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五注意”

2022-04-06 09:00朱秀兰
养生月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阳气饮食老年人

朱秀兰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养生有利于全年的健康。中医认为,春天人体阳气升发,恰当利用春季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采用养生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春季又是皮肤病、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高发期,所以春季养生对于老年人来说显得尤为必要。中医专家认为,春季养生一定要适应气候和生理变化的规律,主要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防寒保暖

春季气候忽冷忽热,老年人的代谢功能和调节体温能力较弱,受凉后易感染疾病。我国民间有“春捂”之说,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马上脱去棉衣,换装时应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先把上衣减掉一些,裤子可晚一些日子减去,下身宁热勿冷,这样有助于保养阳气。另外,春季晚间盖的被褥也不要立刻换成薄的,可根据气候的变化改换,一般是“褥厚被薄”,这一点老年人不可小视,往往寒凉偷袭是晚间保暖不好造成的。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初春时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这样可以防止受凉,从而免除诱发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的危险。

清淡饮食

清淡不是说不吃鱼肉,只能吃糠咽菜。这里的“清淡”应理解为烹调方法要少油盐,选择食物要荤素搭配。春季冷暖频繁交替,吃些温补的荤食,比如鸡肉、鱼肉更能调节免疫,预防疾病。小白菜、油菜、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富含维生素C,具有预防维生素C 缺乏病的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能保护视力和加强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这些食物都应适量多食。此外,食量比较小的老人,建议多吃一些带馅的面食,有主有副,有荤有素。尤其是早春时节,气温仍较寒冷,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所以,早春期间的营养构成要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可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由于寒冷的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抵抗力降低,因此,早春期间老人还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或豆制品等。

少卧多动

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懒觉的习惯。中医认为,“久卧伤气”。因为久卧会造成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僵硬不舒,身体亏损虚弱。中医讲究养生要顺应时令,春夏“养阳”,“动则升阳”。天气好、阳光足的时候,老年朋友不妨多出门活动,但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以步行为主。走路能让周身气血通畅,有舒筋活血的作用,能加快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步行锻炼不必给自己规定步数或时间,感觉稍累时就应休息一会儿。如果感觉气喘或心脏跳动比较剧烈也应当停下休息。

调畅情志

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舒畅有助于肝之疏泄,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引发精神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人本来阳气相对不足,而春天是养阳的大好时机,如情欲妄动而房事较频会耗气伤精,进一步损伤阳气。因此,老年人在春天应适当节制性欲。

预防疾病

春天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老年人由于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间,老年人不要频繁出入商场、超市、影剧院等人多的公共场所。可每天用淡盐水或商场销售的漱口水漱口,帮助清洁口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口腔细菌。一般在500 毫升的杯子中加入一汤匙的盐,溶解后就可以漱口了。

饮食调理

春天的气候变化,容易使老年人的血压升高,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饮食防治的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 克,或用香蕉皮100 克,煎水代茶。还可以用芹菜300 克水煎,加白糖适量,代茶饮。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也易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丰富的猪肉汤、鸡汤、牛肉汤及菠菜等。可采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蒸熟后,在饭前空腹服,每日100 毫升,分3 次服用。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饮食调理方法是,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等。

春天,是气候由寒转暖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均衡的营养来保障健康。

猜你喜欢
阳气饮食老年人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人饮食应如“羊啃草”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健康饮食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