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

2022-04-25 08:04于艳梅
健康之友 2022年9期
关键词:慢性病血压高血压

于艳梅

(北京市平谷区兴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1200)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而≥80岁的高龄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90%,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1]。目前高血压病还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仍以长期口服药物控制血压为主。结合目前系统管理高血压,为居民提供公平的持续的筛查、诊断、治疗、转诊及长期随访,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社区护理在防治高血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认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社区管理中社区护理进行优化改革,进一步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稳定提供可行性方案,管理日常生活、饮食、用药[1]。实验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社区门诊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90人符合调研的纳入标准。现对结果汇报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社区门诊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90人符合调研的纳入标准。通过随机抽签分为2组。此外,此外,观察组为男性∶女性=24∶21。患者的年龄在60-83岁之间,平均年龄(70.7±5.8)岁,对照组为男性∶女性=26∶19,患者的年龄在61-84岁,平均年龄(71.4±6.3)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尚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两组患者在普通病史资料方面不具有研究价值(P>0.05)。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依据:(1)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合并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患者;(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不全者;(4)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实施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为患者的高血压用药提供指导,防止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科学地制定护理管理计划。针对高血压的常见诱因、危害、并发症进行介绍,促使患者积极地参与到防护工作中,做好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预防管理。此外,通过家属日常的监督,帮助患者改善作息和饮食,这也有助于稳定血压水平。

观察组则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第一,建立社区患者的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并进行慢性病管理,包括病情的监测及测定结果、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并提醒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如果存在不适及时前往社区就诊。专业护理人员将主动上门或电话指导居家测量血压,并告知家庭医生开展对症治疗。第二,则可以上门或主动电话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从而结合血压变化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第三,在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从而帮助高血压患者进行病情发展情况的理解,鼓励患者加入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每月进行讲课,讨论等。同时,应当组织专业医生在社区当中进行宣讲,根据社区的条件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组织宣讲活动,在社区当中设置专门的健康教育宣讲室。方便这还能够咨询日常所遇到的疾病及康复问题[3]。在参加社区健康管理的相关活动中,更好地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第四,也鼓励家属参与到高血压疾病的了解中,一方面是对于患者的日常照顾,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自身慢性疾病的预防,从而达到健康知识普及的目的,有助于患者建立良好生活作息、生活方式的建立。第五,鼓励帮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也可以加强运动锻炼,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提升身体机能,注意提醒患者不要空腹运动,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4]。第六,则是心理护理指导,对于慢性病,老年患者依然存在焦虑,由此,多为患者解答疾病知识,排解内心忧虑,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病情管理,体现护理服务的优质性。第七,饮食指导,在检查的过程中叮嘱患者在日常的饮食中要遵循低脂、低盐的饮食规律,选择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叮嘱患者要戒烟戒酒,按时作息。同时,向患者说明戒烟戒酒对患者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叮嘱患者多进行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5]。第八,加强对于患者用药的护理。由村医监督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在不同阶段告知患者用药的剂量、时间、方式等,避免患者因为用药错误引发并发症等情况。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将分析患者的血压水平变化,并开展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其中主要包含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最后,统计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4统计方法

2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都要远远低于对照组,此时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分析(x±s,mmHg)

此外,在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中,观察组的总分为(124.2±7.3),高于对照组的(102.6±1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x±s,分)

最后,在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上,观察组为4.4%,对照组为15.5%,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例,%)

3 讨论

近年来国家对慢性病健康管理重视程度较以前有所提高,并将其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由于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身服药的慢性病,开展社区护理策略,可以为患者提供治疗支持,稳定血压水平。

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根据相关研究来看,其出现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和患者存在的种种不良习惯有很大关系,例如吸烟酗酒、精神压力过大、不良饮食习惯等等都有很大关系[6]。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控制病情的发展,且提高药物的依从性,同时可对饮食结构进行合理调,并强化其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在提高自我管理的基础上,有效改善生活状态,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7]。患者在疾病治疗或患病期间,由于疾病等因素影响,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在随访及检查的过程中,要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向患者传递积极健康的内容,告知患者按时用药可以做到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等[8]。

此外,结合本次调研,观察组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都要远远低于对照组,在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上,观察组为4.4%,对照组为15.5%,同时,观察组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到高血压疾病的产生与治疗措施,特别是居家期间的注意事项,能够认真的对待疾病,积极的配合用药治疗和护理方案的展开,由此稳定了血压水平。在本次护理后,还进行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中,观察组的总分为(124.2±7.3),高于对照组的(102.6±1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说明观察组的护理策略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认识疾病,了解到更全面的疾病知识。最后,在与其他学者的调研分析中,与邹丽萍学者的调研具有一致性[9],即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在分析以往的社区工作中,护理人员下社区随访时,由于与高血压患者沟通的时间少,对患者病情情况了解不到位,且由于该疾病十分常见,患者及其家属多多少少对疾病有部分认识,导致护理人员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在工作中也缺乏针对性指导,梳理内容不全面[10]。由此,我们认为,在社区护理工作中,首先则是对护理人员工作态度的转变,并与时俱进,结合新的医疗护理技术,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以及并发症预防等。在教育策略中,应当加强集体性教育,帮助更多老年高血压患者,以及家属了解到如何防控慢性病,如何开展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进一步提升血压控制能力,具有自我健康管理意识[11]。同时,部分患者因为文化程度,知识水平、经济问题、观念问题等多种原因不愿配合护理指导,不愿意主动参与社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由此,我们要有耐心地开展护理服务,帮助高血压患者树立终身服药意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有利于老年患者更主动地接受社区护理指导[12]。

综上所述,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并有效地控制了血压水平,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并且能够参与到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慢性病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