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4-25 08:04蔡琳琳
健康之友 2022年9期
关键词:合格率医疗器械器械

蔡琳琳

(临沭县人民医院 山东 临沂 276700)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主要是为医院各临床科室供应无菌物品,同时也负责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包装等相关工作,间接性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如果消毒供应中心对诊疗器械的清洗或消毒灭菌工作质量不合格或不彻底,容易造成医疗器械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激发医患矛盾[1-2]。因此,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科学性和标准化较强的管理方法,近年来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应用愈发广泛,且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本次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究和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的应用效果,重点分析此种管理方法对防控医院感染的意义,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开展持续质量改进之前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的医疗器械中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并从开展持续质量改进之后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的医疗器械中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两组医疗器械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另选取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工作人员,开展持续质量管理前后均为同一批工作人员,共10名。纳入标准[3]:(1)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龄均在1年以上;(2)所有工作人员对本次研究的目的和过程均是知情的,并且明确表示会自愿配合。排除标准[4]:(1)在研究开展期间进行岗位轮转,或是长期请假者;(2)在研究开展期间离职或外出进修者。

1.2研究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从2020年1月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具体方法如下:

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小组成员由高年资、责任心较强的主管护师担任组长,并组织科室的工作人员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定期组织培训,让每一位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均掌握医疗器械处理工作的相关流程和操作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要做到分配合理,明确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职责。

P—Plan(计划):由小组组长在科室内组织召开会议,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共同讨论总结现阶段消毒供应中心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遇到的难题,分析现阶段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总结导致目前工作困境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D—Do(执行):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合理的存储医疗物品,同时控制科室内的物流和人流,积极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科室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器械回收,回收后的器械放置在规定区域进行处理,同时注意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对器械进行清洗时,要选择清洗效果好、强度大的清洗剂,确保清洗效果达到清洗合格的质量标准。根据灭菌物品的性质选择适合的灭菌方法,切实保障器械的灭菌质量。在医疗器械的外包装上要明确标注物品的名称、操作者的相关信息,同时还需要包括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以及包装的日期和失效日期等信息。包装后在发放医疗器械时,接收人员需要再次进行复核,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共同核对,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

C—Check(检查):由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组成质量监督小组,小组成员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调查评估消毒供应中心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规范化,了解消毒供应中心各区域的消毒灭菌工作情况,抽查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情况。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让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记录自身在工作过程中的疏漏和问题,并及时予以改正。

A—Action(处理):由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组长每周组织一次会议,在会议上对上周工作内容和工作情况进行汇报总结,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每个月开一次质量分析会,通过质控人员监督和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自查,明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追踪改进效果。听取各临床科室的反馈情况,综合各方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将此次循环中发现的问题在下一次循环中解决,并在下一次循环中继续评估工作质量,如此往复。

1.3评价指标

(1)对两组医疗器械的处理质量进行评价,计算两组的器械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和包装合格率,并将两组的合格率指标进行组间比较。

(2)统计两组医疗器械的损坏和丢失情况,计算比较两组的器械损坏率和丢失率。

(3)统计两组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计算比较两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4)评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工作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评估[5],主要评价工作人员在规章制度、无菌操作原则、清洗消毒灭菌和工作操作技能四个方面的知晓程度,各项评分范围均是0~100分,所得分数越高,说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该方面的知晓程度越佳。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比较两组医疗器械的清洗、灭菌、包装合格率

经比较两组的医疗器械处理质量,观察组的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和包装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和包装合格率比较分析[n(%)]

2.2比较两组医疗器械的损坏率和丢失率

经统计两组医疗器械的损坏和丢失情况,观察组的器械损坏率和丢失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医疗器械的损坏率与丢失率比较分析[n(%)]

2.3比较两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经统计两组中因医疗器械处理不当或不彻底所致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观察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组间比较分析[n(%)]

2.4比较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

经评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工作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提示观察组在规章制度、无菌操作原则、清洗消毒灭菌和工作操作技能方面的知晓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防控质量密切相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能够持续改善工作质量的措施,从而提高医院感人的管理水平,切实保障患者的安全[6-8]。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科学性和规范性较强的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分析、改进、检查、再改进的过程,可全面实现质量管控,更有利于持续改善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9-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医疗器械的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和包装合格率均明显提高,从92.0%、93.0%、90.0%提高至100.0%、100.0%、99%,器械的损坏率从10.0%降低至2.0%,器械丢失率从9.0%降低至1.0%,而医院感染率也从5.0%降低至0,充分体现了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优势。分析原因: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持续质量改进的特点在于其循环性,将上一个循环中未解决的问题或是提出解决对策的问题纳入到下一个循环中重点关注,可以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并逐点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持续的质量改进[11-12]。此外,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知晓程度也大幅提高,这说明通过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强化培训,能够提高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防范的重视程度,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可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更好的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合格率医疗器械器械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医疗器械检验数据修约问题的探讨
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家用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提高铝电解电容器合格率的多元化工艺技术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