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寿山石雕刻与传统国画的融合

2022-05-19 07:02林永昌
天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寿山石国画雕刻

林永昌

寿山石是地壳运动、火山运动和地质演变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天然型雕刻石材,它的硬度较低,易于雕刻,所以深受雕刻者的喜欢。历经岁月的洗礼,寿山石和我国传统文化已经慢慢融合了,形成了当前比较有名而且文化内涵丰富的寿山石文化。寿山石文化和我国古典文化中的神话传说息息相关,很多神话故事都是雕刻的题材元素,在寿山石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精神文化也得到了提升,所以人们对于寿山石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对于寿山石雕刻者来说,怎样更好地利用艺术手段和艺术理念对寿山石的文化艺术价值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是至关重要的。

一、寿山石高浮雕国画创作概述

浮雕、圆雕、镂雕、镶嵌都属于寿山石的雕刻技法,但是与传统国画相融性最高的是高浮雕技法。高浮雕技法在雕刻过程中提倡以刀代笔,在石头上开展创作。寿山石中高浮雕的应用历史比较久远,从古至今,雕刻者会采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者是比较夸张的处理方法来进行人物和环境的刻画,这样人物重叠交错更加明显。就石雕延伸雕刻技法来讲,高浮雕技法是最高级的。高浮雕艺术创作对象一般是国画中的人物和花鸟虫鱼,雕刻者在雕刻过程中用雕刻刀对国画中特有的线条进行雕刻,国画的线条和寿山石的纹路相互映衬、相互融合,将寿山石雕刻的艺术美完全展现出来。高浮雕艺术创作一般是要结合国画元素才可以完成,所以对寿山石雕刻者的文化艺术修养要求较高。在高浮雕创作中,雕刻人物要求既有神态又有形态,而且要根据石头的纹理和材质来进行雕刻,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国画线条,艺术性更强。对于山水主题的高浮雕艺术作品来讲,构思和雕刻的要求更高,要更好地对国画整片景色进行布局,才能够让山水画的特点更加突出。

良好的运用能力建立在充分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寿山石雕刻艺术中要把中国画的表现手法进行更好的借鉴和融合,就必须对中国画的整体审美和表现技巧有足够的认知。在艺术发展历史中,中国画是绘画体系中独立性比较强的一个体系,历史非常悠久,自身特征明显,处处彰显中国人独有的审美和思维方式。中国水墨画创作,不是单纯地对自然进行摹仿,而是专注于采用写意的方法来进行意境描绘,是在融合了画家审美和认知之后形成的一种意境美。中国画的主次比较明显,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一般只有一个主体,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或辅助,或陪衬,或从属。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彰显个性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同时也要注意画作的整体性,既要做到主次分明,又要注重各项内容的统一和融合,实现视觉上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主次分明,内心情感突出,意境化强,是目前寿山石雕刻工艺的基本要求。

二、寿山石雕刻可以借鉴国画的线条、构图和意境

中国画的三大重要元素是线条、构图和意境,讲究构图是否良好、线条是否流畅、意境是否具有美感,这也是用来衡量寿山石雕刻水平的关键因素,

首先,国画艺术中会应用大量的线条,这些线条或粗或细、或长或短、或曲或直、或浓或淡、或疏或密,变化十分明显,呈现出一种特别的韵律美感。线条是绘画的重要轮廓,是作品内在结构和框架的体现,是创作者综合审美素养的凝结,在国画中我们可以通过线条的变化看出不同的事物组织形态和不同事物的变化,还可以感受到线条塑造出来的意蕴美和节奏的韵律感。要想把寿山石变成更好的艺术品,就必须加强对线条的运用。寿山石的设计稿就是采用线描的手法来进行设计的,其主要是用线条来进行主要轮廓的塑造,用线条进行布局,营造气势,再结合天然石材的色泽纹理开展创作,设计稿确定之后,通过雕刻师的精雕细琢赋予寿山石以灵气,增强寿山石的可观赏性,从而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感受。线稿设计是雕刻得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其次,不管是中国画艺术创作还是雕刻艺术创作,构图都是十分重要的,构图和作品的艺术价值、审美品位直接相关。中国画和寿山石都注重意境美和朦胧美,而构图是用来承载这些美感的载体。在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中,会通过一些虚实相生的留白、散点透视等创作方法,来融合创作者的情感和审美。寿山石的艺术创作中可以采用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法进行创作,注重高远、平远和深远,冲破空间和景物的局限,实现多时空、多景物的融合,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作品内容,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中国文化独特的自然美和融合美的体现。

最后,中国画注重意境。意境其实是心意和环境的结合,这两者既是主观感受,又有客观的环境,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彰显艺术之美。寿山石雕刻是一种造型艺术,除了讲究形似之外,也讲究神韵,这跟中国书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创作过程中,作品的最终呈现形式和表达内容是由设计稿决定的,一件好的作品要想在众多设计稿中脱颖而出,不仅要形神俱全,而且形神要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意境。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合理取舍材料,在头脑中建立初步的轮廓和模型,然后根据石材的不确定性进行精巧构思,从而给观赏者带来美好的视觉体验。

三、如何在寿山石雕创作中汲取中国画技法精华

石材确定之后,创作者会对其色泽、纹理进行反复观察,在大脑中形成初步构思,然后结合中国画的构图思维,确定与当前石料大小相符,颜色、质地、形状都比较合适的雕刻主题,构图的时候要注意营造意境,比如说山的塑造要起伏有致,水的塑造要流源结合,要用留白来掩饰瑕疵,给观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也要避免大面积铺陈和主次不分。对于雕刻师来讲,良好的心态和丰富的艺术文化储备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画是一种安静的艺术,在创作中要注意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身心要协调,戒骄戒躁,这样才能用笔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展现出来。寿山石雕和国画的创作工具虽然不同,但是它们都需要创作者心平气和地开展创作,而且在审美、表现形式、装饰效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寿山石雕创作者应当向我国著名的中国画画家学习,拥有一颗平常心,不急躁,不焦躁,不断调节和修炼自己的心态,从容不迫地开展创作。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可以创造出意境丰富的作品。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却高于生活。对于寿山石雕刻者来说,既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又要提升自己对于这些元素的艺术加工能力。艺术要求创新和突破,这也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所在。艺术是生活的再现,但是艺术不是对生活的照片式复刻。所以创作者要积累大量的思路和素材,在生活中要学会处处留心,学会记录生活,发现生活之美,同时也要多阅读,多了解一些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将艺术创作和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紧密结合起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学无止境,创作者要多读书,多学习,多交流,多借鉴,提高艺术创作水平,为寿山石雕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寿山石雕刻与传统国画的融合

寿山石是一种色彩绚丽、晶莹剔透、容易造型的天然石材。寿山石便于雕刻,所以很久之前我国就已经将它当作雕刻材料来开展创作了。在福建的考古文化中人们就发现了很久以前的寿山石石器,从这点就能够看出,寿山石很早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对于雕刻者来讲,如何更好地实现寿山石传承一直是一个难题。其实对于寿山石传统工艺的发展来讲,唯一能够传承的方式就是不断进行创新,与时俱进。新时代下,雕刻者要用新的雕刻思维对作品进行创新,比如说融入一些西方抽象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人物形态刻画得更加栩栩如生。除此之外,寿山石雕刻对于雕刻者的造型功底和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所以雕刻者要加强学习。艺术没有边界,也没有局限,寿山石雕中融入很多传统国画中的传统文化,雕刻者需要将国画中的意境通过寿山石雕刻表现出来,将寿山石雕刻理论和国画创作手法结合起来,不断对传统寿山石雕进行创新。

寿山石雕作品《溪山雅聚》(如图1)巧妙地运用了俏色雕刻手法,尽可能地还原了原画的意境。笔者认为,高超的浮雕艺术手法体现为能在寿山石上展现国画的美,这件作品以山为主,根据石料本身的材质、形状、颜色进行了艺术处理,将自然与工艺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可谓巧夺天工。红色代表了被晚霞披肩的山顶,象征着鸿运当头、红红火火;白色则是珠帘倒挂的溪水,代表着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溪水两旁挺立的树木则代表着文雅志气,彰显了文人墨客的情怀。在雕刻细节上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在整体构图上采用远视全景构图来表达远景与近景之间的层次关系,给人一种丰富的层次感。整个画面呈S形,在画面中,不论是山川还是河流都有源头,山峦从远景到近景,一个接一个地上下移动,同时又包含了远处的景色。整个画面中山水景观的特征十分突出。作品《东方朔》(如图2)是比较典型的满幅构图。在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仙猴有灵、娃娃有动感。看完这件作品,让人心情舒畅、回味无穷。整件作品的画面对比清晰、变化无穷,各类人物、装饰元素、景物相互映衬,每一个场景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感。删除任何一个都会降低整件作品的美感。从空间上看,这尊石雕的绘制非常完整,与原画的完整构图十分相似,古朴典雅,引人遐思。

图1 杜陵石 《溪山雅聚》 林永昌/作

图2 鸡母窝石《东方朔》 林永昌/作

五、结论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是艺术家创作的灵感之源,艺术家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思维,寻找创意灵感。意境是寿山石雕刻作品的精髓,是中国艺术独特的气质。只有使这些虚实特征互相交融,才能真正形成完美的意境,从而使观赏者直观地感受到寿山石作品的美感。传统的石刻文化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雕刻家要运用国画的创作理念和原理,创作出寿山石雕新作。只有走创新发展之路,寿山石雕刻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寿山石国画雕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中国寿山石馆简介
寿山石的自动化拖拽抛光研究*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On art
国画欣赏
雕刻树叶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雕刻时光