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百万扩招人才培养中党建引领提升“育德”效能的策略探究

2022-04-23 08:39张梁
科学咨询 2022年5期
关键词:育德校企思政

张梁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1)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技能岗位的需求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生源的差异化、教学的多样性、管理的开放性对百万扩招学生“育德”培养带来阻碍,学生对职业素养、奉献精神等德育元素追求度不高,势必导致培养质量的下降。高职院校承担着推动百万扩招政策落实的重要角色,应该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切实调动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在不断培养学生技能水平基础上,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平台,实现“育德+育能”同步提升,不断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一、百万扩招人才培养中党建引领提升“育德”策略的重要意义

(一)“育德”的提升是学生技能高质量高端持续发展的前提保障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侧重技能型人才的塑造,其中学生存在重技轻德、知行脱节倾向,尤其在百万扩招生源中更为凸显。为推动百万扩招政策扎实落地,必须要在学生培养中杜绝德育虚化弱化的现象,不断培养高技能人才所具备的职业品德。育德与育能同步发力、一同并进、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才能逐渐显现,在“育德”过程中,提升职业精神境界、职业操守规范,在此基础上,技能提升才有持续保障和长远支撑。

(二)“育德”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落实需要党建的统筹引领

百万扩招人才培养中,虽然培养对象差异性大,但既要坚持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更要遵循学生管理和成长的基本规律。学生的有效管理是“育德”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基础,而新的培养方式及多元化的生源结构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亟需构建百万扩招新形势下党建引领的学生管理模式,实现从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的进一步转变。依托新媒体智慧化党建引领,是补齐百万扩招人才培养中“育德”短板的重要着眼点。党建引领提升“育德”策略运用,建立不同层级的管理梯队,健全多层次管理运行机制,紧紧围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系列活动,形成闭环管理与评价反馈体系,让“育德”培养更有组织保障。

(三)党建引领提升“育德”策略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和具体推动

建立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不断赋予学生培养的德育内涵,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以党建为统领,做好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尤其发挥党组织在新媒体视域下理论学习辐射作用,在组织建设上,充分吸收百万扩招学生中的党员力量,纳入党支部管理,形成教师党员以身示范,学生党员带头行动的良好氛围。加强党建知识的渗透,充分发挥新媒体介质的传播作用,逐渐提升学生对思政育人的重视,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让立德树人培养目标更明确,让“育德”效果显著。

(四)为百万扩招学生培养、顶岗实习等工作提供参考,互学互鉴,推动校企育人再上新台阶

鉴于百万扩招人才培养中工学交替、校企联合培育等方式,加之培养地点、场所的变化性较大,势必会影响学生育德培养的有效衔接,围绕校企合作,依托党组织间的联合建设,搭建“育德”新平台,发挥校企等多方党组织在组织管理、教育教学引领等方面优势,让百万扩招“育德”效果更起色,进而推进高职院校在常规教育管理下,不断创新与行业协作的方式,提升校企育人水平。

(五)促进学生队伍、党建队伍、校企指导教师的成长历练

党建引领形成学生管理新型服务模式,引导多元力量参与学生教育管理中,能够更好地推动思政育人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多元育人主体责任,运用媒体技术形成系统化管理平台,在管理中加大交流与沟通,促进学生管理队伍、党务队伍间的协同配合,形成管理新机制。加大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的联络,围绕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改革方向,形成学生培养的互补优势,让各类指导教师在管理中不断提升育人水平。

二、百万扩招人才培养中党建引领提升“育德”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一)生源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倒逼学生管理模式的升级

百万扩招的生源来自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学习基础及能力大不相同,差异性悬殊较大,给学生的常规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在学生管理方面还缺乏新媒体技术对群体的吸引力。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力量有时无法满足管理的复杂性状况,势必要不断优化学生管理的方式方法。

(二)教学的多样性和弹性化拷问思政育人的高质量

百万扩招下的教学方式有在校脱产学习、工学交替—节假日集中教学、晚间走读教学、线上和线下结合以及送教上门等。多样化的教学对学生课堂的管理与调配产生种种阻碍,学习的弹性大,教学质量大减折扣,在培养中“育德”效果更不易保障。校内外开展的教学方式,致使指导教师间联系不密切,有时缺乏对学生综合性发展的判断和指导,思政育人质量令人担忧。

(三)管理的开放性和多变性迫切需要评价诊断反馈的跟进

基于生源的多元化、教学的多样性,在教学评价方面,德育管理和考核评价有时存在滞后,有的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考核评价,而在过程性教学中未将技能评价与德育评价充分融合,德育评价指标不明确,参考标准不一,评价存在不及时,评价反馈效果有时不显著。

三、高职院校百万扩招人才培养中党建引领提升“育德”效能的策略

积极探究在学生管理、思政育人、评价诊断保障等方面的实践举措,形成新媒体视域下百万扩招人才培养中发挥党建引领促升“育德”效能路径策略,归纳概括为“一个基础,一个平台,一个保障”。一个基础:构建“百万扩招”新形势下党建引领新服务观的学生管理模式[5]。一个平台:构建党建联合柔性思政育人培养体系。一个保障:构建党建引领下的“育德”评价诊断反馈机制(如图1)。

图1 育德闭环管理

(一)构建百万扩招新形势下党建引领新服务观的学生管理模式

统筹确定管理人员分工职责,在常规学生管理基础上,不断优化服务观念,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构建一支以学生骨干、学生党员、辅导员、组织员、校企指导教师、二级学院党组织领导、校企职能处室人员、校企党委管理人员为主的多方位学生管理队伍。发挥多元管理人员的作用,推进学校与行业企业及社会间管理模式的形成。

推行校企班主任制度、校企管理人员下沉服务制度。学生的管理既有校内的辅导教师,又有校外的指导教师。建立校企班主任制度,针对一个班级单位,形成不同教学场所班主任联合管理模式,加强班主任间的交流,让学生时时有班主任管理,处处有班主任关怀,事事有班主任沟通。加大学校及企业管理人员的服务下沉力度,设立校企管理人员联系点,参与班级活动,传递百万扩招人才培养新理念,推行校企合作育人新举措,给予基层教师更多参考和指导。

推进师生党组织建设,发挥百万扩招中学生党员的组织力量。百万扩招学生中的党员一般都为工作单位的骨干职工,积极将他们纳入党支部管理中,引导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协助教师做好学生的服务管理工作。

发挥新媒体作用进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宣传、组织功能,在队伍建设上,配备专职负责新媒体建设的教师,做好学生学习材料的推送工作,弘扬传达正能量,不断练就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履职尽责、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

(二)构建党建联合—柔性思政育人培养体系

柔性思政教育是多元化、灵活性的“育德”过程,以党建联合活动开展为依托,将思政育人渗透到不同学科教学、不同课程情景中,让丰富的思政元素融入新媒体技术传播链条中,提升演示效果,从而让思政育人在百万扩招人才培养中更有的放矢,提高思政育人质量。

校企等多方党组织顶层合作规划,联合开展党建活动促“育德”提升。围绕技能素养开展理论大讲堂、党课宣讲、技能比赛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德育教育方式。深入挖掘劳动教育“育德”元素,推动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系列“育德”培养建设。

推动党建引领下多学科交叉“育德”思政的融合。加大学科间的联系,打破学科单一技能教学的壁垒,将党建活动与专业教学深入融合,以党支部为牵头单位,发挥教研室的集体力量,探索专业在技能提升与思政素养的有效举措,运用新媒体方法,积极打造线上教学阵地,围绕学生技能更好服务于岗位需求、行业建设,开展专业间的合作,促进两个及多个党支部联合开展系列活动。

发挥党建作用,保障重点学生思政育人培养质量。重点关注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学生的思想状况,党组织给予更多人文关怀,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难题,在技能提升基础上,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借助新媒体技术,在视觉、听觉等领域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杜绝部分学生管理边缘化倾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新服务观的学生管理模式的优势,多元力量共同发力,建立结对帮扶机制,让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学生在思政学习方面有更大提升。

党建促进学生“育德”成效纳入“学分银行”管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发“学分银行”分析、研判、评价、反馈等一体化管理系统,提升学生“育德”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党建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充分调动学生对职业素养教育的积极性,加大党建的顶层规划设计,创新“育德”培养激励新方法,如开展“学分银行”管理,将“育德”成果纳入过程性评价体系,提升学生思政学习主观能动性。

四、构建党建引领下的“育德”评价诊断反馈机制

在学生技能考核评价基础上,形成“育德”评价指数体系。在学生培养中,“育德”效果的提升需要不断向学生反馈表现评价,将“育德”评价纳入过程性教学中,围绕专业培养特点,在常规思政育人标准基础上,建立专业发展“育德”评价指标标准。如在酒店专业发展中,将礼仪评价纳入评价体系,并结合当下数字化酒店运用模式的改进,完善新媒体在前厅接待、客房服务等方面运用的新思路新举措,将数字化信息化运用指标纳入评价范围。在旅游专业技能提升中,将对中国文化的内涵挖掘与行为规范纳入评价体系。

“育德”效果反馈再实践再发展,形成“育德”发展闭环管理。育德评价需要与技能评价一并开展,同时要围绕党建思想引领、教学过程体验、活动参与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提升。创新考核评价的方法,如在疫情防控中,强化媒体技术的智能化应用,积极推行“健康码”管理,实施健康打卡动态监测,让健康状况通过信息化大数据以红、黄、绿颜色进行同步呈现。在高职院校百万扩招人才培养“育德”评价中可积极借鉴,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所具备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团结协作、文明有礼、敢于创新等职业品德作为“育德”评价的参考指标,如同实现红、黄、绿等不同级别的德育动态监测,师生间不断反馈调整,促进“育德”评价形成新闭环。

五、结束语

职业教育百万扩招人才培养,旨在实现技能人才更好服务制造业强国建设、创新驱动发展、脱贫攻坚等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职业品德的塑造是必不可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更多新媒体技术,构建新服务观的学生管理模式,推动形成思政育人活动柔性开展,加强过程性评价反馈力度,多方发力,多措并举,切实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育德校企思政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班主任:坚守课堂育德的教学初心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