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有真意
——论紫砂壶“罗汉竹”的造型特征和人文内涵*

2022-04-22 06:02范早大
陶瓷 2022年3期
关键词:竹器罗汉宜兴

范早大

(宜兴蜀蠡居陶瓷研究所 江苏 宜兴 21420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之一,也是饮茶的大国。茶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罗万象的艺术风格,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紫砂壶作为经常可以看到的饮茶利器,不仅起到了冲泡茶叶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寄托,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其主人的艺术审美和文化品位。无论是圆融饱满的圆器、横平竖直的方器,还是栩栩如生的仿生器、韵律生动的筋纹器都是宜兴紫砂艺人的聪慧才智和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江南文脉的完美结合。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开拓创新,在厚重的历史中汲取精华,在诗词歌赋中寻觅灵感,在日常的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在岁月的流转和紫砂艺人们的辛勤耕耘下,紫砂产业已成为了宜兴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对外宣传的窗口和名片,在增加人们的收入的同时,也让全国乃至全球的爱好者能够感受到紫砂带来的幸福愉悦。

1 “罗汉竹”壶的简介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罗汉竹壶”(见图1)采用了以竹入壶的仿生手法,把罗汉竹的形态特征用紫砂良好的可塑性演绎得淋漓尽致。众所周知,紫砂竹器是紫砂传统造型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许多文人雅士,特别是江南文人喜欢的题材之一,通过紫砂竹器,人们不仅能够从中感受到竹子的风姿绰约,而且可以感受到蕴含其中的文人情怀和铮铮风骨。

图1 罗汉竹壶

壶身把罗汉竹的形态勾勒出来,通过中间不规则的竹节分为上下两层,层次感十足,线条流畅自然,壶底平整,端庄大气,腹部鼓起,适合各种茶叶的冲泡,壶嘴直流,上面的竹节痕迹也非常明显,出水非常的有力,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则是圈卷自然,上面粗一些,下面细一点,从上端延伸出来的枝叶贴合在壶身之上,摇曳多姿,宛如清风徐来。壶口宽敞,方便投茶和清理,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通转流畅,上面的壶钮设计则是一捆竹子的形态,自然地又把竹子的高风亮节和直插云霄的特点展示出来,一丝不苟的竹节设计在拿捏之中增加了许多的把玩性,也和整体的造型设计相互融合、和谐统一。

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竹器最为重要的部分并不在于外形的工艺技巧,即所谓的“形似”,更为重要的是“神似”,需要通过各个元素的相互融合,来展示出竹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位置。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罗汉竹壶”,传承了经典竹器的造型特点,在一招一式之中都蕴含着古典的韵味和传统内涵,与此同时把竹子的灵动活泼、傲然屹立、清风竹影等美好的形态和想象都寄托其中,让人们在品茗的过程中,如同徜徉在茂林修竹一般,放空生活和工作的繁忙,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体会古人对于竹子的深厚情感和赋予其中的浓郁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

罗汉竹,又名佛肚竹,是根据它的形态而命名,非常的形象和具体,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一带。毛泽东主席曾经在诗句之中这样写道:“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由此可见,广东饮茶之风盛行的景象也给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广东人对于茶的喜爱可以用“千秋大业一壶茶”来说明,特别是饮早茶和功夫茶非常的普遍,真正可以说“不可一日无此君”。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到紫砂和茶文化上的时,会发现许多的紫砂壶都流向了遥远的广东,古往今来都是如此。罗汉竹作为广东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竹子类型,自然而然的也成为了紫砂艺人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为了迎合广东茶人的爱好和情感,所以佛罗汉竹壶,也称作佛肚,除了可以把竹子的自然形态和性格特征凸显出来之外,还可以和“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佛教哲理融合起来,真正的做到了和谐统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在市场需求和利益的共同促进下,作为地域文化和典型代表,罗汉竹壶不仅是宜兴紫砂艺人重要的创作题材之一,也是文人雅士非常喜欢的题材。

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有言“不可居无竹,无竹令人俗”,其他的诸如赞美竹子品格高贵、精神坚韧的名句更是不胜枚举。人们爱竹、敬竹、欣赏竹,也希望通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达其中的思想情感,于是在各类的绘画题材和文学作品之中,关于竹的作品更是屡见不鲜。

笔者的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罗汉竹壶”就是通过紫砂的材质,把心目中对于竹子的印象和罗汉的佛教形象抽象地表现出来,展现了高超的仿生技艺水准和对于细节的严密把控和一丝不苟。紫砂竹器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种把玩摩挲的快感和冲泡茶叶的畅快淋漓,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宣泄,让人们能够在古老的传统技艺之中走进古人的世界,引起心灵的共鸣。

2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饮茶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紫砂也逐渐走入了千家万户,出现在普通人家的茶座之上。紫砂良好的透气性,让人们品尝到了茶叶最为原始的醇厚味道,也感受到了紫砂艺术之中包罗万象的文化内涵和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人文气息和浪漫情怀。宜兴的紫砂匠人们笃定初心、坚守传统,把中华文明最为核心的元素传承下来,并且通过紫砂的形式更快、更好地发展,是一种莫大的欣慰和自豪。

猜你喜欢
竹器罗汉宜兴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竹器街
南山赋
紫砂壶竹器造型的创作探析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小郁竹器工艺发展分析
少林功夫拳(四)
孔府名菜“八仙过海闹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