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微导管介入化疗治疗肺癌小脑转移瘤的效果

2022-04-25 08:03毛冬梅秦静静
健康之友 2022年9期
关键词:控制率小脑导管

毛冬梅 秦静静

(1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介入科 山东 潍坊 261021 2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 山东 潍坊 261021)

肺癌小脑转移瘤是继发性的恶性肿瘤病症,是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据统计约有20%~65%的肺癌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发生脑转移,以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较为常见,但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风险更高[1]。一旦肺癌患者发现出现小脑转移瘤,往往预示着患者预后较差,有文献报道出现脑转移瘤肺癌患者一年生存率不到15%。虽然临床目前对肺癌小脑转移瘤患者大多采用姑息治疗的方式,但是选择科学的治疗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2-3]。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经动脉内介入灌注化疗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对肝癌等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效果[4]。为了分析微导管介入化疗治疗肺癌小脑转移瘤的效果,对我院收治的62例肺癌小脑转移瘤患者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患者治疗

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医院收治的62例肺癌小脑转移瘤患者纳入本研究中,数字法随机分组,各31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2例;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60.42±2.83)岁;颅内转移瘤直径0.5~3厘米,平均(1.26±0.44)厘米。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1例;最小年龄51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59.76±2.52)岁;颅内转移瘤直径0.5~3厘米,平均(1.49±0.47)厘米。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较小(P>0.05),可开展随机对照研究。

入组标准:(1)经支气管镜活检等检查确诊为肺癌;(2)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小脑转移瘤;(3)如内转移瘤为单发,病灶直径在5厘米以下;(4)患者认知功能与依从性良好;(5)KPS评分不低于60分;(6)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既往接受过静脉化疗、靶向治疗等抗肿瘤治疗者;(2)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3)既往精神病史者;(4)凝血功能异常者;(5)肝、肾等脏器严重器质性病变者;(6)临床资料不全者;(7)失访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静脉序贯化疗治疗,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即多西紫杉醇175mg/m2联合5%吉西他滨500毫升静脉滴注3h d1。采用顺铂20mg/m2联合溶媒NS 250毫升静脉滴注 d1-5,每三周重复[5]。

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导管动脉介入化疗,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进行肺癌与小脑转移瘤的灌注化疗。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检查方式确定肿瘤的滋养动脉,选择卡铂、吡柔比星、卡莫司汀以及替尼泊苷进行治疗,实施个体化用药方案[6]。首先在右侧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法进行穿刺,放入动脉鞘与导管,缓慢推进导管,使其置于腹主动脉肠系膜动脉周围。缓慢注入8毫克恩丹司琼,再选择相关的肋间动脉进行造影,观察肿瘤位置等情况。之后使用微导丝引导微导管进入肿瘤内部进行灌注、造影。若微导管难以进入肿瘤内部,通过支气管动脉灌注方式进入肿瘤内部[7-8]。在此基础上将依托泊苷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后进行灌注,同时灌注顺铂等化疗药物,这个过程中尽可能保证微导管未发生移位。脑血管造影采用单弯导管,在头部磁共振检查引导下对血管进行微导管超选,微导丝及微导管引导中间导管到达椎动脉V2~V3段体重稳定的支撑,在有导丝引导微导管进行小脑后下动脉分支血管的超选[9]。在进行上述操作的同时,在单弯导管内灌注0.3%的因素,碱注射液,同时使用输液泵灌注20%的甘露醇30毫升、10毫克地塞米松、稀释后的紫杉醇、依托泊苷等化疗药物,每种化疗药物灌注后进行冲管,再进行其他化疗药物的灌注。灌注结束后撤出股动脉鞘、微导管等器械,压迫止血后将患者送出治疗室,嘱患者治疗后24小时内卧床休息[10-11]。微导管动脉介入化疗每4周进行一次,连续治疗两次。

1.3评估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评估方法:以09年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为依据,患者治疗三个月后进行头部CT或磁共振检查,若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全部病灶消失并维持四周以上为完全缓解;若患者病灶体积缩小29%以上,且维持4周以上的视为部分缓解;若患者病灶体积缩小但低于30%,维持时间在4周以上为稳定,尚未达到以上标准的为进展。疾病控制率为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率,治疗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录入计算机内进行整理,使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数据经X2检验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疾病控制率及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7.74%,高于对照组的48.39%,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2%,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疾病控制率治疗总有效率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35.4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在临床上大多采用姑息治疗的方案,但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2]。有文献报道,对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采用单纯化疗能够取得很好的颅内疗效[13]。然而,静脉化疗药物剂量较高,同时静脉化疗采用的化疗药物,刺激性较强,容易损伤静脉血管,同时毒性作用较多,对全身各器官组织均可造成损害,故患者治疗期间容易出现骨髓抑制等毒性反应[14]。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化疗方案,治疗期间有4例患者出现白细胞下降,3例患者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症状,肝肾功能损害以及腹泻或便秘患者各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48%,这一结果也说明了常规静脉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局限性。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微导管介入化疗被应用于临床中,将其用于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治疗中能够针对患者局部病灶进行选择性的灌注,可以通过微导管直接将化疗药物灌注到肿瘤瘤体内,化疗药物不经过体循环与肺循环的稀释,不仅保证了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也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全身各系统的不良影响,从而减少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15-16]。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肯定了微导管动脉介入化疗在减少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效果。

另有文献报道,卡铂等化疗药物经过微导管直接灌注到肿瘤瘤体内,可以使化疗药物的浓度局部达到静脉给药的数倍,可以使化疗药物在靶器官直接发挥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17]。本研究在对部分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进行胃导管动脉介入化疗过程中,选择了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同时考虑到部分患者肿瘤由肋间动脉供血以及支气管动脉有与脊髓动脉相连的小分支,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会增加截瘫的风险,所以在灌注时特别注意通过微导管避开脊髓动脉进行灌注,严格控制灌注化疗药物的速度,最大限度避免化疗药逆流入脊髓动脉[1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两项结果说明了微导管介入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疗效。

综上,在肺癌小脑转移瘤的治疗中,应用微导管介入动脉化疗治疗疗效优于常规化疗治疗方式,同时可以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控制率小脑导管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双胞胎在这儿呢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河南省35~74岁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析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