06 10:52郝龙
河北画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基础色彩

郝龙

(广西艺术学院)

一、生态批评在当今绘画基础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生态批评最早产生在文学批评领域,形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生态批评的倡导者彻里尔·格罗特费尔提出,“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批评”[1]。所有生态批评仍然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人类文化与物质世界相互关联,文化影响物质世界,同时也受到物质世界的影响[2]。之后生态批评也介入艺术批评领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态批评指出:艺术作品不可能完全脱离其发生场域的文化内涵及功能意义,生态批评在艺术中关注的主要问题在于当代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类精神生态的危机感[3]。正如上文所说,在当今的绘画专业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将自身所处的地缘环境与人文环境进行绘画语言的转化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以地方性院校为例,首先,地方性院校所处的地域就为绘画教学提供了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其次,地方性院校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民俗资源,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其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包括壮族、侗族、黎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形成各自不同,同时又相互杂糅的民俗习惯;最后,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大前提下,地方性院校更能参与到地方的经济发展以及探究社会发展和转型中所产生的问题。所以,在绘画的基础教学中提倡“回归经验,关注现实生活”这一教学思路对于地方性院校发掘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绘画基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绘画基础教学在大学的专业教育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一阶段肩负着帮助学生转变高考应试教育以来所形成的观察方法与绘画思路的重任。以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基础部为例,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构图能力不足,过于依赖照片

学生在以往的应试学习中所形成的对于照片的照搬、照抄现象十分严重,对于绘画最基本的构图缺乏兴趣,大多数人只是关注在绘画手法上的熟练度,这样一来就需要从观察方法上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引导。

(二)创作意识薄弱,缺乏专业表达自信

绘画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自信的创作状态对于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在动力。在大学一年级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课上的专业课中融入绘画创作内容就需要让学生将自身的成长环境、生活状态融入个人的绘画表现当中,发掘每个人不同的闪光点,则需要帮助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三)不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缺乏审美判断

大部分一年级学生总是将重点放在教室中而忽略了艺术创造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注重课堂的专业学习,往往忽略对周围生活以及社会现象的关注。并且缺乏从生活中提炼到艺术创造的审美判断。在“回归经验,关注生活”的教学宗旨下,在一年级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从教室走出去”,引导学生从体验生活到表现生活。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体验,这种体验不只是蜻蜓点水,而是需要对生活具体的事物或是现象进行观察、思考、提炼。

所以在一年级开设的素描、色彩、平面形式语言等主干课程中都会融入本教学主旨。考虑到一年级这个学习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学重点主要放在体验生活和表现生活层面,鼓励部分学生对客观进行提炼与归纳,充分实践“榜样式”结合“鼓励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形成以点带面的专业学习氛围。

三、“回归经验,关注现实生活”的教学思路的重要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2016年11月30日,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所以在绘画基础教学的重要阶段要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传统经典的继承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绘画作品中传达出的思考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既应该有面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也应该包含当下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与反思,这样才能创造出是有血有肉作品。所以重视对经验的汲取和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是做好绘画基础教学的关键所在。

所以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的主动学习。依托“回归经验,关注生活”的教学思路,从现实生活中吸收营养并结合经典绘画范例进行学习,完成引导学生探究自身个性化语言的形式表达的教学目的。通过对传统经典绘画作品分析,以及结合对身边事物进行绘画表现的过程,这样一来能够引导学生运用现有的绘画表现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与此同时,运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刺激学生通过学习经典来弥补自身思考深度的不足和绘画技法的缺陷。采用这样的引导式、鼓励式加自主探索式的综合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转型。所以让学生通过经典的学习借鉴进行探索创新,关注现实生活以达到将所学所想体现出个性化特征的创作思路。

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更深层的含义是对于时代发展的关注。每个时代都会造就每个时代不同的艺术表现思路,所以在基础教学阶段引入对生活的关注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对这个时代的个性化观察视角,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将感受扎根在当下的生活中才能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四、色彩教学的启发

(一)拓宽课程内容

在一年级上学期的色彩课程中,课程内容主要围绕静物与场景的表现,在绘画对象的设计上结合“主题性”进行引导;下学期的色彩课程以人物和场景写生为主,通过人物模特的着装变化可以体现地方的民族人文特点,也可以结合场景还原生活场景以及特定的历史情境。例如,在模特的着装方面广西艺术学院采购了一批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服装,为学生对于地方民族服饰特点的研究学习上提供了参考;2020-2021学年下学期的色彩(二)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通过与红军着装等各种带有时代特点的静物进行组合,为学生普及我军我党的部分革命历史,之后让学生结合对历史的理性认知以及色彩的感性认知来进行“红色主题式”的课堂写生训练(见图1、图2),在此阶段用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文、现实生活等深层次的问题,同时,在难易程度上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动起来,尽可能地在现有的表现手法框架下来探索新的突破。在基础教学阶段色彩课程更加强调个人的感受和归纳整合的能力,所以从这两点入手能够引导学生把对生活的感受和体会用抽象的色彩表现出来,在色彩教学中这种表现的尺度会更加宽泛。

图1 黄佳敏20级绘画9班

图2 黄科森20级绘画4班

(二)授课形式上采取“室内”与“室外”互补教学

在授课的形式上鼓励学生对宿舍、校园、学校周边的人文环境进行表现,这样一来一年级学生能够通过一个相对接受度高的课程要求来完成课上以及课下的作业。这样呈现出来的课程作业与在教室内完成的作业相比更具有生命力,会蕴含个人对身边生活的关注。与此同时,在课程引导上鼓励学生尽量形成系列作品,在系列作品的形成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对将现实生活进行筛选,已找到属于自身的关注点。在写生的过程中会带领学生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是一种带有筛选的分析,所谓筛选的分析是指在大量的图像储备中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分析。这样一来,学生在色彩学习中会形成写生结合分析的立体学习过程,在写生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来寻找解决的途径,这样的专业学习的立足点在于对于个人感受的逐步深入发掘,而不是以绘画技法为最终评判标准的课程训练。色彩课程与后续的平面形式语言课程也能形成专业学习上的递进,在色彩课程中主要强调感受力的发掘,在平面形式语言课程中则强调对感受以及画面的整合归纳。在这样的系统色彩学习中,学生能够将现实生活的具体关注点进行感受、提炼、归纳,最终形成“关注现实生活”,同时,注重“回归经验”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地域性人文环境特点的发掘

广西艺术学院地处西南,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所以在色彩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地域性文化的环节是发展地方性艺术院校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是课程中通过课题式研究学习对地域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在色彩训练过程中对广西的地域特点的不同母题用色彩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尤其是在室外的色彩写生当中。地域资源是广西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大部分学生原籍地都是本省或者周边地区,这些学生对自身熟悉的本土资源形式更加熟悉和了解,所以在这样的教学指导下学生对于色彩学习如何与身边的现实生活能够更快对接,进而从学习中生发出色彩的感受和独特归纳方式。二是地域资源在色彩基础课程中的介入可以更好地起到成果转化的效果,尤其是在学生的作品创新方面。从课堂的教学内容上更多地融入地域性艺术家的作品发展的分析,鼓励学生对广西的地域特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和创作研究。例如,对广西植被、民居、民族服装等带有地域性自然人文符号的景物和人物进行色彩学习,为学生提供以自己家乡为主题的色彩归纳、提炼的课程。通过高年级的学生创作成果可以看到,有一批年轻的艺术家通过描绘广西沿海渔港生活、侗族民族风情、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等题材在全国性展览中涌现,对于地域性绘画面貌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作用。所以地域资源在色彩基础教学中起到的引导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也使优秀的地域文化在当下得到更广泛关注。

(四)色彩基础教学中“像”与“真”的区分

在色彩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通过照片来描摹对象的问题,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的色彩写生中都会遇到学生过分依赖照片、还原照片的问题。而在随后的创作中这种围绕照片所产生的一连串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在色彩基础教学阶段就应该通过色彩构成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色彩的知识,运用自己的色彩感受来归纳概括物象,要在这一过程当中摆脱客观物象的形象进行主观的表现。鼓励学生走进日常的生活中发现色彩的规律,而不是陷入现成的照片中。这需要教师通过对于色彩感受力的启发来引导学生将富有审美趣味的色彩感受表现出来。通过三周的递进式的教学过程对色彩的组合和构成进行主题性的训练。通过强化个人的色彩感受力来重组现实的场景和人物,最终创造出区别于真实所见,并且能够体现个人创作内涵的色彩作品。

五、结语

总之,对于存在的色彩教学问题,“回归经验,关注现实生活”是一种针对基础教学的教学思路,这不仅仅是训练大一学生的专业技巧,更是在为之后的专业教学打下专业学习的基础,这种基础是包含审美判断培养以及对现实生活进行绘画语言转化的绘画创作引导。色彩基础教学的感性启发,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且从中找到绘画语言转换的视角来实现的,这样的色彩教学既包含绘画基础内容也包含对学生绘画创作的引导。色彩基础教学的教学方向应该是引领学生走向更为宽广的生活与内心世界,所以,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进行“回归经验,关注现实生活”的教学思路引领是尤为重要的。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基础色彩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神奇的色彩(上)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假期归来
浅析现实生活中的椭圆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