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恢复护理训练在正常分娩产妇中的应用分析

2022-04-25 08:04高咏梅
健康之友 2022年9期
关键词:盆底母乳喂养性生活

高咏梅

(郯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山东 临沂 276100)

妊娠分娩为女性角色转变重要阶段,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大部分产妇都选择剖宫产分娩,其与自然分娩相比较,后者优势较多[1]。自然分娩的产妇胎儿经过阴道的挤压,对新生儿肺部功能起到锻炼作用,提升肺表面活性物质,促使肺泡扩张,降低新生儿肺部疾病风险[2];但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上段变厚,子宫下段拉薄,需要加强子宫收缩能力,排出体内存留的恶露,促进子宫复旧[3]。本次研究着重分析自然分娩产妇选择子宫恢复护理训练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资料时间:2019年1月-2021年2月;取80例正常分娩产妇,抽签分2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28.32±2.33)岁;观察组年龄22~34岁,平均(28.56±2.34)岁;基本资料一致,无差异(P>0.05),可对比。纳入:(1)基本资料完整;(2)自愿参与研究;(3)可正常交流。排除:(1)配合依从性差;(2)中途退出研究;(3)精神异常。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内容:为产妇及家属展开健康指导,普及产后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强调母乳喂养重要性,针对产后焦虑、担心等心理及时安抚和疏导,加强交流沟通,护理人员联合家属共同帮助产妇恢复,促进产妇以平和心态面对,在给予饮食管理等,确保产妇营养摄取充足。

观察组行子宫恢复护理,内容:全面评估产妇基本情况,按照生活、特征等方面制定针对性恢复训练,在此期间要加强询问产妇感受,若感到不适则调整训练方案,避免增加痛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按摩子宫复旧:询问产妇产后有无腹痛、出血、尿潴留、阴道水肿等情况出现,若无其他禁忌症,则在产后6小时进行按摩子宫,并在按摩前嘱咐产妇排空小便,取仰卧位,选择气海、关元、天枢、中极等穴位实施战魔操作,力道要适中,以产妇感到轻微疼痛为宜;用拇指和手掌外侧对相应穴位进行按压,并持续6-10分钟左右,产妇出现酸痛感即可,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日晚上指导产妇或者家属将手掌放在产妇宫底部位,并实施单一方向揉推,每次时间为15分钟左右。

(2)体位:叮嘱产妇每日保持仰卧位或者站位,不可久坐或者久卧;术后观察产妇身体条件,若比较理想则逐渐改变体位;分娩后1-3天内多保持仰卧位,每天持续2小时后改为侧卧位,并持续15分钟后再次变为仰卧位,利于子宫复旧。

(3)缩肛训练:实施缩肛护理前,需为产妇讲解缩肛训练的必要性,使其保持仰卧位或站位,护理人员则依据子宫恢复情况制定训练方案,在实践训练中,要告知产妇保持愉快心情,利于缩肛训练质量提升,促进产妇早日恢复。

(4)健康教育:进行子宫恢复护理训练期间,要详细为产妇讲解产后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的事项以及母乳喂养方面知识,促使产妇了解母乳喂养重要性,确保婴儿良好发育成长。告知产妇家属注意产妇的情绪,不可用言语刺激产妇,避免出现产后抑郁现象,甚至过激表现,要加强沟通交流,及时疏导和安抚,消除负面情绪,预防抑郁症发生。

(5)母乳喂养:当产妇了解母乳喂养重要性之后,指导产妇正确喂养,并解释母乳喂养能促进子宫收缩,加快子宫复旧,促进恶露快速排出,预防感染情况。

(6)盆底肌训练:取产妇仰卧位,让产妇将手臂支撑在身体两侧部位,足根部要与床面贴合,抬高臀部,保持姿势10秒后缓慢放下,一组为10次练习。当产妇进行盆底肌训练期间,需在护理人员监督下完成;产妇离床后帮助其保持站立,分开双腿,并与肩部同宽;每日还需反复练习起立、蹲下训练,叮嘱产妇要主动进行盆底肌肉收缩。

(7)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清洁会阴部位和身体,选用合适卫生巾,通过卫生巾更换次数评估产妇出血量和恶露情况,协助产妇每天进行肢体运动,避免长期卧床出现下肢静脉栓塞现象。饮食方面要以清淡、易消化、营养高的食物为主,并根据产妇饮食习惯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确保产妇得到充足营养,切记不可食用刺激类食物,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7)出院指导:出院前告知产妇保持良好生活、饮食习惯,坚持子宫按摩、缩肛等训练,促进阴道恢复,并询问产妇联系方式,实施出院后电话随访,嘱咐产妇在产后6周后即可回院复查。

1.3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 (焦虑、抑郁,分别采用SAS、SDS量表)与生活质量(采取SF-36量表,包含社会、生理、心理)[4]。

(2)观察月经、性生活恢复时间以及恶露持续时间[5]。

(3)对比护理总满意率;总满意率=[(很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见表1。

表1 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分)

2.2性生活恢复、月经恢复、恶露持续时间

两组相比,观察组性生活恢复、月经恢复、恶露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性生活恢复、月经恢复、恶露持续时间比较

2.3护理满意度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P<0.05)。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自然分娩为正常生理活动,但所需产程时间较剖宫产更长,并且产妇要承受剧烈宫缩疼痛,影响产后生活质量,甚至损伤阴道肌肉,降低阴道弹性和性生活质量[6];所以应对自然分娩的产妇展开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产妇子宫复旧。

子宫恢复护理训练可促进盆底肌和子宫组织快速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性生活质量,保障家庭和睦[7];该训练方法是在产后早期实施一系列操作,包含子宫按摩、盆底肌训练、缩肛训练等,可促进恶露排出以及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并发症。同时展开健康教育、体位改变、出院指导等方面,让产妇感受到全面且细致的护理服务,缓解不良情绪,建立信任感,提高产妇配合依从性,更加利于子宫复旧,并且让产妇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优势,确保婴儿良好成长[8]。

通过本次两组试验可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心理评分、性生活恢复、月经恢复、恶露持续时间低(P<0.05)。这就说明,子宫恢复护理训练可减少恶露持续时间,加快月经恢复,保障性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产妇满意度,减少不良心态,预防并发症。此外本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因随访时间较短,无法掌握产妇恢复情况,后期需延长随访时间,了解子宫恢复护理训练对产妇的效果及影响。

综上所述,子宫恢复护理训练干预能够促进子宫复旧,减少并发症,提升生存质量,降低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盆底母乳喂养性生活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性爱和谐有秘诀
母乳喂养进社区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正常吗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