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4-25 08:03王秋云
健康之友 2022年9期
关键词:医嘱胃炎效能

王秋云

(淄博市临淄区中医医院内科 山东 淄博 255400)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慢性胃炎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高,发生慢性胃炎几率越高,该病发生发展与幽门螺旋杆菌存在相关性,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大概相当于慢性胃炎的患病率[1]。药物治疗是该病主要治疗手段,患者治疗配合程度及用药依从性直接影响用药治疗效果,患者遵医嘱行为应得到临床治疗重视[2]。健康的饮食,健康生活习惯是慢性胃炎防治的重要措施,单纯应用药物难以获得满意治疗效果,应在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基础上,进行规律合理用药,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癌变率[3]。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在特定环境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包括对自身行为结果进行推测的结果预期和自身对实施某种行为的主观判断[4]。一般来说自我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行为选择和具体行动过程。本文将自我效能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采集时间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休息活动:患者疾病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进行运动,病情缓解后才能正常活动,回归正常工作生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劳累。饮食;嘱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饮食选择高维生素、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食物,清淡易消化为主。嘱患者进食应少量多餐,禁止暴饮暴食,避免进食粗糙、辛辣、过热食物。给予刺激胃酸分泌食物,胃酸高者避免进食酸类和脂肪类食物。严密监测患者出入量,定期监测体重,监测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等营养元素水平变化。对症护理;对于腹胀腹部不适患者,应注意腹部保暖,可使用热水袋热敷缓解。心理护理;告知疾病发生原因,大概了解疾病发生及转归,告知其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可通过严密随访早期发现癌变,及时手术,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避免诱发因素,指导患者注意生活节律性,保持身心愉快。嘱患者出院后仍需遵医嘱用药,向患者介绍服药的正确方法时间,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定期进行随访的必要性,存在肠上皮化生和胃炎非典型增生者,更应进行复诊,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1.2.2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自我效能干预。(1)采用自我效能评估表对患者自我效能进行评价。首先病房环境需要进行调整,营造出一种健康、温馨病房环境,患者入院后,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护理人员应采取一对一方式对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掌握主要信息,了解患者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可能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正确引导沟通,纠正患者存在偏差的思想观念。(2)帮助患者建立自我效能感,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应耐心听取患者主诉,针对患者在治疗操作中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进行解答。指导患者正确调整心态的方法,可采用音乐疗法、心理暗示等手段进行。可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成功案例,提升患者治疗信心。(3)信息支撑。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宣教,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心理状况和疾病接受能力,制定健康宣教方案,可通过发放健康宣教手册进行,手册内容包括疾病发生原因,对机体危害,治疗重要性,疾病预后等与疾病相关知识。向患者讲解饮食、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均是引起该病的重要原因,应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良好健康的健康行为。护理人员将患者个人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便于出院后随访,随访时间应在患者出院后7天内,通过电话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定期使用微信或短信向患者推送慢性胃炎疾病相关知识,定时进行电话随访,告知患者定期复查重要性。嘱患者注意情绪控制,肝胃不和者避免情绪波动,可听舒缓音乐进行心态调整。合理控制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脾胃虚弱者保证充分休息,禁止食用油腻食物。在日常活动中,注意作息规律,合理安排工作学习时间,适当进行体育锻炼。(4)向患者讲解关于自我效能相关知识,告知患者进行自我调节重要性,可采用聊天、听音乐等方式舒缓压力,调整心理状态。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健康行为、遵医嘱行为。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分[5],该量表共10条目,每条目1~5分,分值与自我效能成正比。健康行为: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共40条目,每条目1~4分,评分与健康行为成正比。遵医嘱行为:院内自制遵医嘱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膳食运动3方面,患者自答是或否,是为依从,否为不依从。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详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2.2两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健康行为评分为(87.68±12.39)分,研究组健康行为评分为(86.98±12.35)分,数据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t=0.280,P=0.780)。干预后2个月,对照组健康行为评分为(121.03±13.56)分,研究组健康行为评分为(126.54±13.62)分,数据经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t=2.007,P=0.048)。

2.3两组干预前后遵医行为比较,详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遵医行为比较(n,%)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胃部疾病中发病率最高,其发生原因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长期物理因素刺激胃黏膜存在相关性[6]。慢性胃炎无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上腹隐痛、反酸胃胀等消化系统表现,个别严重者可导致胃黏膜出血,患者表现为呕血、黑便[7]。慢性胃炎是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改变饮食习惯,调整生活方式是慢性胃炎防治重要内容,良好饮食生活习惯可减少胃炎发作频率,定期做好随访工作,可最大程度上降低胃炎癌变率[8]。消除致病因素,进行药物治疗,结合饮食运动等为主要治疗方式[9]。在慢性胃炎治疗中患者自我能动性对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为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需了解疾病诱发因素,了解治疗疾病重要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10]。自我效能是思想与行为联系关键因素,自我效能信念决定人们如何思考,如何进行自我激励,如何行为,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可显著影响患者行为方式,影响疾病治疗[11]。本文将自我效能应用于慢性胃炎治疗护理中,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在沟通交流中,了解患者受教育程度等对自我效能产生影响的因素,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自我效能干预计划。行为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重要因素,成功经验,利于提升自我效能,可将治疗成功病例向患者介绍,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提升治疗效果[12]。与患者加强沟通,对患者进行用药、饮食、运动健康宣教,通过言语,提供说服性建议劝告,引导患者,提升自我效能,促进患者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生活习惯。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健康行为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进行自我效能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得到提升,患者对疾病错误认知得到改善,进行合理用药,饮食运动,健康行为得到有效建立有关。王银芳[13]等对6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自我效能干预,结果显示,患者干预前健康行为评分(86.72±13.85)分,干预后健康行为评分升高至(127.96±14.58)分,提示患者健康行为得到有效建立。干预前自我效能感评分为(30.29±5.64)分,干预后升高至(43.51±3.42)分,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干预可有效提升慢性胃炎患者自我效能,利于健康行为建立,促进遵医行为。

猜你喜欢
医嘱胃炎效能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