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产业化发展SWOT 分析及发展方向研究

2022-05-07 02:00张钰苓陆春宇
黄梅戏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黄梅戏剧种产业化

□ 张钰苓 陆春宇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五大戏曲剧种”。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该剧种曲调婉转优美,唱词朴素清丽,如山野之风吹来,听起来神清气爽。自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与国际沟通往来日益密切,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外来文化和新媒体娱乐文化使黄梅戏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发展缓慢。

一、黄梅戏发展现状

黄梅戏的受众群偏老龄化,年轻的观众们更倾向选择其它娱乐方式,直接导致黄梅戏市场萎靡不振,市场高投入低回报,间接影响了黄梅戏专业人才选拔,由此进入发展的恶性循环。[1]近几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有不少新编黄梅戏剧目上演,但都反响平平。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出当前黄梅戏产业化程度较低,主要产业载体为演唱,未能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发展,发展模式单一,变现能力差的问题。针对此现状对黄梅戏产业化发展进行SWOT(注:SWOT 指“优势Strengths”“ 劣 势Weaknesses”“ 机 会Opportunities”“ 威胁Threats”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分析。

二、黄梅戏产业化发展SWOT 分析

通过对产业内外部力量进行综合评估和概括,将产业资源整合聚集在自己强项和机会多的地方,使产业战略变得明朗。

(一)优势(Strengths)

1.文化底蕴深厚,优秀剧目繁多

黄梅戏经过不断的发展,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例如《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王小六打豆腐》等。黄梅戏的念白使用安庆方言,所展现的题材大部分都是家长里短,通俗易懂,文化形象成熟,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2.黄梅戏生态环境与专业人才队伍基本完备

安庆作为一座充满黄梅戏气息的城市,人人都能哼上几句黄梅戏。这里还汇聚了教育与专业人才资源,有专业表演院团,有面向中专、大专的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和面向本科的安庆师范大学。[2]依靠教育资源,安庆会有源源不断的年轻力量注入,分布于各个专业,具备产学研为一体发展条件,为黄梅戏与其他产业融合提供有利条件。

(二)劣势(Weaknesses)

1.黄梅戏具有地域局限性

黄梅戏是安徽地方剧种,与京剧这种剧种相比其影响力与受众群受到地域限制,“黄梅戏的语言就是安庆的官话,不是人人都喜欢听或听得懂;黄梅戏的表达方式、音乐节奏及题材,超越地域后客观上就会存在一个被选择接受的问题。”[3]因此产业辐射范围较小。

2.产业模式单一

随着网络发展,黄梅戏的宣传渠道增多,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网络直播等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曝光率,但是产业模式单一,主要集中于表演。[4]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国家政策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2021 年3 月我国宣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件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注“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文化新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安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了《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并于2022 年6 月1日施行。

2.新媒体技术为信息传播提供渠道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是从终端到终端的双向传播,信息交换速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新技术融合渗透实现信息传播的数据化、智能化、社交化、多元化、融合化与移动化,”[5]黄梅戏通过网络传播,人们既可以是信息接收者也可以为信息发出者,人人都是自媒体,音频、视频、图片的浏览与直播互动都为文化传播打破了空间壁垒,扩大黄梅戏传播范围。

(四)威胁(Threats)

1.多元文化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世界各国文化不断互相交融,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冲击,从舞台艺术形式上来看,自20 世纪初逐步将话剧、歌剧、芭蕾舞剧、音乐剧等舞台艺术形式引入中国,多种舞台艺术形式的演出占据了我国大部分戏剧市场。从娱乐功能需要上来看,动漫、游戏以及其手办周边、盲盒等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喜爱,并且产生巨大的消费市场。

2.与其他剧种的竞争

黄梅戏作为“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与其他戏曲剧种一脉相承,各剧种由于地域差别在唱腔、表演以及舞台表现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各具优势。由于我国戏曲市场受到多元文化冲击,市场萎缩,各剧种之间产生竞争关系。

综上,黄梅戏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发展产业化条件。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黄梅戏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是黄梅戏产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黄梅戏的地域局限性是客观条件,长期以来由于发展模式的单一导致受众群逐渐减少,因此在产业化发展中应注意黄梅戏文化方面的普及与宣传,产业发展范围限定在黄梅戏文化受众范围可与地方特色旅游相结合发展。[6]因此对黄梅戏产业化发展方向做如下探索。

三、黄梅戏产业化方向探索

(一)黄梅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以黄梅戏为主要文化元素,融合多元文化,借助新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与提升。黄梅戏的服装、盔头、角色形象等诸多视觉元素具有较强装饰感,念白和唱腔具有地域辨识度,这些都可以作为文化创意的元素提取出来。[7]文化创意产品多种多样,比如徽章、雨伞、台历、便签纸、背包、化妆品、服装等等,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打造本地品牌,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彰显本地特色文化。

图一

如图一所示的黄梅戏相关文创产品,选取黄梅戏相关元素融入相关产品中,使产品文化价值提升。例如“再芬黄梅品牌戏剧”公众号再芬黄梅微店推出的会唱戏的台历,台历画面内容是由几何风格绘制的关于黄梅戏的十二个故事,扫描台历每页二维码,可以听剧目的经典唱段,[8]这种试听结合的文创产品对黄梅戏的推广宣传具有推动作用,并且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文化创意产业初期,企业可考虑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进行校企合作发展,企业与学院之间互利共赢,学生在收获工作经验的同时,其创作成果得以量产进入市场,企业在案头阶段减少成本。

戏曲作为“角”的艺术,演员本身会产生明星效应,可相继开发黄梅戏手办,盲盒等产品。文化创意产品以其全新的文化视角诠释文化消费方式和理念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口味,除了它的商业价值外,能更大程度的吸引年轻受众群关注黄梅戏。

(二)黄梅戏信息可视化产业发展

信息可视化设计是近年来国内新兴的一门学科,它能够将数字,文字等信息图形化和图像化,使受众快速获取信息,具有易于理解、信息量丰富、形式多样等优势,[9]可以应用到普及和传承黄梅戏方面。为传承与发展黄梅戏,安徽与湖北多地开展了黄梅戏进校园活动,随着活动的开展,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例如,目前进校园模式主要以观摩学唱为主,学生积极性差,进校园的专业黄梅戏人才紧缺,学校老师力不从心等问题。[10]黄梅戏信息可视化产业可将黄梅戏的发展历史、音乐、角色、服装等信息以更加直观的数字化方式展示出来,以此来辅助以唱为主的黄梅戏进校园活动,此类产品也可以应用于黄梅戏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建设场景。如图二所示。

黄梅戏信息可视化还可以应用于专业教育传承需要,众所周知,曲艺术的专业学习为口传心授,未来可以利用全新科学技术将表演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并记录下来,在专业训练中作为规范手段,同理这种可视化方式使黄梅戏艺术传承得到保证,为黄梅戏资源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三)黄梅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从黄梅戏的所处区域来看,可以扬长避短,以黄梅戏与旅游相互促进的方式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以安庆为例,安庆有名山圣地,名人故居,旅游条件良好,[11]在黄梅戏艺术节期间,安徽省打出的“白天看景,晚上看戏”口号,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安庆旅游业的增长,但若想进行产业化发展,黄梅戏与旅游之间应更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戏剧文化情感导向延长游客在当地停留的时间,[12]开发文化旅游纪念品,策划吃、住、行系列文化旅游体验项目等,使游客不仅在当地能感受正宗黄梅戏文化,还能带走文化,真正做到将黄梅戏特色文化渗透到游客的吃住行中,由此带来黄梅戏与旅游业的双向发展。

黄梅戏艺术的发展现状是大部分戏曲艺术发展现状的缩影,戏曲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已经成为时代话题。目前,黄梅戏的发展急需注入新的力量来激活市场,黄梅戏产业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大致确定出以上三个产业化发展可行方向。任何脱离市场,脱离群众的艺术种类,终会因失去活力而销声匿迹,在黄梅戏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企业应着重把握年轻一代受众群,保护原始受众群,黄梅戏中有着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展现着我国优秀的地方文化特色。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为黄梅戏未来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使其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黄梅戏剧种产业化
关于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传承及发展探析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
红色动漫的经济价值与产业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