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路径探索——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2-04-23 08:39唐鹏宇
科学咨询 2022年5期
关键词:外文馆藏双一流

唐鹏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湖北武汉 4300720)

2017年9月,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名单通过《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之于众,拉开了国家布局“双一流”项目工程的帷幕。一流的高校离不开一流的图书馆,“双一流”工程的全面启动,不仅指引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入围“双一流”项目的学科为法学(自定)。国家重点学科包括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等。总体来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和财经类学科为优势学科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大学。作为“文献依赖型学科”,人文社会科学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为了提升图书馆工作和服务水平,增强学校的研究能力和产出效率,探索“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路径势在必行。

一、信息资源建设要以科学的资源规划、资源配置和资源评估为基础

科学的资源规划、配置和评估方法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出发点[2]。这能够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科学的资源规划和资源配置应该在保量的同时又要保质,不仅要追求文献资源数量和形式的多样性,更要注重资源的质量、使用效益、产出和成果;科学的评估方法应该是方便操作和易于量化的,这需要采购馆员认真筛选评价指标、挖掘具有实际意义和研究性的指标和方法,比如外文电子期刊的重复率、核心期刊保障率、ESI学科收录刊保障率、下载量和引文量等指标都是评估时的重要依据。只有良性的、科学的资源规划、配置和评估,才能够为学校科研发展和学科建设指引方向。

(一)科学规划信息资源,确立资源建设政策和原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确立了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原则:符合学校总体建设的目标和定位,并且保持连续性、系统性并彰显馆藏特色;遵循多元协调平衡的原则,参考资源评估、利用率和经费,设定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比例;注重数字资源的多元化;尊重知识版权、杜绝盗版。这一原则兼顾了理论要求与实际情况,并与学校发展的方针政策相匹配,彰显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办学特色,符合学校定位,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采购与评估工作的宗旨,也为图书馆的发展决策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优化资源结构,调整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结构首先需要调整文献资源建设资金的投入,经费的投入是图书馆建设的内在动力,与高校的学术研究、人才培育和学科建设的质量密切相关,并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物质保障[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不断加大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并优化信息资源经费的结构,压缩纸质资源比例,提高数字资源的投入力度,满足了学校科研和教学对文献信息资源,特别是电子资源逐渐增强的需求。截至202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引进79个数据库,包括417个子库。中文数据库49个,外文数据库30个,其中包括索引数据库4个,学位论文数据库1个,电子图书5个,事实数据型数据库12,音视频图书馆11个。图书馆购置的电子资源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元化,在重视数量的同时,质量也得到了丰富,外文资源不仅包括英语资源,更增加了日语、德语资源。电子资源的配置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三)科学评估信息资源——以外文电子期刊为例

对资源进行绩效评估,能够为信息资源建设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持。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图书馆就对电子资源的绩效评估进行了探索,设立了多个有影响力的绩效评估体系,其中比较知名的有国际图书馆统计数据标准ISO2789(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International Library Statistics)、欧洲委员会EQUINOX电子服务绩效评价和指标体系、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电子资源在线使用统计项目COUNTER(Counter Online Usage of Netrworked Electronic Resources)等[4]。在实践中,COUNTER项目是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的标准和规范,它可以对数据库的检索、登陆、访问、拒访等指标进行评估,从而对数字信息产品和服务进行使用效果的客观评价,能够为图书馆在引进数字资源特别是比较昂贵的外文电子资源时提供分析、评估和选择的依据[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借助ERS(Electronic Resource Utilization Performance Analysis Platform)电子资源绩效分析平台对已购置的外文电子期刊进行利用和数据评估。ERS软件可以分析电子资源和学科服务质量,并评估整体馆藏的重复情况、核心资源的保障率。置入COUNTER报告对数据库的使用和引用情况进行分析,为采购提供绩效评估数据以及改进方向。并引入了ESI、JCR、教育部学科分类体系,为学校开展学科服务工作提供了文献数据支持。下文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外文电子期刊为例进行绩效评估分析。

1.评估总体情况

利用ERS平台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购买的外文电子期刊库进行分析,得出馆藏总量为46 978种,其中净刊量为38 040种,占比80.59%,现刊量为26 137种,占比68.77%,OA刊数量为11 131种,占比29.26%,净刊量较高,说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购买的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类型多样,性质交叉较少,内容重复率较低。

2.评估核心期刊保证率

核心期刊指的是在某学科内,刊载的文献密度大、质量高、引用频次和利用率相对比较高,最能够反映出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问题、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的期刊[6]。专业的核心期刊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获取核心期刊的保障概率是衡量一个图书馆馆藏期刊质量高低与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把馆藏期刊与国际上普遍公认的四种外文核心期刊体系(JCR、ESI、SNIP、SJR)列表进行匹配,如表1所示:

表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文期刊核心期刊匹配率

通过对期刊JCR的分区情况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其期刊质量情况(表2)

表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文期刊JCR分区情况

由此可见,四种核心期刊体系中,馆藏期刊的核心保障率都不足50%,其中最高的JCR核心保证率为48.15%,总体匹配度偏低,说明馆藏文献的核心期刊保障率不高,馆藏配置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还需深入完善。

3.评估ESI学科收录刊保障情况

基础科学指标(ESI)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的,用以衡量学术研究成果、跟踪学术发展趋势的重要评价工具之一[7]。参照ESI学科分类,对馆藏资源进行分析,能够反映出我馆外文期刊对不同学科的支撑力度和保障比率。ESI分为22个学科,ESI-2018共计收录期刊数量为11 708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障的ESI收录期刊数量为5 629种,保障率为48.08%,具体到各学科中的情况如表三所示:

表3 ESI学科收录期刊保障情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领军学科为法学类和经济学类,分别分类在经济学及商学(Economics & Business)和社会科学总论(Social Sciences,general)学科中。经济学及商学(Economics& Business)保障期刊数量为541种,保障率高达92.01%;社会科学总论(Social Sciences,general)的保障期刊为1531种,保障率达77.44%。保障率都高于整体的期刊保障率(48.08%)许多,说明馆藏资源对于学校优势学科倾斜还是比较明显的。其次,心理学类(Psychiatry/Psychology)、综合交叉学科(Multidisciplinary)、环境科学与生态学(Environment/Ecology)和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的保障率略高于整体保障率,但是对于化学类(Chemistry)、临床学类(Clinical Medicine)、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等学科保障率低于30%,基本上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科设置是相符的。总的来说,参考ESI分类,可以看出图书馆馆藏资源彰显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人文社科类高校的类型特色,也结合了学校法学和经济学的优势和特色专业,满足了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需求,但是对于非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不足。

4.评估外文期刊数据库下载量

外文期刊数据库的下载量可以反映出该数据库的利用效率高低,2018年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下载篇数为591 039篇,其中下载量最高的前五个外文期刊数据库为国道外文数据库、Science Direct(Elsevier)、Emerald、JSTOR和EBSCO(ASP+BSP),这五个数据库的下载篇数占了全部期刊下载量的90%以上,说明馆藏外文期刊数据库的利用不均衡,主要集中在5个大型的外文期刊全文库中,其他的数据库利用率偏低。

5.引文分析

引文分析可以体现图书馆数字资源对高校科研的支撑力度,也可以作为探索外文期刊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8]。以2018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表的被WOS收录的论文为样本,发现这些论文中所引用的外文全文期刊,其中被引用较多的数据库如表4所示:

表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据库引用量排名表

由此可见,引用量较大的几个外文数据库,与下载量较多的数据库一致。说明图书馆外文期刊主要集中在5个大型的外文期刊全文库中,其他的数据库利用率偏低,数据库的使用效益不均衡。

总的来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引进的外文电子期刊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多样化,资源建设重复率低,对优势和特色专业的核心期刊保障率较高,基本满足了重点学科的文献保障需求,但是也存在着馆藏文献整体核心期刊保障率不高,对非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支持力度不足、数据库资源使用效益不均衡等问题。引进科学的资源绩效评估系统,操作方便,易于量化,可以客观地评估和分析目前数字资源建设情况和使用效果,并一目了然地发现现阶段馆藏资源建设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为以后资源采购工作提供了依据,为后续馆藏文献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充实和优化提供了帮助。

二、结束语

“双一流”项目布局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通过科学的资源规划、配置和评估,优化了资源结构;通过将学科服务与资源购置相结合,优化了文献资源服务体系;通过从区域、类型、院校等多个层面进行立体的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了信息资源保障水平并构建了全方位的资源保障系统;通过实时关注信息技术变革,不断创新,提高了图书馆的科技竞争力。为最终实现高校“双一流”可持续建设的目标,探索出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外文馆藏双一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外文字符标准
名家书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作品选刊
馆藏高句丽铁器的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Gender Differences in Expressing Gratitude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外文局期刊目录
对“外文字母”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