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 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2022-04-11 13:53张梅芳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摘 要:在当前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重点内容。初中阶段的学生要想强化自身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在校园内学习各种学科,从而获得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最终实现终身发展的目标。但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以及方式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才能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初中生才能真正学好历史。基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将核心素养作为基础,对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加以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5-0082-03

引  言

2014年,我国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置于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之魂的地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和强化民族性。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要求和学习目标,最终达到积极主动投入学习的目的[1]。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项目前我国初中生对历史课的评价调查结果表明:首先,从对历史教师的喜爱程度分析来看,90%的初中生喜欢上课风格自由型的教师,例如,能够以“讲段子”的形式讲授历史知识,10%的学生倾向于严格的“学者型”历史教师;其次,从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接受程度来看,学生都希望教师能尽可能地用清晰明了的语言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尽量不要使用专业术语,因为很多学生反映部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喜欢使用学术性用语,学生无法理解,也得不到想要的反馈,这就导致其学习兴趣下降;再次,从课堂授课形式来看,学生希望教师能够以学生为主,教师讲课占比,以15分钟为宜;最后,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校对初一、初二的历史教学不够重视,不是主要学科就减少排课,这导致很多学生自然而然地认为历史学科不重要。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使其铭记历史、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应关注初中生的个性,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将兴趣教学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二、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一)能够培养初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任何一种学科都具备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是初中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以及动力,历史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之后,核心素养能够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并随着教学内容传递给初中生,体现出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能够使初中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的思维,但是如果人的思维没有得到有效拓展,人就无法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初中生在课堂上接受历史教师的教育,在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之后,就会主动拓展自身的思维,为后续历史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能够使初中生正确理解历史,同时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初中生由于受年龄、社会阅历、知识面等因素的影响,分辨能力较弱。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海量信息。初中生在接触到纷繁复杂的信息之后,如果没有能力进行准确分辨,就可能会受错误思想或观念的影响。历史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初中生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历史,真正通过历史学习获得进步。

(四)能够拓宽初中生的视野,使其了解更多、更丰富的历史信息

历史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不仅能真实地展现过去发生的一切,也能为现在和未来提供有益的借鉴。初中生在课堂上学习教材内的知识,在课后可以自主查阅学习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信息,原有的视野局限便会逐渐消失,核心素养自然而然会得到提升。

三、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原则

(一)坚持科学性

教师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做到以人为本,严格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整个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工作,强调研究结果要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确保整个过程一定要做到规范和严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以历史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史实,肯定和学习正面意义,分析负面影响因素,扬长避短[3]。

例如,在教学“甲午海战”和“签订《马关条约》”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们了解真实还原历史对历史学科学习的作用,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播放老电影《甲午风云》中“以美国公民身份伪装的日本间谍,前往北洋水师驻地刺探军情”的片段。在看完该片段之后,有的学生会感到不可思议,历史教师可以随机选择学生,让学生说出“不可思议”的地方在哪里。学生们回答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认为“当时的日本和美国的关系与现在不一样,而且日本人的说话方式与美国人明显不同,日本人不可能成功假扮美国人”;有的学生认为“军港通常戒备森严,日本人能够顺利接近军港的行为不合逻辑”;还有的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历史见解,认为“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之前就去日本访问过,日本已经知道北洋水师主力的情况,不需要再派间谍”。在学生们回答完毕后,历史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说:“《甲午风云》是一部老电影,虽然在讲述历史,但是部分情节与真实历史不符,所以会有同学对电影片段提出异议。当然,刚才播放的电影片段是电影制作者虚构的,并非真实历史。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在还原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学习,否则即使认真学习得到的也是错误的学习成果。”随后,历史教师过渡到教材,向学生们讲解甲午海战清政府失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内容。这样做能够使初中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去伪存真”,以科学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被历史“戏说”误导。

(二)注重时代性

多媒体技术在改善人机交互效果、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促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充分反映了新时代信息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此次优化改革要求全面体现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多元的教育方式,利用好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点,多方面挖掘教育新属性,为国家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例如,在线下课堂教学结束后,由于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部分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教师的讲授内容。此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制作与课堂内容相对应的微课,然后上传至相关平台,为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提供便利。微课视频的时长较短,而且全程围绕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展开。因此,初中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观看微课视频,如果不理解知識点可以进行反复观看,且可以随时暂停。不仅如此,微课内容还有着一定的趣味性,与教材的“白纸黑字”相比,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初中生产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

(三)强化民族性

强化民族性就一定要把核心素养培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土壤,顺应我国现阶段国情,着重强调中学生要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意识。初中历史教师要严格遵守新时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重点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将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出来的精髓潜移默化地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历史的启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在讲授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时候,由于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会孤立产生,因此,历史教师不能运用“就事论事”的教学方法,而是应当将五四运动相关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就是民国政府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德国在我国山东省的权益被转移给日本。历史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播放相关内容的视频,将当时热血沸腾的学生们组织爱国游行的景象呈现出来,同时通过“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这一口号,使初中生了解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真正内涵,以及五四运动具备的伟大历史意义。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代代延续,历经五千年不间断,就是因为有着生生不息、不畏强权的奋斗精神。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们传递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真正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

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些方面的确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就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言,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因此,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培养。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帮助学生吸收与理解历史知识,感受历史学科的价值。

在影响学生学习的变量中,课堂管理是作用最大的直接变量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一,对当前历史教材进行整合和设计,加强教材的故事性和条理性。

第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运用生动有趣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历史实物史料、联系时政讲解,活跃课堂气氛。

第三,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四,以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历史名人、历史典故为典范,加强对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培养。

第五,全方位解读历史,尽可能地开展历史课外教育活动,例如,博物馆参观学习,探求纪念碑的建立背景,从而了解相对应的历史时期发生的历史故事及历史意义。

第六,以史为鉴,让中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从历史中所学到的处世原则和做事方法,勇敢自信地面对现实社会的洗礼。

第七,立足核心素养,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下面以“辛亥革命”为例,阐述教师应怎样立足核心素养,展开历史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此段历史的相关记载,大致整理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在课上用10分钟时间来给学生解答疑惑。

其次,课前选播《辛亥革命》电影、电视剧片段,用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抛出“辛亥革命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本节课内容。

再次,讲述辛亥革命的意义,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此知识点的内容,教师可以讲几个历史人物的典型事例,用历史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与五四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当时代表中国谈判的外交官顾维钧在会议上慷慨激昂的辩论视频,然后组织学生模拟当时的会议场景;在讲到武昌起义时,教师可以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一分钟浏览武昌起义纪念馆》;在讲到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教师可以拿出见证历史的实物——“袁大头”银币,引发学生的兴趣,而在此时对此段历史背景信息进行讲解,更能加强学生的记忆。

最后,在本节课末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辛亥革命的大致过程,包括时间、地点、过程、结果、评价等,再次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

结  语

综上所述,“学习历史、服务现实、创造未来”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的热点话题和重点内容。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新观点,践行新课程改革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要求,培养新时代具有新气象的全新人才,造就具有新世纪气息的有为青年,为祖国的繁荣和民族的未来储备资源。

[参考文献]

李睿.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148.

黄碧玉.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信息周刊,2019(02):268.

黄花.论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9(10):37.

作者简介:张梅芳(1987.8-),女,福建云霄人,任教于福建省云霄火田中学历史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