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22-05-09 02:12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张国祎
广东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党组织考核院校

文/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张国祎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与时俱进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做出了新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是测评和衡量高校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管理主要工具之一。党中央和广东省委对高校党建工作都高度重视,先后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广东省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各地高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党建工作实际制订了自己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与此同时,近年来学术界也对高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结合新时势下党建工作的开展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阵地。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是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师生党员的基本单位,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重要职责。我国的教育市场规模发展前景喜人,职业教育的理念得到广泛宣传,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更加完备,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专业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到2025年市场的规模将会突破13000亿元。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进一步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春天”。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探索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科学合理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评价体系,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质量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对于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术界认为高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的研究趋于共识,认为高校党建评价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对高校党建工作要求的必然结果,是考核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党建工作评价可以评价和测量高校党建工作现状,能够及时发现和查找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弱点和问题,可以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总而言之,高校党建评价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党建工作评价评估党建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深入系统科学的研究分析,查找出深层次原因,完善和制订新的党建工作实施计划,持续改进党建工作质量。

虽然对于高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与之对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并未达到深入系统,特别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方面研究非常有限。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以下方面:

1.高校党建工作评价的意义

唐宏林认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评价有利于改进和加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水平,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1]韩臻认为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

2.高校党建工作评价的原则

现有研究集中于评价体系要从整体上把握基本要素,重视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评价体系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比性。唐宏林提出了引导和激励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向正确的方向的导向性原则、学校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的双主体原则、开放性原则。[1]陈小鸿提出了重点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原则、导向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原则、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3]朱建飞提出高校学生党建绩效评价的主要原则是一元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目标性和过程性相结合、科学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结合。[4]涂章桥认为基层党建工作评价,要把“SMART”(specific、measurable、action-oriented、realistic、time and resource constrained)原则贯穿始终,评价指标设计及提取实际上是一个提炼、选择和取舍的过程。[5]

3.高校党建工作评价体系的设计和建构

不少学者将常用的企业管理绩效评价方法引入到高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李幼平将平衡记分卡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用于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指标设计和体系构建。朱建飞将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法、360 度反馈和ISO9000 标准管理体系引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评价。[6]陈小鸿对于党建工作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研究时提出具体指标应包括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教育管理、党委建设及作用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统战及群团工作、特色工作等 6 个一级指标、16 个二级指标和 50 个观测点。唐宏林则将《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所划分的 6 个方面设为评价的一级指标,整合了24个二级评价指标,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维度来设定主要观测点。[1]韩臻以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主线,提出基层组织建设、宣传思想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稳定工作和党建工作创新等6个一级指标。[2]

目前对高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大多侧重于理论方面的研究,从意义、原则、方法等方面对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作出了较详尽的阐述。结合对前期成果的分析,当前众多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想模式的构建和高校党建工作考核体系方面的理论探讨,针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现实的研究较少,存在研究模式化和科学主义的弊端,忽视了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高校的差异研究、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应用实践研究和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操作程序等方面的研究。

三、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现实困境

1.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万计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社会性,是值得鼓励的“人人”教育。但由于“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影响,高职教育“先天营养不良”,社会认可度不高,甚至等同于“劳动技能培训”。高职院校在办学中也惯性片面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对于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大部分并没有认识到党建工作对办学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很大部分是技能型人才,本身对于理论学习和研究只停留在知悉和了解的最初阶段,甚至有的教师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传授,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的党员教师对于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肤浅,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未真正重视党建工作,出现严重的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发展。

2.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不规范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设置相对本科院校来说层级相对单一,按照教学院(系)和行政可分为院(系)党组织和机关党组织,院(系)符合条件成立党总支的组织可设置教师工党组织和学生党组织。同时学生方面主体就是大专生,不像本科院校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教师方面来源相对简单,大多以理工科教师为主,教师和学生的人数相对较少,不像有些本科院校动辄几万人。总之,“规模较小、结构简单、转变灵活”等特点使得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数量相对较少,易于管理。但由于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精力大部分放在学校教学和规模建设上,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党的组织建设。因为办学条件弱、办学历史短、优秀管理人员队伍数量不足、社会支持较少等原因,部分高职院校主要重视教学工作,在党组织设置上并未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有些支部设置是由多个部门联合设置组成,在党员人数较多的单位也没有按规定设置党总支,未根据党员人数变化进行优化设置,存在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换届选举、及时增补选支委等现象,导致影响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3.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专门从事党务的干部数量和质量有限,一般以党员专任教师兼职为主,专职党务只有组织部门配备1~2人,缺乏马列主义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或受系统培训的专职党务干部,而且很多都是由辅导员队伍转岗担任,受人员编制影响院系无法配备专职组织员,党务干部职务职级双线晋升也无法落实,缺乏党务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近年来,高职院校扩招,学生数量激增,大多高职院校为生均拨款,办学经费也不像本科院校一样得到专项经费,在生师比上相对本科院校紧张。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难度上相对本科院校更大,注重“入口”招生工作的同时,由于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和相对弱势的就业环境,高职院校不得不更注重“出口”质量,一般专任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的同时要帮扶学生就业和实习指导,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导致在基层党建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由于本身兼职队伍的不稳定和激励政策有限,本就薄弱的党建工作队伍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和学校发展的良性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4.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由于党建工作起步较晚,在机构架构和制度建设方面不完善,党建队伍薄弱也导致党建工作开展不规范,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逐渐开始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开始谋划建立起与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有效推动了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但是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现行的党建工作机制出现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缺乏持续动力,党务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激励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仍需完善,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影响了基层党建全面过硬全面进步。

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1.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质量攻坚为动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推动事业发展为落脚点,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立德树人和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展开,实现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业务、与师德师风建设、与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创新驱动相融合,着力考核评价党支部班子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用力发挥和廉政建设五个方面的建设情况,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和促进和谐的作用。

(续表1)

2.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实践操作

学校党委可结合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和年度部门考核工作进行,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日常管理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群众评价与组织考评相结合制定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内容和开展考核评价工作,通过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切实把握党支部工作实情,推进党支部工作建设,提升党支部工作实效。具体操作如下:

(1)自检总结

各基层党组织紧扣今年述职评议考核重点内容,撰写一份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述职报告,全面回顾一年来的党建工作情况,注意突出重点、亮点和特色,全方位展示党建工作成效。同时对照《基层党组织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表1)进行自检评分。

表1 基层党组织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2)日常工作考核(现场调研)

学校组织部门对照《基层党组织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点内容逐项进行实地调研。采取到现场看、见具体事、听群众说的方式,重点看工作落实情况、看解决问题实效、看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用规范数据、典型事例来总结经验做法、找准存在问题。结合自检评分和现场调研给出日常工作考核(含实地调研)得分,占考核总分的40%。

(3)述职评议

学校党委召开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会议,学校党委领导班子、“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参加述职会议,按照述职评议评分规则填写测评表,对各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作出日常工作考核。在会议考核测评中,学校党委班子成员评分权重为40%;“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党员干部代表评分权重为20%。

(4)综合评价

学校党委根据日常工作考核(现场调研)和述职评议得分情况对各基层党组织书记本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形成综合评价意见,“综合得分”=日常工作考核得分×对应权重(60%)+现场测评得分×对应权重(40%),并按“好、较好、一般、差”确定等次,评价为“好”的比例一般不超过二分之一。对在2019年实际履职时间不足半年的新党(总)支部书记个人不评分、不定等次。综合评价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五、结语

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在坚定不移地把握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将党建工作的评价与高校的实际联系起来,紧密联系群众,扩大评价主体范围,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实践中对成果进行修改完善,不断适应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需要,在总结既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借鉴与创新,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不断探索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在新的形势下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党组织考核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清华党组织公开
内部考核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