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陶艺中的“古韵”
——作品“古韵”意境的塑造及评析*

2022-04-22 06:02蒋守卫
陶瓷 2022年3期
关键词:古韵紫砂陶陶刻

蒋守卫

(蒋守卫紫砂工作室 江苏 宜兴 214200)

“意境”这个词本身是根植于古代文艺与现代美学之间的一种表述,这一说法源于数千年中国文化的积淀,是有着深厚思想基础的艺术性描述。不同的文艺创作者所塑造的正是各自对意境的表述。在紫砂壶的历史上,文化性、艺术性的思考远早于其造型的发展衍变,紫砂陶刻作为紫砂壶的装饰间接地参与到这种思考之中,并在当代紫砂陶艺创作中与“什么是美”叠加在一起,成为了传承紫砂艺术文化所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紫砂陶刻带来的绝不仅是茶壶上的几个文字或是图案,而且是塑造紫砂壶意境的良好帮手,可以形成一种锦上添花的装饰效果,让人可以深入地理解紫砂壶背后更深层的韵味与内涵,当代紫砂陶艺基本上继承了这一思想,只是受现代美术理论的影响,紫砂陶刻不仅作为紫砂壶的装饰,而是基于紫砂壶整体美的一部分,陶刻不仅是作为装饰而存在,还可以越过茶壶本身,成为其艺术美的主要组成部分。

1 意境的发生

作品“古韵”(见图1)在壶面上以三字一列的形式刻下了一首宋代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这首词本身是极有意境的文艺作品,读词便要解词,宋代文人的潇洒、豁达以及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惊才绝艳,都融入到茶壶作品当中,文辞所描述的意境,自然而然成为了紫砂壶整体意境的组成部分。要产生意境,首先要具有“意”,意境的发生首先是内容的发生,先创造思想内容,然后再寻求与人的共情,意韵延伸之下,境界就自然产生了。从苏轼的这首词中可以了解到,他所要表达的是生命自有周期,但人的一生并不需要畏惧生命的衰减,正所谓老当益壮,同样也能逆流而上。这是一段激励人心的内容,所包含的意境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陶刻所带来的则是抑扬顿挫的字字珠玑,以三字一列的形式将这首词全文刻画在壶面上,配合内容本身进行更好的发展。

图1 “古韵”壶

2 紫砂壶形体与陶刻的配合

在过去陶刻艺术形式还较为粗放、简单的时期,陶刻的内容单纯是作为茶壶的装饰而存在的,其整体的侧重点是紫砂壶本身,而随着紫砂文化艺术创作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正在被打破,陶刻内容与紫砂壶形体之间的配合正变得越来越紧密和复杂,两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作品“古韵”的创作中,就可以十分清晰的感受到这之间的联系,这把壶有着光润的壶身,全器除了壶面上的陶刻文字没有其他的装饰,在形体上也是尽可能的简洁,一弯短流,椭圆形的长的子、宝塔盖、耳形飞把,是一件典型的光素器紫砂壶。其壶身的特点是将传统酒壶的形状简洁化,壶身拉长,壶面圆鼓开阔,带有七分古韵,在这样的壶面上,陶刻创作就如同一块块拼图,填补了中央的空间。

如此的造型与陶刻的内容必然有着一定的联系,而且要保持传统紫砂陶艺中那股含蓄,不能够过于直白,所以作品“古韵”壶的造型从细节入手,加入了很多古典器物所特有的局部变化,例如壶流,一弯短促、暗接无痕;再比如的子,经典的酒壶盖钮,方便提携使用;最后是耳形的飞把,这样的壶把造型比较常见,通常是为了凸显茶壶本身雅的特征,而陶刻内容所表达的也正包含了老当益壮,逆流而上的韵味,两相叠加就隐然地产生了联系,且飞把如水浪,就是从流水变化中衍生出来的形态,与陶刻的第一句“山下兰芽短浸溪”对应了起来,让人联想到山中的溪流,再加上紫砂壶本身的功能性是为了喝茶,山溪配茶水,顷刻间变得滋润淡雅起来。

从这把壶的创作中可以发现,紫砂陶刻除了本身刻画的形态优美、排列规整、痕迹流畅以外,其内容与紫砂壶本身形态之间的联系也很重要,造型和内容的叠加会产生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更容易地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涵,这种情感交互叠加所形成的效应,超过单纯的形体或是色彩的演绎、装饰,同样这也可以真实地展现紫砂壶原本的魅力,延续和保留紫砂壶经典的简洁,朴雅的文化艺术气质。

3 遵循紫砂陶刻的表现规律

紫砂陶刻创作所选择的题材大多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而来,这些内容天然的就有一种中国特色的“古韵”,无论是下刀还是用笔,只需要描绘刻画清晰,都能够熏染上一些古典的文化气息。由此可见,学习传统的书法、绘画,提升创作者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鉴赏能力,可以显著的提高陶刻创作的水平,从源头上理解和演绎中华“古韵”所带来的显著魅力。所以陶刻的刻画方式要符合中国书法、绘画的规律,这并不是要全部复制过去的书法、绘画作品,而要了解这些作品的表现规律,提取出有用的部分,或复杂或简化地加以刻画,只有符合这种规律,陶刻所表现出的“古韵”就会更加真实而浓重。

4 结语

追求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塑造的核心,并未随着古典时代的终结而消失,相反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衍生,自发地开始变化,并在当代依旧保持着昂扬的生命活力,传统艺术文化在紫砂陶刻上的大规模重现已成了一种趋势,顺应这种趋势,是紫砂陶刻不断发展的动力,陶刻创作所表现的“古韵”,也正是这种趋势所带来的众多面貌之一。

猜你喜欢
古韵紫砂陶陶刻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陶情养性,刻意求工
——论《圆满》中的陶刻意境美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古韵今和
浅析紫砂陶刻中的书画艺术
古韵今和
论紫砂陶刻在茶壶结构上的跨越
——浅谈紫砂壶“清隐”的陶刻创作
论紫砂陶刻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