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女性角色

2022-04-25 10:14周俊男
临沂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心论西卡宫崎骏

周俊男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天津 300387)

宫崎骏(Hayao Miyazaki)是日本动画大师,与美国迪斯尼分庭抗礼,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被迪斯尼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他拍摄的《天空之城》《龙猫》《魔女宅急便》等动画电影叫好又叫座。[1]宫崎骏从在德间书店创作到创办吉卜力工作室,独特的个人风格不断成熟,他的动画产生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涵盖了丰富的日本元素,温馨的场景蕴含深刻的主题,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观影经验中得到心灵上的共鸣,而其设置的独特女性角色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生态女性主义学者Warren认为,在西方父权制文化中,统治女性与统治自然之间有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和政治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父权制的世界观。[2]Greta则进一步指出,人类中心主义实质上即是男性中心主义,是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超出人类社会整体生态范畴的衍化。[3]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否定了“男性中心论”而和自然紧密联系,这样的设置和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观点相一致,因此,本研究以生态女性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电影为研究文本,分别就女性角色的独特性、对“男性中心论”的反驳以及对“人类中心论”的反驳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一、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电影

宫崎骏于1984年推出的《风之谷》是他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长片,这部电影改编自他的同名漫画,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与对自然问题的探究十分引人深思,后来也成为宫崎骏的代表作之一。在接下来的20多年时间,宫崎骏又陆续推出了九部作品,并在2013年《起风了》上映后宣布退休,这些作品主题内容各不相同,呈现出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宫崎骏享誉国际,对他导演的动画电影的研究也一直数不胜数。研究的范畴大多只局限于宫崎骏的某一部或某几部动画电影,主题上围绕着日本文化[4]、艺术美学[5]、飞行情结[6]、环保[7]以及反战[8]等元素展开,对女性角色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较少,并且许多早期的研究未能将宫崎骏全部的动画电影作品纳入分析,这便为本研究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一)电影名称

吉卜力工作室是宫崎骏参与创建的团队,虽然整体来看风格有相似之处,但是为了凸显个人风格,本研究采用的不是吉卜力工作室推出的所有电影,而是宫崎骏担任导演的10部动画电影(见表1)。

表1 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电影

(二)电影角色

10部动画电影中出现的角色众多,全部纳入讨论的可行性很低,因此首先明确纳入研究的角色,并且划分出主要角色和重要角色。主要角色主要依据出现时间、频率及对剧情发展的推动力来定义:影片开头时即出现、由其出现引出故事,并且贯穿始终的人物;而对于影片中重要角色的定义是采纳杨鹏(2003)关于副角的定义,即跟主角关系较近、对情节推进起关键作用、在作品中贯穿始终或反复出现、有比较鲜明个性的配角,根据其出现比重和影响程度选择最高的2-4个人物[9];出现后就消失、对剧情影响不大的“次角”不纳入分析(见表2)。

表2 宫崎骏导演动画电影的主要角色与重要角色

二、独立且独特的女性角色

以往的研究往往是针对某一部或某几部电影中的女性角色进行分析,少有研究对宫崎骏创作的女性角色进行系统化整理。钟旻家(2006)将迪斯尼与宫崎骏诠释的女性角色进行了比较,作者主要探究的是其成功的因素,两者比较之后导向的是作品与文化之间的关系。[10]姬玉洁、李晨和王倩(2020)[11],沈约(2019)[12]都对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女主角类型进行了分析,和王耀瑄(2005)[13]在硕士论文中的做法类似,一方面,这几篇论文只选取了宫崎骏导演的部分动画电影,另一方面,根据特定元素首先将女性角色进行了分类,没有关注她们之间的共性。因此,本研究将从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特殊才能等方面首先明确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电影中女性角色的重要性与独特性,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进一步分析这些女性角色对“男性中心论”以及“人类中心论”的反驳。

(一)主要女性角色的年龄分布

依照年龄对主要角色进行分类,影片中如果有介绍具体年龄,按照年龄判断;如果没有介绍具体年龄,则根据人物的外形或电影介绍中的设定进行判断。

从表3可以发现,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电影中,担任主要角色的女性以少女居多。这样的设定肯定和凸显了女性角色成长的历程以及自我发现的经验。日本是典型的男性中心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在日本的原始宗教中,又存在过女性崇拜的元素。而在当今日本社会,女性地位虽然有所提高,许多女性开始像男性一样出门工作,整个文化环境却未发生较大的改变,女性角色的界定仍然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问题。Beauvoir认为女人非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即男女的性别特质反映出社会对两性的期望,社会文化建构了女性作为“第二性”的性别角色。[14]宫崎骏在其动画的设置中关注到女性角色的地位,颠覆了以往少女漫画中漂亮可爱却柔弱的日本少女形象,这些少女勇敢强大、充当起以往大多是男性所担当的英雄角色,例如《千与千寻》中,主角是一名普通的十岁少女,却最终以她的勇敢与坚持拯救了父母。

表3 宫崎骏导演动画电影中主要角色的年龄分布

(二)女性角色的重要性

统计影片中主要角色、重要角色以及其中女性角色的数量,以了解女性角色在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重要性。

如下页表4所示,在本研究纳入分析的10部影片中,主要角色为13名,其中女性为7名,占比53.8%,男性角色6名,占比46.2%;重要角色共26名,其中女性为14名,占比53.8%,男性角色12名,占比46.2%。具体到影片来看,女性为单一主角的有4部,女性和男性同为主角的有3部,而剩下3部男性为主角的影片中女性也作为仅次于男性的重要角色。由此可以看出,女性角色的重要性在宫崎骏动画电影中十分明确,女性的地位和女性的力量得到了肯定。

表4 宫崎骏导演动画电影角色的性别分布

(三)女性角色的独特性

依据电影内容,整理动画电影中所有女性角色的地位或特殊才能。

如表5所示,本研究纳入分析的10部影片中,女性无论是作为主要角色、还是重要角色,具有巨大的权力或特殊的才能。女性主义者麦金农认为“我们和你们一样优秀,你们能做的,我们也能做”[15]。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正是体现出这样的观点,在其导演的10部影片中,对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主要推动作用并担任主要角色的大多为女性;在角色设置上,拥有巨大权力和特殊才能的也往往都是女性,宫崎骏动画电影中女性角色的重要性与独特性显而易见。

表5 宫崎骏导演动画电影女性角色的独特性

三、反驳“男性中心论”的女性角色

(一)正反派形象下的男女角色

根据影片剧情中设定的性格进行一个简单的划分,把主角定为正面形象,而与之对立者划分为反派形象。通过对正反派形象的分析,对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以及男女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剖析。

在表6中我们可以看到,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反派形象占非常小的比重,有些电影甚至未设置反派形象,而这并没有导致电影中冲突减少、情节无法发展。如果我们深入影片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所谓正面形象与反派形象各自扮演着更加复杂的角色,并非简单地可以用正面和反派来概括。以宫崎骏第一部影片《风之谷》举例说明如下:

表6 宫崎骏导演动画电影中的正面形象与反派形象

1.正面形象娜乌西卡(女性角色)。

《风之谷》中的少女娜乌西卡是一个融入了自然的形象,她懂得自然的语言,了解自然中的生物,她可以御风而行,也可以和王虫交流,她的灵性让她担任了沟通人类与自然的角色;另外,娜乌西卡尊重生命,哪怕是看起来危害人类的王虫,她也同样爱护,她不小心踩到虫子会道歉,并且最后用生命救了王虫,从而最终化解了他们的愤怒。娜乌西卡顺应自然,相信自然的神奇力量,这就是为何很多男性失败、她却拯救了世界的原因,这里所呈现的是对男性中心、男性力量的反驳。

2.正面形象阿斯贝鲁(男性角色)。

培吉特国的王子阿斯贝鲁,他和娜乌西卡一同掉进腐海的底部,却没有像娜乌西卡一样领悟到腐海一直在净化人类污染的土地、王虫则在保护着腐海;当他们一同回到培吉特国,阿斯贝鲁看到的是建筑的损毁,娜乌西卡看到的则是王虫的死亡,他的形象虽然是正面的,可是他与自然保持着距离。

3.正面形象犹巴(男性角色)。

娜乌西卡的老师犹巴,他曾被认定是那个传说中“穿蓝色长衣、漫步在金色草原上”的拯救世界的人,他云游四方,寻找拯救世界之道。犹巴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拯救人类,而不是为了寻找人类与自然的共处之道。他把一只狐松鼠当作了小孩,为了救它向王虫开枪,最后是娜乌西卡让王虫安静下来。从他对待狐松鼠的态度上也可见一斑,犹巴告诉娜乌西卡“别用手碰,它很凶”,娜乌西卡却在它咬住自己的手指时也没把它甩掉,从而取得狐松鼠信任,成为好伙伴。

4.反派形象基尔(男性角色)。

娜乌西卡的父亲、风之谷的国王基尔,认为人与虫不能共同生存。影片中插叙了这样一个片段:年幼时的娜乌西卡偷偷保护了一只王虫,父亲却利用他作为父亲和国王的威严强行带走了王虫。基尔对待自然的观念是人与自然相互对立,他不像自己的女儿一样与自然是亲密的关系;并且在影片的开头,就设置了娜乌西卡的父亲重病在床,这意味着父亲所掌控的男权世界毁灭在即,也为娜乌西卡发挥她的力量提供可能。

5.反派形象库夏娜(女性角色)。

多鲁美吉亚的公主库夏娜的形象,她虽然是一个反面的形象,不似娜乌西卡是一个亲近自然的女性,但是在她的权威之下,所有男性服服帖帖,也表现出对男性中心的父权社会的反驳;并且她的观念也在娜乌西卡的影响下发生了改变,在最后也开始关心娜乌西卡的安危,不再妄图消灭王虫、烧光腐海。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宫崎骏动画电影正面形象中的女性是拯救世界的人,男性往往没有太大作为;而反派形象中的女性大多是亦善亦恶、最后有所感化,男性却往往是蒙昧无知、具有破坏性的。

(二)女性角色与男性角色的情感关系

女性与男性关系的探讨,依据主要角色之间以及主要角色与重要角色中异性的关系来展开。

从宫崎骏动画电影女性与男性的关系中(见表7),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女性与男性之间包括了亲情、友情、爱情等非常丰富的情感关系,凸显了女性通过情感与他人沟通、建立关系的特质,这些情感的元素塑造了电影的温馨氛围,也更好地表达了爱与成长的主题。在传统的性别预设中,男性应当阳刚、勇敢,女性则要阴柔、软弱,这种性别的定型在无形中造成了男女不平等的父权制社会,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在影片中所展现出的却是没有父权统治的平等生态社会的实现,女性比男性更贴近自然,也拥有男性所不具备的力量,在这里拯救世界的不再是男性的英雄,而是柔弱的、懂得关心每一个生命的女性形象,这样的设定对“男性中心论”提出了强而有力的反驳。

表7 宫崎骏导演动画电影中女性角色与男性角色的情感关系

四、反驳“人类中心论”的女性角色

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电影中,众多女性角色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与自然的亲近,其中以主要角色中的女性最为突出,因此只选择主要角色进行讨论。

从表8中可以看出,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主要勾画的是女性与自然之间的亲近,除此之外,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也同样是息息相关的,这样的呈现和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宗旨相类似,“因为人类的生命依赖于地球,我们的命运是缠绕在一起的”[16]。长期以来,正如把男性与女性对立起来的观念,人类与自然也被认为是相互对立的。从农业时代敬畏自然到工业时代妄图征服自然,都是把人类与自然视为对立的二元,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男性中心、人类中心的世界。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展现了自然界中一切生命平等、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概念,对“人类中心论”提出了反驳。如《风之谷》中,展现的是在未来人类的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贪欲与对大自然的无尽掠夺,在“七日之火”的破坏下人类文明彻底崩溃,腐海的面积不断扩大,人类的生存环境则不断缩小。风之谷中的村民之所以能够安然生存,是因为他们藉助海风的力量吹走毒气,并且他们对待自然以及自然中的生命不再想要掠夺占有,而是感谢自然、有节制地利用自然提供的资源。当多鲁美吉亚国侵入使人类与王虫的矛盾被激化的时候,正是风之谷的公主娜乌西卡坚信生命的平等,用自己的身体拯救了一个幼小的王虫,才使王虫的愤怒平息,王虫可以疗伤的触角使娜乌西卡得以复生,村民也得到解救。

表8 宫崎骏动画电影女性与自然的关系

五、结语

男女有别由男女不同的生理特质所决定,同时也和社会建构有关。长期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根深蒂固,呈现在动画电影中的男女角色也受到这种观念影响,男性角色勇敢强壮,女性角色温柔内敛,并且很多时候女性都是被男性角色拯救或保护。宫崎骏导演的十部动画电影中,担任主要角色及重要角色的则大多是女性。他认为,女性特质使她们具有无限的可能,女性不该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要在精神和物质上获得独立。因此,宫崎骏将女性置于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让其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他没有把男性权力夺取并安放在女性身上,而是提供给女性一个足够的发展空间,张扬了女性的特质、展现了女性的力量,让我们从女性视角关怀自然,试图解决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之间的问题。这些女性角色独立且独特,呈现了女性特有的潜能和韧性。在男女角色的设置上,展现了没有父权统治的平等社会,对“男性中心论”提出了强有力的反驳。在与大自然的关系上,女性角色比男性角色更加贴近自然、尊重生命,电影中呈现的世界平等、和谐,人类的命运与大自然的命运紧紧缠绕、息息相关,打破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批判了“人类中心论”的父权制世界观。宫崎骏所展现的女性观与自然观和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是一致的,即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共同发展而不是一味索取,除此之外,也让我们看到女性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连结,肯定了女性的力量、从根本上批判和否定了男性中心与人类中心,表达了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望。

猜你喜欢
中心论西卡宫崎骏
树洞里的皇冠
嘿,我就是圆滚滚
总体性: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建设思想的辩证架构
神回复
宫崎骏动漫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自我身份的探寻
成德同城化背景下德阳旅游特色小镇的改造与提升
日媒曝宫崎骏因罹患心脏病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