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抗战时期宣传动员实践研究

2022-05-13 01:51余冬成
传媒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华日报办报抗日

余冬成

一、《新华日报》的创刊及发展历程

(一)《新华日报》的创刊

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用报刊媒介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从早期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先后创办了《共产党》《向前》等优秀刊物,以宣传我党的政策方针和动员群众参与到工农革命当中来。

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一直垄断新闻发布权,打击迫害进步有思想的刊物,利用政权力量,颁布新闻出版令,剥夺了人民的言论自由。直到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在这期间国民党同时承认中国共产党有在国统区办报的权利。随后,国民党政府签署了批准《新华日报》可在南京出版发行的文件。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

1938年10月25日,迁到重庆出版发行;

1947年2月28日,国民政府采取非法封馆的形式,《新华日报》工作人员被迫迁往延安。

(二)办报宗旨旗帜鲜明

为了扩大影响,《新华日报》创刊当天在《大公报》上刊登了如下广告:[1]

本报是:抗战中坚,人民喉舌。

任务是:团结全国抗战力量,

巩固抗日统一战线。

发表正确救亡言论,

讨论救亡实际问题,

报道翔实抗战消息。

内容有:社论短评;战地通讯;

电讯要闻;特约专论;

本市消息;警辟副刊;

救亡情报;民族喉舌。

《新华日报报馆章程》中对《新华日报》的办报宗旨有明确的规定:“本报以报道新闻,发扬文化,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宗旨。”在这九年多的时间里,它在中共的领导下致力于宣传抗日民族救亡运动,揭露国民政府贪污腐败、反对冗政冗军,揭露敌人的残暴行径,及时发布战区战况,鼓励民众参与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来,刊登优秀士兵将领的抗日事迹,发挥党媒喉舌作用。

二、《新华日报》抗日宣传实践

(一)宣传指导思想定位

《新华日报》始终将自身定位于抗战中坚、人民喉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抗日战争时期,虽然办报条件比较艰苦,但是《新华日报》的全体办报人员突破层层阻碍坚持办报。在创刊早期,报社也经历着自身经验不足带来的困扰。据潘梓年在《新华日报的回忆》一书中提到,周恩来早期亲自抓《新华日报》的思想政治工作。周恩来经常有针对性地出题,对当下时局进行详细分析,指导报社具体工作的开展。对于记者和各分社提交上来的稿件,他还要审稿。经过周恩来对时局全貌的深度剖析,报社工作人员弄清了发展的总趋势,对后续工作的开展找到了中心。[2]

1.依靠群众,克服困难

国民政府对国统区的新闻出版刊物审查严格。政治上,国民党反对派不愿意报社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即便印刷出版了刊物,发行时又会受到反动派的多方阻挠;经济上,物质资源匮乏,办报条件简陋。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境下,《新华日报》想出了各种对策。当反动派控制了报贩和邮局时,报纸的发行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新华日报》雇佣报童,由报童将报纸伪装藏匿后再直接送到读者手中。在与反动派当局斡旋时期,报社和报童用尽各种办法,只为了能够将报纸尽快送达。

2.积极反抗外来侵略为总体指导思想

《新华日报》创建于“七七事变”之后,这时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中日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抵御外来入侵成为每个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抗战爆发后,中共在敌后以及根据地钳制了大量的敌人,敌后根据地的战斗状况急需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此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主要宣传工作就是以反抗外来侵略为主。“抗日救国”成为中国共产党宣传的主流,所有的宣传工作都是围绕这个指导思想所进行。

3.团结一切有生力量,巩固民族统一战线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倡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战时宣传勇于揭露反动派的虚假言论,但同时也注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新华日报》经常积极发表爱国团体的社会活动,如1938年3月17日发表的《国聊同志会发表反侵略会议决案》,1938年3月16日发表的《武汉今日举行抗敌大会》。报纸上还刊发了有很多党外人士对当前抗日时局的观点,号召全民族一致对外,共同抗日。只要是有利于抗战运动,不管是哪个派别、团体或者政党,《新华日报》都给予一定篇幅进行正面宣传,如1938年4月10日《白崇禧将军在前线与外籍记者谈战局》,1938年4月8日《蒋委员长通电全国 坚毅沉着奋斗到底》。对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活动与发言报道,充分体现了《新华日报》将国民党高级将领纳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阵地作用。

此外,《新华日报》还单独开辟了《团结》专栏,在这个专栏上经常发表一些民众为抗日所做的努力,如1938年4月10日《为伤兵洗濯衣被运动》,介绍了武汉市的几个进步爱国团体,自发组织为伤病员洗濯衣被,体现了军民一家亲。1938年4月16日《伟大的同情》,讲述了一个为中国革命服务的美国军官来信。这是一个热爱和平的美国人,加入了中国的军队,成为轰炸机上机关枪的专家。《团结》专栏主题鲜明,反映了抗战时期不同群体、不同阶级、不同国别等等都加入到了抗日救亡的运动当中来。

(二)《新华日报》抗日宣传内容分析

1.及时披露前方战况,激发我军士气

《新华日报》发表了大量的新闻通讯和消息,及时披露了抗战前线的最新动态,并对部分持久性战役做了连续报道,如1938年3月16日-3月18日,连续三天发布名为《津浦北段战事激烈 我两翼反攻得手》《津浦北段三路激战》《津浦北段增援挺进 我军收复安丘县城》系列报道。对前方战事的连续报道,既稳定了军心,又让后方大众了解到战场上的最新进展。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创办报纸的目标之一就是“报道翔实抗战消息”。《新华日报》一直坚持着以正面报道为主,以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抗战胜利自信心为己任。《新华日报》的记者及时地报道前方消息,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深入一线搜集信息并及时发表出来,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同时,《新华日报》及时发布敌情,提醒公众注意避难,如1938年3月16日报道《敌机分批袭武汉》,3月17日继续披露《上海形势紧张》。当日本侵略者开始全面侵华战争时,不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队,还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部队,都在同敌人做着殊死搏斗。对于一家新闻媒体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呈现最真实、最有时效性的抗战信息,尤其是取得了胜利的战役,一方面可以鼓舞其他战区的士兵,另一方面可以让沦陷区和国统区的百姓知道全国的抗战局势。对敌军轰炸并步步逼近的地区,《新华日报》同时做到了提醒民众注意人身安全,尽快转移到安全地带。

图1 1938年3月15日-18日战前获胜信息汇总表

2.呼吁全民抗战,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新华日报》成立之初就确定了要团结全国力量,巩固抗日统一战线。在抗战初期,部分民众对战争性质、时间、敌情不甚了解,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党报,有必要向民众阐释清楚。在这个阶段,报刊需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发动全国各阶层人民以各种形式加入到这场持久战中。《新华日报》通过社论、短评、通讯、消息等不同体裁向社会大众表明各界团结一致抗日的决心与行动。通过报道不同阶层和团体的抗日救亡运动,向更广泛的其他团体和民众展示了中华儿女的抗日决心。通过社论和短评,表明报社的立场,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不管是学生团体还是普通大众都有责任和义务加入到这场战斗中来。同时,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国际援助,国际团体纷纷伸出援华之手,如1938年6月29日报道《加拿大派医药队援华》。

3.揭露敌人残暴侵略行径

《新华日报》作为纸质版的史料,为我们揭露了当时侵华日军的野蛮行径。如1938年7月1日《敌寇暴行 敌机昨夜又袭粤》,本篇报道中指出石龙附近平民死伤八十余人。日军对无辜平民的一次又一次空袭,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伤害。1938年7月26日《敌寇罪行 敌机狂炸威海市》《平海三十渔民惨遭敌寇剖腹》。主要内容是:海上渔民在遭遇日军舰艇被俘后,被日军刑讯拷打,在没有获得重要信息后将三十渔民全部剖腹,其行为令人发指。在二版的《敌寇罪行》专栏,《新华日报》细数侵华日军的种种暴行,彻底揭露日军的残酷面目。一方面可以加强全国民众对前方将士的抗战支持,另一方面也让国际社会看清了侵华日军的丑恶嘴脸,得到更多国际社会的舆论支持和政治声援。

4.关注底层民众生活

《新华日报》向来关注底层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并且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办报期间发表了一系列对工人运动的支持以及对妇女儿童的关心的文章。抗日战争使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的革命性最彻底。因此,《新华日报》在指导工人运动时,调动工人抗战的积极性,呼吁工人阶级与其他阶级联起手来一同对抗侵华日军,争取民族独立。

1940年4月21日社论《献给重庆市总工会》,旨在阐明总工会应该帮助工人,争取为他们改善生活,加强抗战党派工人的团结,发动工人参加抗战。1940年5月1日《水深火热中的东北劳动者》,关注伪满洲国地区生活的广大工人阶级,同情他们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痛斥军阀的残暴行径。

图2 社会各界抗日运动报道及评论

同时,《新华日报》在三八妇女节等重大节日会向广大的女同胞呼吁加入到抗日救亡的大家庭,团结底层妇女同胞,鼓励她们参与到更多的救亡运动和活动中去。如1938年8月27日《一千多个孩子涌进保育院里来了》《劳动妇女在抗战前哨》《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1938年9月5日《小学教师保卫武汉》等文章关注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儿童,鼓励妇女去帮助这些孤儿,同时也鼓励她们以不同形式加入到保卫祖国的行动中来。

三、《新华日报》的宣传策略

(一)《新华日报》媒体动员宣传策略

1.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宣传策略

全面抗战初期,全国民众对抗战局势不够了解,国统区纷纷沦陷,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候急需新闻媒体对前方战况进行实时报道,让沦陷区以及国统区的民众及时准确地了解最新战况。中共领导的《新华日报》秉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报道当前全国正面战场以及敌后根据地的战况,让民众从全局上把握当下的形势。虽然中共在国统区办报不容易,会时不时地受到当局的检查甚至查封,但是《新华日报》在对国民党钳制的正面战场所取得的胜利毫不吝啬笔墨,早期都会刊登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活动和讲话。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和新四军在敌后取得的重大胜利,《新华日报》突破国统区的层层障碍,依然坚决地正面宣传我军的战斗情况,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并给予了根据地民众希望。

2.坚持思想导向性原则,引领社会舆论

《新华日报》高举党领导报社的旗帜,坚持报纸是民众的喉舌,积极为各界民众发声。它始终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围绕办报宗旨展开各种办报活动。《新华日报》时刻关心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它关注的焦点是抗战,但是它关注的范围是放眼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为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懈努力。当国内其他媒体宣扬“速胜论”和“灭亡论”时,它没有盲目跟风,而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发表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同志的评论意见,驳斥了“速胜论”和“灭亡论”。

四、总结

总而言之,《新华日报》在抗战时期的媒体动员方面做足了功夫,它坚守自己的新闻底线,向民众传播正面积极的战时信息,同时又团结各阶层各民族群众加入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来,对于国际社会的关注也是第一时间积极报道,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它践行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探索出一条适合战时宣传的道路,为赢得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新华日报办报抗日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抗日小英雄杨杨
“建党100周年”系列故事 《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抗日英烈马威龙
从西藏日报六十年的办报实践看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重要意义
爷爷的抗日
用镜头讲述草根民生——《新华日报》“影像”专版的特色探索与思考
从新闻作风谈政治家办报新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