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下PCS三联教学法在《中医药基础》中的应用研究*

2022-04-27 04:13
教育信息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三联网络平台中医药

韩 莉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中医药系,江苏连云港 222007)

一、研究背景

《中医药基础》是学校高职药学二年级学习的专业课程,为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包括三个模块,即中医基础、中药、常用中成药及应用模块,共计102学时,是系统讲授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中医药基础相关知识,掌握常用中药、中成药的功能主治,为今后从事药学服务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当前,在《中医药基础》教学中,教学方法仍然是以单一的讲授法为主,学生普遍反映中医药相关知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枯燥无味,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学效果不佳,也难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学生完全依靠“听”和“记”,学习方法机械、僵化且缺乏积极的思考过程,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不利。

中医学是不同于现代医学的独特医学体系,其理论较为复杂,因此理解上有一定难度,而且又非常注重实践积累。在当今发展形势及职业教育改革的机遇下,中医药教育教学应根据自身特点,构建符合时代潮流并紧密围绕职业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1],需要改变《中医药基础》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端。为了使祖国的瑰宝中医学发扬广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的节奏,应将中医学进行现代化的整理和划分,并适当在中医药相关教学中引入新的教学模式[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合理地运用课堂时间,采取丰富、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单一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全部以中医药学学科知识体系讲授为主要特征课程模式,探索全新教学模式,利于将来推动民族中医药学事业的发展,利于全民中医药文化素养的提升,利于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

二、PCS三联教学法概述

PCS三联教学法分别指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和Seminar教学法结合的教学方法。

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于1969年创立,并将该教学方法首先引入医学相关教育领域[3],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究,从而塑造创造力和潜能,优化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其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均与传统单一的讲授法有不同之处,突出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4]。

CBL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或讲授完某一部分内容),把学生分成数个学习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解决实际问题[5],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的提升,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该教学法的实施建立在案例的基础上,案例在该教学法中占据核心地位,教师、学生就某一案例在分析、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去发现、总结、提炼案例中所蕴含的知识点,从而实现教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双重目标[6]。

Seminar教学法,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教学主体的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7],学习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某一案例或问题进行预习和准备,师生之间就疑难和有深度的问题相互沟通讨论,相互学习,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虽然广泛应用于教学中,皆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侧重点不同,将以上三种教学模式扬长避短、互相促进,进行辩证的有机结合[8],形成PCS三联教学法并应用于教学中,就能加强学生对《中医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PBL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总结”过程中学习新知;CBL通过对贴近临床实际的案例和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将PBL中学到的相关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9];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于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则需要结合Seminar教学法,通过师生共同探讨来完成。教学实施中,在讲解到某一部分知识时,例如外感病因“六淫”,让学生登录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上的《中医药基础》网络课程,查看导学内容和需要掌握的问题,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视频、动画、微课、网页及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充分预习,并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在网络平台发布典型病例,根据PBL教学法设置问题,如“该患者的症状是由六淫中哪一邪气引起?”“该邪气的致病特点是什么?”“针对该邪气特点,你将怎样指导病人进行防护及用药?”学生利用PBL法所获取的相关知识,各学习小组积极进行分析、讨论,各抒己见,而针对该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及有难度的问题,则用师生共同探讨的方法来解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笔者基于现代高职教学理念,首次探索结合网络平台,PBL、CBL联合Seminar的三联教学方法在《中医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应用

(一)研究对象

选取19级高职药学专业的2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19级高职药学2班为实验组,共54人;19级高职药学3班为对照组,共53人。两组人数、性别、年龄、学生兴趣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教学均按照统一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材进行。教学内容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药学概论》的教材中各章节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中药、常用中成药及应用三大模块。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即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

(二)教学方法

1.实验组:采用网络平台结合PCS三联教学法。

(1)设计教学方案

在《中医药基础》教学中,对适宜网络平台结合PCS三联教学方法的章节,设计教学方案及教学环节。为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素质及综合能力,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案相互支持、灵活组合,完成典型教学课件、教案模板、学案等文本工作。开发设计相关的典型医案、问题、讨论主题等的学习领域模块。

(2)建设和完善网络平台课程

搜集网络平台上的资源,包括视频、动画、图片等,在原有的泛雅网络平台的《中医药基础》网络课程基础上,完善网络课程建设,实现课前预习-课中参与-课后巩固的网络平台教学环节。每一单元可划分5个模块,包括课前导学、讲解视频、在线测试、翻转课堂任务单、课后练习[10]。课前导学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等;讲解视频是将本次课的知识点以小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时长不超过10分钟;在视频讲解后附有在线测试题;翻转课堂任务单包括相关案例、问题、讨论主题等,预告课堂教学的任务;课后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11]。

(3)教学实施

①课前准备。在《中医药基础》教学中,对适宜该教学方法的章节,根据相关教学内容和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设置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相关案例、问题及讨论主题,课前3-5天上传到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案例、问题及讨论主题要尽量客观真实贴近现实,与岗位工作任务实际相联系,并留有书目、资料等供学生参考,为上课做好准备。

②课中探究。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对先前布置的案例、相关问题及讨论主题进行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组员在网络平台上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各小组互相补充,共同解决问题。线上留言与线下组间讨论相结合,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得出问题结论。对有深度和疑难的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有一定困难,则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以突破难点。教师要在和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注重加以耐心引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③教学总结与评价。在各学习小组讨论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够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教师就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着重细致讲解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最后,先由各小组间互评,然后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和改进意见。

④课后巩固。课后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查漏补缺,并及时完成作业,以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批改作业,并在线答疑解惑。

2.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讲授的知识点与实验组相同。

(三)教学反馈

1.调查问卷。在完成教学后对课堂满意程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形式作答,调查内容包括学习兴趣、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知识面扩展等综合素质情况。

2.期末综合考核。完成教学内容后,对学生进行期末考试,期末综合考核总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60%)和平时成绩(40%)组成。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知识内化、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及作业完成情况。

(四)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表示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率,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效果分析

1.问卷调查分析(如表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中医药基础》教学中,实验组学生对网络平台下PCS三联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的课堂效果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学生对传统讲授的课堂效果(P<0.05)。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该教学模式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方式,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学习中医药相关知识。实验组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升、知识面扩展、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团队协作及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该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及职业核心素养,通过典型的案例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以小组讨论、师生探讨的形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将知识内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岗位工作任务问病荐药、用药指导奠定知识基础,实现教学与岗位的无缝接轨。通过PCS三联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拓展,奠定综合能力基础。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课堂效果满意程度的比较(n)

2.期末综合考核成绩比较(如表2)。实验组期末综合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期末综合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采用网络平台下PCS三联法的教学模式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P<0.05)。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期末综合考核成绩的比较(±S)

四、结论

在《中医药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充实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探索网络平台下PCS为主的三联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期为提高《中医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打破传统的以中医药学学科知识体系讲授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模式,转变为学科体系和工作任务相结合的课程模式提供思路,探索构建全新的中医药基础教学新模式,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期末综合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学生对网络平台下PCS三联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的课堂效果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学生对传统讲授的课堂效果。

综上,网络平台下PCS为主的三联教学方法在中医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不仅改进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均有所提升,知识面也得到了扩展,更培养了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素养、提升了健康保健意识,激发了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的热爱。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应继续努力探索,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三联网络平台中医药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