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英语翻译人才需求分析及启示

2022-04-25 10:14周银凤
临沂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应聘者英语翻译英语专业

周银凤

(临沂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广和实施,我国翻译服务行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2018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翻译服务企业达到了320874家,其中主营翻译服务的企业是9652家。现在我国翻译行业大约有50万从业人员,55.6%的翻译企业员工的学历为本科。语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需要坚持市场导向,了解和掌握语言服务业对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才能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翻译人才的培养,“实际上自2006年翻译本科专业设置以来,一直遵循外语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1],忽略了翻译自身的双重属性,过于注重语言能力和翻译知识能力的培养,“对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了解不够充分,导致翻译专业学生学习内容与职业能力需求不完全匹配,造成职业翻译教育与翻译行业脱节”[2],因而培养的翻译人才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随着全球经济化,“翻译教育日趋‘职业化’与‘市场化’”[3]。虽然高校翻译专业不能够定位为职业培训,但是“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考虑语言服务行业的需求,做到与时俱进”[4],才能够提升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职前职后无缝对接。这就要求高校需要及时掌握翻译行业的人才需求,面向具体的翻译工作岗位,了解其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分析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一、翻译岗位需求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

本研究以掌握山东省语言与翻译服务行业对英语翻译人才的市场需求和基本能力要求为目的,选择“BOSS直聘”为调查对象,对2021年7月到11月官方网站平台上山东省16地市发布的翻译相关岗位的人才招聘启事进行跟踪调查。调查以“英语翻译”为关键词在山东省16地市依次进行搜索,通过5个月的跟踪调查,项目组获得了大量的招聘信息。经过逐一筛选,排除样本中兼职的岗位信息、重复发布的招聘信息以及其他信息模糊的无效样本,共搜集到330条与英语翻译岗位相关的有效职位信息。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企业翻译岗位对英语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为高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数据支撑和合理建议。鉴于此,项目组对岗位信息样本中的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将描述性信息依次编码,对翻译岗位类型、专业背景、语言能力等各个观测点的分布进行频率分析,发现企业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倾向。同时,本研究采用SPSS卡方检验探究翻译岗位专业背景要求与翻译岗位能力需求之间的关系。

(二)调研结果

通过对有效样本的统计分析,项目组发现企业对英语翻译岗位人员的职责和能力要求有较为明显的倾向性。

1.英语翻译岗位类型。

本次调查按照企业对英语翻译岗位职责的描述,将其分为英语笔译、英语口译和其他三类。通过对330条有效样本分类整理后发现(见表1):63.71%的企业在招聘启事中明确要求翻译岗位人员需要承担英语笔译工作,口译岗位的需求比为12.57%,其中20家企业要求应聘人员同时承担口、笔译的工作职责。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83个翻译岗位既没有提到笔译也没有涉及口译,而是要求岗位人员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或者是要求翻译岗位人员能够承担公司的其他具体业务,这一部分岗位占23.72%。从结果看,企业对英语笔译岗位的需求比例要远远超过口译岗位,此外企业需要翻译岗位的就职人员能够承担非翻译业务的其他工作职责。

表1 英语翻译岗位类型

2.英语翻译岗位专业背景要求。

对样本进一步整理(见表2),项目组发现只有3个企业明确要求应聘者需要具备翻译或相关专业的毕业证明,84个企业要求应聘者毕业于英语专业或外语类专业,而高达73.64%的企业对应聘者的专业不做任何要求。这部分企业只是要求岗位应聘人员大学本科毕业,没有设置专业要求,部分企业明确提出岗位招聘不限专业。从结果看,企业对英语翻译岗位人员的专业背景没有明显的倾向性。这可能意味着翻译岗位不仅面向翻译专业或者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同时面向其他专业的毕业生。

表2 应聘者专业背景

3.英语翻译岗位能力需求。

接下来项目组对翻译岗位人员的翻译能力需求进行了分析。“翻译能力不仅仅是双语转换能力,而是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所需的潜在知识体系、技能体系及相关职业素养”[5],因此它包含“多种相互关联的子能力”[6]。不同学者对翻译能力的分项能力或子能力进行了探讨,由于侧重点不尽相同,划分方式不一。PACTE研究小组基于实证研究,提出“翻译能力是由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专业知识能力、工具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要素组成”[6]。本研究以PACTE的多元要素翻译能力为参考,分类整理了英语翻译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确定了本次调查的主要观测点,即英语翻译岗位对应聘人员的双语语言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专业知识能力、工具能力和心理生理要素。翻译策略能力不在本研究的调查范围内(英语翻译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的描述中没有找到观测点)。

调查发现(见表3)63家企业要求应聘者持有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19.09%的企业要求应聘人员通过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考试,有2家企业要求应聘者雅思成绩为6.5以上。从调研结果来看,企业非常重视翻译岗位人员的英语语言能力,对他们的语言水平有较为明确和较高水平的要求。除语言能力外,企业对翻译岗位人员的翻译能力也提出了要求。21家企业要求应聘人员需要具备翻译资格证(CATTI)二级或三级证书。另外企业较为看重翻译实践经验,74家企业明确提出翻译岗位应聘者需要有一定的翻译实习经历或翻译经验,其中10.3%的招聘广告要求翻译岗位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翻译经验,明确提出一年翻译实践经验的占7.27%,两年或以上的占4.85%。

表3 英语翻译岗位能力需求

信息时代翻译技术能力是翻译行业人员的必备能力之一。统计结果表明,1.82%的企业要求英语翻译岗位人员能够使用市场上流行的翻译辅助软件,如memoQ、Trados等,18.48%的企业要求能够熟练操作办公软件。从结果看,企业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要求低于企业对办公软件的使用要求。再次梳理招聘广告后发现,除翻译公司外,大部分企业需要翻译岗位人员能够用英语完成项目所涉及的商务谈判、产品推广、市场开发、资料整理、外事接待、产品翻译等业务,对于岗位人员的翻译工具能力需求不高。

与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和工具能力相比,企业对应聘者心理、生理要素的要求相对较高。24.24%的企业希望应聘者能够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能够正常沟通无障碍,23.03%的企业需要翻译岗位人员能够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我们认为这是由翻译岗位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作为语言交际者,翻译岗位人员不可避免地要与人沟通交流,同时他们还要配合他人,实现企业部门间、团队成员间的有效协同,因而企业非常看重翻译岗位人员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能力。项目组还发现,46.04%的企业对翻译岗位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品格提出了要求,如要求应聘者工作认真细致、责任心强,或者性格开朗外向、心态积极向上等。这说明,企业十分关注应聘人员的职业素养。

分类整理过程中,项目组发现17.58%的企业对翻译岗位应聘人员的语言外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规定应聘者需要对医学医药行业、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电脑数码行业、时尚前沿行业有一定的了解,了解石化相关专业知识,或者是具有通信工程、网络工程专业背景等。由此可见,翻译岗位的应聘者除了要具备语言能力和翻译专业能力之外,还要有一定的行业知识和背景。必要的行业知识会让他们在成功应聘后能够快速进入岗位,履行岗位职责。

如上所述,企业对英语翻译岗位人员的专业背景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为探究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在英语翻译岗位竞聘中是否存在差异,项目组采用SPSS卡方检验(交叉分析)去探究两者之间的差异关系,我们把显著水平设置为α=0.05,超过0.05,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小于0.05,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从下页表4可知:语言外能力这一项的p值为0.766,超过0.05,这意味着不同专业背景的英语翻译岗位人员与他们的语言外能力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然而在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工具能力和心理生理素质这4个方面,不同专业背景的应聘人员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这也就是说,虽然企业在专业背景要求中没有对翻译专业或英语专业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但是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对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要求。

表4 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此外,项目组对英语翻译岗位涉及的行业领域进分类统计发现(见表5),除了翻译公司提供的翻译岗位(占比31.21%)外,38.19%的招聘岗位与商务翻译相关,要求应聘者能够负责管理英文电子商务网站、处理客户订单、负责电子商务渠道网站消费者的沟通咨询等业务,或者能够负责公司的询盘报价、市场拓展、产品跟踪等,亦或是能够负责企业产品国外参展、国外客户往来邮件处理等。16.66%的翻译岗位与出国留学、移民服务等教育领域有关。另有13.94%的招聘启事没有列出具体的业务范围。本次调研结果表明,企业更加青睐或者更加需要应聘者一方面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同时还要掌握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如电子商务、网站管理、产品推广甚至是医药等。翻译专业除了要关注学生翻译能力培养之外,也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表5 翻译岗位领域分析

二、结论及英语翻译本科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优化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凸显翻译专业优势

调查发现企业并不特别关注应聘者的专业背景,0.91%的企业要求应聘者需要获得翻译专业毕业证,25.45%的企业明确要求应聘者为英语专业或外语类专业毕业(见表2),有的企业不仅忽略英语和翻译专业的区别,甚至在岗位要求中明确提出不限专业。此外,从企业对语言能力证书的要求上来看,对英语等级证书(38.79%)的要求数量和比例要远远超过翻译证书(6.36%)(见表3)。从统计结果来看,竞聘翻译岗位的翻译专业毕业生与英语专业毕业生相比,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专业优势,专业区分度不够明显。胡安江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是由于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培养方案长期趋同所导致。[7]

项目组随即对山东省18所高校(包括所有翻译硕点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网上调研。结果发现,目前山东省高校英语翻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只设有英语专业,没有单独的翻译专业或英语(翻译方向),开设的翻译课程以传统的英译汉、汉译英或翻译理论与实践为主;第二种是依托英语专业,增设翻译方向,有单独的培养方案或者是翻译模块化课程;第三种是设立翻译专业,有单独的培养方案。18所高校中设有翻译本科专业的有4所,设有翻译方向的有6所。这也就不难理解社会或企业对两个专业的认知不全面。事实上,除了专职翻译公司外,多数企业对于翻译专业人才的认知是有限的,他们意识不到翻译专业和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区别,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所需要的翻译岗位对翻译人才的专业度要求不高。本研究暂不探讨这两种可能性,因为无论是哪种原因,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与英语专业毕业生相比,翻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并不明显。正因为如此,大部分企业对翻译岗位的应聘人员不做任何要求或者明确规定不限专业(见表1)。这也就意味着英语专业毕业生或其他专业具备基本翻译能力的毕业生都会成为翻译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对手,而且非英语专业毕业生还具备一大优势,即他们本身还拥有其他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实际上随着外语教育在中国的持续推广以及现代家庭对子女英语学习的投入不断加大(据2018年《中国家庭子女教育与国际化人才报告》统计,81%的受访家庭明确表示要加强对子女英语沟通能力的培养),大学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会不断提升,这也就意味着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在翻译岗位竞聘中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大。鉴于此,翻译专业要坚持市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翻译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二)培养跨学科复合型翻译人才,创新地方高校翻译专业发展路径

调研结果表明,企业不仅需要应聘者双语语言能力强、翻译实践能力优,还要求他们能够掌握企业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实际上,从企业描述的岗位职责来看,大部分的翻译岗位人员不仅仅要承担行业翻译任务,还要完成其他的岗位职责,如对外贸易、网站管理、产品推广、日常行政业务等。这也就意味着翻译岗位人员要具备必要的行业知识背景。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新版《翻译专业教学指南》明确指出,翻译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能胜任各行业口笔译等语言服务及国际交流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翻译专业除了聚焦学生双语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工具能力和翻译策略能力培养之外,也要注重学生跨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语言外能力。

步入新文科建设时代,翻译本科专业不能再沿用或套用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也不能盲目借鉴他校的培养模式,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积极推进人文学科交叉、文理交叉、文工交叉和文科复合专业,培养跨学科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满足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也符合《翻译专业教学指南》的要求,《指南》认为翻译专业本身就具有跨学科特点。此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地方高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要根据办学定位、社会需要和区域特点,牢固树立校地命运共同体理念,挖掘所在区域的优势,关注专业领域翻译人才培养,深入推进校地深度融合,探索“翻译+”的跨学科发展之路,实现特色发展。跨学科发展需要跨学科师资队伍作为基本保障,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翻译师资力量难以满足专业转型发展的需求。校企合作、引企进校、将行业导师引入跨学科师资团队、通过项目制授课等将行业实操的技能带入课堂,有助于学生增强行业认知,掌握行业必备背景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逐步达到企业岗位的要求。

(三)构建“能力本位”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提升语言实践能力和翻译服务能力

在英语翻译岗位能力需求统计表(表6)中,我们发现企业对岗位人员的心理、生理素质要求比较高,70.18%的企业提出了相关要求。这说明企业非常看重翻译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尤其是专业综合素质,这是由翻译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作为语言服务行业,翻译岗位工作人员需要完成跨语言的沟通,在这一过程中,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准确地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还需要与客户或服务对象进行充分沟通。同时翻译岗位人员除了翻译任务外,还要承担其他的岗位职责,所以他们需要具备团队意识,能够协调企业各部门、本部门员工之间的关系,相互配合、有效协作,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除此之外,企业高度关注翻译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从业人员工作认真、诚实可靠,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总而言之,企业不仅关注从业者的语言能力(占比为56.02%),更加重视他们的沟通协调、团队协作和职业品德等职业素养。

表6 翻译岗位能力需求频次

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需要高水平的行业知识作为前提,更需要实践的锤炼。在实践中,学生能够进一步获取翻译行业知识,了解翻译行业规范、职业伦理等相关知识,熟悉业务处理流程,提升语言服务能力。因此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旨在培养学生职业适应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将翻译职业素养和翻译服务能力的培养纳入课程之中,打造具有外语特色的实践课程。通过第二课堂实践、创新创业实践、高水平学科竞赛等,构建面向语言应用能力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也要构建面向社会适应能力的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和新渠道。推动企业行业导师深入课堂,与专业教师合作参与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改革方案,为学生打造跨学科、跨领域的优质课堂。引入优质的数据化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战平台,磨练行业技能。依托校企合作单位,为学生提供短期岗位实训,让学生在实训中融合学与做,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一体化。积极推动校地结合,与商务局、外事处等部门对接,为学生争取参与国际商贸博览会、大型国际会议和接待外宾来访等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磨练、提升自身的职前社会适应能力。

三、结语

本次调研发现,山东省语言服务市场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一些倾向,而当前山东省高校翻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尚有一定差距。面对差距,高校要及时转变观念,以创新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为导向,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打造“一站式”就业体系,实现实践和就业的无缝衔接。坚持需求导向,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多层面、专业型、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语言学习、能力发展和品德养成的融通,提升翻译专业毕业生的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应聘者英语翻译英语专业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数字化时代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面试好难
把降落伞卖给农夫
新形势下再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概述
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