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开展强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2022-04-25 08:03陈红果
健康之友 2022年9期
关键词:精神病依从性护理人员

陈红果

(山东省泰安市优抚医院五病区 山东 泰安 271000)

精神病是临床多发病,近些年来,在多种因素影响,该病发生率逐年提升。受社会偏见影响,该病患者不仅深受疾病折磨,同时也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生活质量。该病患者长时间心境低落,容易产生紧张、焦虑、自卑、敏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患者人际关系紧张,生存质量呈现出明显降低趋势[1]。该病患者一般采取药物干预,结合临床护理,以此来改善患者各项临床表现。因该病患者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故而,采取针对性、科学化心理护理措施,强化患者心理健康,促使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以精神病患者为对象,分析强化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68例精神病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为18-66岁,平均年龄(48.18±5.89)岁;观察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为19-67岁,平均年龄(48.76±5.13)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与精神病诊断标准相符;意识清楚;可以表达出自身感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严重性器质性疾病;沟通障碍;中途退出本次研究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做好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各项基础护理措施,重视患者安全。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给予强化心理护理:①评价患者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首先与患者展开沟通,围绕患者生活背景、工作环境以及病情等话题,深入了解患者真实世界,分析其心理问题,将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②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法:护理人员需基于患者心理问题,充分应用心理干预方法,从社会功能康复以及心理功能康复等多个方面为患者制定干预措施。组建护理小组,包括心理科医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理人员5名,执行各项护理措施。③集体健康宣教:详细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疾病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等,引导患者掌握自我情绪调整方法,同时为患者介绍有关于社会康复、不良情绪出现解决措施等多方面知识,提升其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等。频率为每个星期2次,每次时间为60分钟。④个体化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掌握良好沟通、交流技巧,善于引导患者诉说真实想法,耐心倾听患者心声,充分分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以此为依据,通过保证、疏导、启发以及劝解等方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心理干预,给予患者心理层面上的同情和支持。频率为每个星期1次。⑤开展工娱疗活动:护理人员可以带领患者在工娱疗室或者是病房内部开展各项活动,促使患者提升对于生活的乐趣和兴趣,以患者身体状况和年龄为依据,综合分析其个人爱好,鼓励其开展相应活动,例如举办读书会、浇花以及扫地等。叮嘱患者积极参与各项娱乐活动,例如听音乐、下棋、打球、读书等,引导患者认真感受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鼓励其积极体验生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提升其生活质量。⑥训练社会技能:护理人员需重点训练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对其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更正,协助其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频率为每个星期5次。给予患者来自社会以及家庭的支持,做好患者单位领导或者是家庭成员思想工作,令其与患者展开沟通,帮助患者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难题,促使患者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减轻,缩短其康复时间。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阳性症状改善情况:采取SCL-90量表,观察两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偏执、抑郁和敌对评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临床症状越轻。评估两组生活质量:采取WHOQOL-BREF量表,观察两组的社交能力、躯体健康状况、环境适应能力和精神健康状况评分,分数均与生活质量成正比。评估两组服药依从性: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对比两组服药依从性。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2]。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阳性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偏执、抑郁和敌对评分相比,观察组均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阳性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社交能力、躯体健康状况、环境适应能力和精神健康状况评分相比,观察组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2.3 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

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为79.41%,观察组为97.06%,后者明显偏高,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n(%)]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35%,观察组为100.00%,后者明显偏高,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的大脑功能会出现异常,会影响到患者记忆、情感、感知觉、行为以及思维等,大幅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到其社会价值[3]。因人们对于该病存在社会偏见,所以该病患者往往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对于康复期患者来说,其自知力逐渐恢复,已经初步认识到自身的异常行为,同时观察能力有所恢复,但是其对其精神病的认知依然缺乏,无法正常对待身边事物。该病患者存在思想顾虑,担心恋爱失败、婚姻家庭、社会歧视以及疾病复发等,致使其出现紧张、不安、敌对、焦虑、甚至是抑郁等负性情绪[4]。强化心理护理,有助于巩固患者临床疗效,促使患者逐渐适应社会,避免疾病复发,促使患者感受到社会价值,尽快恢复健康。

精神病患者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担心社会歧视而产生抑郁、失望、悲观和消极等情绪,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念头或者是轻生行为。患者担心出院后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婚姻、学习等,无法正式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担心疾病出现复发现象,难以自控。精神病患者一般采取药物治疗,患者会担心药物给机体带来副反应等。充分分析患者存在的各项心理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系统性心理干预措施,改善其心理状态,促使其尽快回归社会。护理人员尊重患者,积极与患者交流,富有耐心,拉近护患之间距离。尽可能地满足患者提出来的需求,在无法满足情况下,护理人员需做好解释工作,不轻易答应患者,不欺瞒患者,不可以戏弄、讽刺和歧视患者,给予患者信赖和鼓励,提升患者安全性。该病患者属于特殊群体,对于临床护理存在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同时要具有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以及医学知识,在为患者展开临床医护工作中,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应急能力,密切关注患者情感变化。灵活应用各项沟通技巧,鼓励患者诉说真实想法,提升其配合度。在与患者正式交谈前,护理人员需全面分析患者病情,对交谈的内容和目的进行明确,确保谈话具有针对性。针对患者心理变化,采取适宜干预措施,缓解其出现的忧虑、不安等负性情绪,帮助其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观察和感悟患者心境,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需要确保声音温柔,语调亲和,富有耐心和感染力。对于涉及患者隐私的谈话,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保密工作,预防受不良因素影响,加深精神痛苦,避免受指导失误、解释不明以及言语暗示等因素影响给患者带来医源性伤害。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展开护理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安全管理制度,缓解其不良情绪,预防患者出现自伤和自杀等行为。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对患者的心理适应机制进行调整,促使其心理承受力提升,帮助患者更好地抵御各种社会心理刺激,提升患者身心健康水平,促使其处于心理平衡状态。引导患者掌握矛盾处理方法,令其正确认识挫折,建立选择性忽视机制,帮助其改善抑郁、悔恨、焦虑等不良情绪。令患者正视自身的优点,多关注自身取得的成就,帮助其转换满足自身心理的方式,引导其展开各项技术训练,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以及心理调节能力训练等。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音乐促使患者意志行为和情绪改善,告知患者任何人都会面临挫折,都会遇到困难,令其明白困难和挫折并非不可战胜,提升患者抵御困难、战胜挫折的自信心,缓解其不必要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和患者一起做出院后设计,帮助其在以后的生活里不管是面对顺境还是困境,均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令其正确审视自己,认识自己,鼓励其多与外界接触,同时避免任何可能致使患者疾病复发的因素,促使其早日回归社会。给予患者社会支持,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在传统观念干扰下,社会歧视会加重患者病情,致使其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社会各界应消除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偏见,鼓励其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展开心理护理时,需与患者家属以及单位做好联系,为患者提供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给予患者精神卫生教育。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患者家属展开健康教育,提升其应变能力,为患者创造出良好的家庭环境,令其感受到关心和爱护。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服药依从性、社交能力、躯体健康状况、环境适应能力和精神健康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偏执、抑郁和敌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的应用可以促使精神病患者正确认识病情,提升其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促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综上所述,给予精神病患者强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精神病依从性护理人员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完形填空专练(五)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精神病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