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新”,践行“立美育人”

2022-05-05 21:38徒香福黄红锦
关键词:双新全人教育

徒香福 黄红锦

摘    要:自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以来,南京市宁海中学坚持“立美育人”的办学主张,实践全人教育课程宗旨,创新拓展课程實施路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美”“术”并举深化美术教育特色,努力探索新时代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通高中教育新形态。

关键词: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立美育人;全人教育

2018年8月25日,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南京市宁海中学坚持在课程体系建设、师生全人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美术特色发展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以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0年11月16日,南京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将学校列入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培育校。学校聚焦“新课程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践行“立美育人”理念,确立“情趣健康、精神奋发、才智卓越、格局远大”育人目标,充分发挥教师、课程、活动、评价在育人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学生全人发展,并探索新时代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通高中教育新形态。

一、坚持“立美育人”,实践全人教育课程宗旨

“立美育人”,就是以美统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并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同时突出思想政治课的关键地位,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以铸魂育人。“立美”为了“育人”,“育人”必须“立美”。“立美育人”强调按照人的合理发展和人性完善规律来推进教育,体现“师生为本”,旨在让学校成为教师幸福工作的精神家园、学生幸福成长的学习乐园。

学校积极发挥百年校史资源,开发了“育‘红色’之美——普通高中革命传统教育”课程,并获批为江苏省课程基地。“育‘红色’之美”课程是培育学生“立美”品格的综合课程和重要载体。党团组织积极开展党团活动,通过理论讲授、实践锻炼、研学旅行、职业体验等活动,开设“我的理想”主题活动、红色校史、将军馆研学、重走长征路、“曾联松国旗护卫队”社团活动等理想信念教育课程,助力学生树立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紧密结合。

学科立美、课程立美、课堂立美等是“立美育人”的实践样态,其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学校“立美育人”的第一生产力。学校传承“良师兴国”教师文化,进一步发挥“我是党课主讲人”党建品牌的效应。党员带头开展“良师兴国”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讲好“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立美育人”的宁海故事。通过建立“一核两线三体四翼”教师发展体系,立足新时代“四有”好教师要求,学校制订各种类型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教师共同体(协同创新团队、名师工作室、校际联合体)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教师共同体的建设实现了从个体到群体、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从学习空间到生活空间、从学校主导到共同主导四个转变,形成“必修+选修、线上+线下、通识+主题”的混合成长模式,并通过课题引领促进教师的学者型成长和全人发展,是教师从“知识传递者”向“完整育人者”转变。学校要求教师既做专业精湛的名师,又当教书育人的良师,不断提升教师育人的能力和境界。

二、坚持“立美育人”,创新拓展课程实施路径

从课程视角看,“立美育人”就是指教育者遵循美的规律与法则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课程,力求教育活动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都具有美的特征。学生在美感愉悦与精神自由中学习成长。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三个省级课程基地的示范作用,加强“课程基地群”建设,关注并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立足国家人才培养和自身育人目标的内涵要求,学校整体规划设计育人体系,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域育人统合机制,用“立美育人”理念观照学校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评价与完善,并创新课程实施策略。

结合办学特色与学情,学校历史组、语文组、地理组、美术组等多个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新教材的教研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课程,学校让学生的学习突破课堂框架,跨越学校围墙,使学习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发生。一年一度的月光诗会、英语之夜、科技周、艺术节等学科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有效实现了学科育人的目标。此外,创意无限的“创客空间”、包罗万象的研究性学习、细胞模型大赛、地球模型大赛等都体现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理念,使学生学以致用,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学校还成立教师融通共同体,探索学科融通教育。其通过拓宽综合实践渠道、整合校外教育资源、开发配套的融通课程,开展科学教育和生态教育。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科普科幻教育基地”、首批“E60青少年碳中和长三角示范基地学校”。

依托区位优势,学校整合周边的场馆、高校、高新企业等资源,开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选修课程。一是利用南京博物院优质的社会资源,开设馆校合作课程,如“触摸历史”“大运河与美好生活”“大运河与文人生活”等。馆校合作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还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主人翁意识。二是开展“高高联合”行动,开设走进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高新企业等单位的研学体验课程,让学生走进高校、企业,聆听专家现场报告,体验高校的课程,领略科技前沿知识,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悟,助力其生涯规划和学科选择。三是与高校教授共同研发课程。学校“南京市陈红名师工作室”邀请南京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主持人刘成教授来校为学生开设名为“国际理解与和平教育”的和平学课程,并成立国内首个高中生和平学社团——宁爱和平。学校也因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和平教育基地校”,师生代表还应邀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21南京和平论坛”,分享学校的和平教育课程。

三、坚持“立美育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课程是教育改革的主战线,学科是教育活动的主战场,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渠道,课堂是教育活动的主阵地,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主引擎。学校积极从“以学为中心的学习型课堂”的研究走向“师生共创美好”的课堂美学研究。首先是探索什么是学科美、课堂美,进而审视日常课堂中美的元素、美的体验和美的享受。其次是研究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融洽的氛围中师生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完整美,让课堂走向审美。在美学观照下的课堂上,学生思维自由,交流有序,善问善答。通过研究,学校落实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更好地落实了以学为中心的学习型课堂,使课堂真正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型。

学校筹建“科学学习中心”,并通过省级课题“普通高中新学习生态建构的实践研究”的引领,形成校本化的学习主张(将其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基本遵循)。“科学学习中心”相继进行学生学习风格和学习倾向的调查、学习方式的研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指引下的学习方式变革研究、大数据分析下的学习反馈与教学策略研究。依据相关学习动力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理论,学校研究了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和学习抑制因素的类别,形成了适合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机制和学习抑制解除机制,并开发相应的课程。这些课程引领学生建立更高层次的需求,激发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产生正向的自我期待,建立正面的身份认同。学校还建立“科学学习”模型,以便依据学习规律,加强学法指导,开发学生的潛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学校借助学科活动、校外研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借助自我时间管理、思维导图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借助融通课程、大师进校园课程、学在高校课程、STEAM课程、学科竞赛辅导课程等实现学生多元发展。

“立美育人”,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根据积极心理学和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学校开展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和评价的实践探索,建立了学生自评体系,包括自我目标的制订,自主时间的管理,基于大数据的自我诊断、自我认知、自我评估等。

四、坚持“立美育人”,“美”“术”并举深化特色教育

作为江苏省美术教育课程基地,学校将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并纳入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教育各学段,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同时,学校确立了“立美育人”的主张,探索出一条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特色发展之路。通过不断提升教学品质,学校建构了美术教育三类课堂教学模型——教师课堂、专家课堂和生活课堂,并探索出以“创意教学”为核心的美术教学模式。根据“立美育人”目标,学校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建立了美术教育的评价体系。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大力开发美术课程,主要包括设计基础课程、写生课程(室内静物写生、人像写生和室外风景写生)和素描课程。这三类课程提升了美术特长生的美术素养,为培养创新型美术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期间,学校成立并获批国内国际知名院校生源基地、全国知名高校教学实践基地、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教育基地。学校的美术教育坚持以大美术为内容、以大课堂为载体、以大写意为过程,沿着特色化、品质化、品牌化和融通化的道路继续前进。同时,学校明确了美术特色教育与文化教育融合发展的“双创一流”办学定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实施“发现美—品悟美—展示美—创造美”的教育。文化引领、立美育人的融合发展,提升了学校的教育品质。学校美术教育也因此成果丰硕,相关科研成果被评为2021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习时时发生,美学处处观照。”这是学校近几年来提出的“共创美好高中生活”办学愿景,旨在让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充满生命活力与青春激情。今后,学校将坚持以“立美育人”为路径,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谁来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目标,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全员育人的方式、全科育人的途径、全程育人的实践,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双新全人教育
锐意实验 培育英才
普通高中:“双新”实施进行时
“双新”视阈下福州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施情况及思考
“双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全人教育理念下医科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管理探析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论全人教育视阈下的高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