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后实践活动探索

2022-04-27 14:38杜娣袁仁忠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模拟实验课程标准模型

杜娣 袁仁忠

摘要:在课后服务时段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能有效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基于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时段的地理实践活动为例,通过制作模型、模拟实验、校园观测、社会调查等活动的实施和反思等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课后服务;地理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2B-0113-03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第十一期个人课题“基于初中地理实验活动的微项目设计与实践研究”(Im0083)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11-10

作者简介:杜娣,南京市栖霞区摄山初级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教学;袁仁忠,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教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简称《意见》),对“双减”工作进行全面部署[1]。《意见》提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要求。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所在的地理教研组,以地理社团为载体,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地理探究兴趣和地理实践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地理实践力与地理课后实践活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2]。高中课程标准对地理实践力的解释给初中地理教学以启发,初中和高中课程关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一脉相承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基础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3]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学习空间[3]21,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初中阶段地理学科周课时两节,教学进度等压力使得教师较难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

“双减”背景下,学校积极开展课后服务,这为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创设了条件。针对初中生认知特点,结合学校特色,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地理模型、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动手制作能力、同伴交往能力,进而促进地理实践力的发展。

二、课后服务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在课后服务中开展的地理实践活动主要有:地理模型制作、地理模拟实验、校园观察和调查汇报等。以下将简述笔者所在学校地理课后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

(一)动手制作,塑地理模型

地理模型制作是學生较为感兴趣的实践活动,我国地形复杂,生活在平原的学生对高原、盆地、山地等地形充满兴趣,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动手制作出各种地形模型,很有成就感。活动前,学生准备好废旧报纸、白乳胶、丙烯颜料等材料。制作过程简单易操作,一个模型成功出炉需要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节课主要是塑型,将废旧报纸揉成团,纸团按地形特征叠加摆放,堆成大致的地形形态,再附上浸泡白乳胶与水混合溶液的面巾纸,层层叠加,可边叠加边对地形细节进行修整,待其自然风干。第二节课主要是上色和修缮细节,在模型上涂上合适的丙烯颜料,如绿色表示草地、蓝色表示海洋,亦可撒上草粉、涂上水晶泥等进行修饰,修饰后的地形模型较为逼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自主选择某一地形模型进行制作,模型的制作需合作完成,学生制作的模型有:黄河的“地上河”、富士山、冰川地貌、黄土高原、盆地等。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能将地理知识融入制作过程中,如在“地上河”模型的涂色环节,学生考虑到黄河的含沙量大,涂上能体现含沙量大的土黄色。为了突出“地上河”河床高的特点,学生特意放置了迷你房子道具,摆放房屋时,能结合我国的地理位置,坐北朝南地摆放。再如在制作富士山模型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将山体制成圆锥形,于山顶处涂白色表示终年积雪,并在顶部留有火山口。

除了制作地形模型,学生对地球仪的制作也充满兴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仪,用记号笔在白色泡沫球上描画经线和纬线,用颜料涂上陆地和海洋。在绘制纬线时,注意到用尺子测量距离,确保纬线间隔的准确性。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将海陆分布缩小在布满一条条经纬线的地球仪上,学生对地球和方位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动手制作地理模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借助模型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模拟实验,析地理过程

地理模拟实验能直观展示地理成因和地理过程,揭示地理现象的发展规律。初中阶段的地理模拟实验有水土流失模拟实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降水量的测量实验等。在水土流失模拟实验中,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实验的重点。在课后服务期间,学生小组合作,模拟演示水土流失的发生过程。各小组根据植被、土壤、坡度、降水等条件设计实验方案,小组成员各司其职,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学生是实验的主体,通过实验,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和预防措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主动参与实验,与同伴共同探究,其动手能力与合作意识得到提高,逐步形成科学严谨的地理研究态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也在实验中悄然萌生。

(三)校园观测,寻地理元素

校园是重要的地理实践基地,学生学习了地图的知识后,可尝试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地理课后服务期间,学生拿起皮尺,测量教学楼之间的距离,计算比例尺,设计图例,借助手机中已下载的百度地图或高德地图等地图软件,绘制出校园平面图。

校园里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植被、土壤等能体现区域地理环境特点。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探寻校园里的地理元素。通过校园实地观测、搜集资料、制作探究任务卡等方式,学生从地理视角再识常见的植被,探索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四)调查汇报,悟人地关系

地理实践活动并不局限在校内,农田、社区等校外实践基地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与学农实践活动,将课堂搬进学农实践活动中。出发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探究以下问题:1.参与移栽蔬菜等农业劳作,认识土壤和光照环境对农作物的影响。2.学习大棚种植花卉的知识,知道温室环境条件对花卉生长的影响,如保温系统、通风换气系统、保湿系统等,逐步学会用整体的思想认识地理事物。3.通过与农民的交谈,认识本地主要农作物,知道秋收后秸秆的处理方式,分析处理秸秆的不同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返校后,在地理课后服务时间,汇报调查成果。学生能认识到土壤和光照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水稻的生长习性,知道农业种植还受市场需求的影响,明白资源的回收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今日青山绿水的重要性。通过社会调查和汇报展示,学生学会获取信息、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地理实践力素养在活动中得到落实,学生也逐渐认识到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三、地理课后实践活动反思

(一)丰富实践活动内容,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课后服务并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简单的“看护”服务,而是一项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工作[4]。课后服务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应突出地理课程实践性的特征,教学内容应遵循学生学习和认知规律,基于课程标准选取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实践活动内容,通过动手制作、参与实验、观察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地理实践力。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周边地理教学资源,将乡土地理纳入课后服务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家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二)完善实践活动管理机制,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教师作为课后服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加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读,依据校情学情,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提倡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依据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完善课后活动方案,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学校还需完善基础设施,满足地理课后服务场地的基本需求,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在地理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地理教师要不断丰富课后实践活动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助力“双减”工作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1-10-16].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7/t20210724_546566.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刘宇佳.我国小学“三点半难题”的现状、问题及治理[J].当代教育论坛,2018(2):20.

责任编辑:石萍

猜你喜欢
模拟实验课程标准模型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自制空间站模型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模型小览(二)
模拟实验在中职学校会计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组装课堂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模拟实验的开发步骤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